感染科医务人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心得体会
结合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热点形势,小编为你整理了《》范文,以便大家在工作学习时参照借鉴。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的相关范本。
风雨之后总是彩虹
——在感染科奋战的那些日子
在主动申请到感染科支援了14天后,根据值班安排,我回到医院安排的酒店,一个人默默地发呆。看着冷冷清清的大街、大门紧闭的商店,心里难免有一些伤感。如果没有疫情,这个时候,我应该会带着家里的老人、带着可爱的女儿,陪着爱人去赏花去郊游。而现在,因为疫情,因为治疗的都是确诊患者,我只能在酒店里边隔离边休息,等候再次奔赴前线。
记得到感染科报道的第一天
我值的是大夜班,是从凌晨一点上班到次日上午八点。穿好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听着自己的呼吸声,我走进了感染科病房。房间内只有9位患者,但都是重症和危重症,凌晨的病区灯火通明,仪器的报警声和病人的咳嗽声此起彼伏。这时,一位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突然降到了80,这位患者佩戴了高流量给氧装置,给氧的浓度为65l/分,要知道在普通病房氧流量一般为2~3l/分,新冠肺炎患者在高流量给氧的状态下血氧饱和度只有80无疑是很危险的。我们立即查看了高流量给氧设备、管路连接参数设置等都没有问题,于是协助患者由仰卧位变为俯卧位。看着监护仪上的数字慢慢由80上升到90,最后到了96、97,我们才安心。夜里寒气刺骨,只有不停的走动才不会觉得冷。头上厚重的装备刺激着我的神经,前额、鼻峰、枕后的疼痛感如潮水般朝我涌来,一波又一波。时间过得很慢,也过得很快,为病人更换液体,翻身,喂水,查看仪器……总算熬到了早上八点,icu的胡柳护士长做好防护亲自来到病房接班了,她仔细察看了每一位重症患者,询问夜间的病情,做好交接班后连续七个多小时的战斗终于结束了。脱下装备后,我发现脸上留下了红红的印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压痕勒痕,鼻峰也出现了压疮。我心里想,这还是原来那个我吗。可千万别被爸妈老公看到啊,不然他们一定会非常心疼。
记得在感染科过的第一个生日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我也要感谢同行。广州医疗队驰援我院,带来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丰富的物资,和我院联手组建了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我也有幸向广州医疗队的老师们学习,学习他们精湛的技术,学习他们逆行疫区的精神。
同时我也为我当初主动申请到一线支援而感到自豪。
风雨之后总是彩虹。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下,疫情控制已初见成效。身为抗疫一线的一份子,我将继续坚守,坚守到春暖花开,坚守到彩虹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