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体会2020

【篇一】

在疫情防控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既是一种责任倒逼,也是一种科学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方式。危难时刻显身手,关键时刻看担当,在“疫”线考察识别干部,还要做好五个方面的“注重”工作。

注重政治素质,触及干部“灵魂”。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线考察识别干部,要重点考察干部是否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任务来完成、最紧迫工作来抓紧、最实际考验来接受,真正做到言行一致、对党忠诚,服从组织安排,挺身而出、英勇奋斗,经受得住考验,触及干部思想灵魂。把那些“只打雷,不下雨”的“伪干部”看穿识破,让其无处遁形。

注重宗旨意识,画准干部“全像”。个别党员干部即使下到基层“疫”线也是高高在上,不肯或不能与群众做深层次的交流谈心,无法掌握群众所思所想,党群干群关系程式化。在“疫”线考察识别干部,就要重点考察识别干部是否真正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实际行动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及时帮助“疫”一线人员解决实际问题。

注重全局观念,考实干部政绩。部分干部缺乏“全局一盘棋”的思想,一项决策合不合理,一件事情该不该办,都要放到大局工作中量一量,要坚决防止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在“疫”线考察识别干部,就要重点考察识别干部是否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党委各项工作要求,把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及时进行安排、抓实抓细抓到位。把那些“搏声名”的干部击穿瓦解,让其销声匿迹。

注重驾驭能力,夯实干部体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有的领导干部要么惊慌失措、手忙脚乱,要么不知轻重、稀里糊涂、简单了事,结果事情越弄越糟。要明白,作为领导干部能妥善处理问题才是真本事,能应对复杂局面才是真水平。不练就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硬本事、真功夫,不仅自己会吃亏,也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影响。在“疫”线考察识别干部,就要重点考察干部在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中,领导是否有力有序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是否想到前头、落到实处,构筑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防线是否严密。把“一般般”干部点名出列,让其“补钙提质”。

注重担当精神,提振干部精气神。新冠肺炎的“拐点”还未真正到来,抗击疫情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水平和执行力,直接决定着这场战“疫”的最终成败。而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水平和执行力,关键在党员干部,可以说,这场战“疫”就是对党员干部担当精神的一场“大考”。在“疫”线考察识别干部,就要重点考察干部关键时刻是否敢于挺身而出、冲在前面,敢于向各种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亮剑”,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防“疫”在前,方显干部本色;

战“疫”不息,方显为民之志。希望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广大的党员干部可以交上让群众满意的人生答卷。

【篇二】

患难见真情,“疫”线见真心。抗疫斗争一线是检验干部初心的“试金石”,更是考察识别干部的“放大镜”。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在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为组织部门发现识别干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必将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英勇奋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察有无“必胜之心”,看是否“心中有党”识“忠心”。“忠诚之心,人之大德。”对党忠诚是干部的立身之本和政治底色。只有把对党的忠诚体现到具体行动中,无条件地忠于党的信仰、忠于党组织、忠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听党话、跟党走,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安徽合肥市包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施咏康把防疫硬仗当作检验锤炼党性的阵地,带头冲在前面,“疫”线连续奋战15天,以身殉职,用生命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要考察干部有无“必胜之心”,看其是否以大无畏革命气魄,勇当先锋,敢打头阵,激励引导广大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以实际行动展现共产党员政治本色。

察有无“仁爱之心”,看是否“心中有民”识“初心”。“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只有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增强仁爱之心,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才能更好激发人民群众的深厚伟力,汇聚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连日来,哪里有群众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有的化为“守门人”,筑起一道道防疫的铜墙铁壁;

有的变身“药袋人”,为居民当起了红色“代购”;

还有的成立理发志愿小分队,为不便的群众解决“头等烦恼”……要考察干部有无“仁爱之心”,看其是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激励引导广大干部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架起干群“连心桥”。

察有无“责任之心”,看是否“心中有责”识“公心”。大事难事看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在其职就要尽其责,否则在紧要关头当“逃兵”的,不仅会“丢帽子”,更会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一批批医务工作者向武汉驰援,向最美逆行;

一个个基层干部做了大量工作,用奉献筑起了丰碑,涌现出“警医夫妻档”、“上阵父子兵”等动人故事。要考察干部有无“责任之心”,看其是否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激励引导广大干部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察有无“谨慎之心”,看是否“心中有戒”识“戒心”。“行百里者半九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增强谨慎之心,对风险因素要有底线思维,对解决问题要一抓到底,一时一刻不放松,一丝一毫不马虎,直至取得最后胜利。”当前,疫情形势趋缓,但还没有结束,疫情暴露出的体制机制短板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逐步显现,必须以“万无一失”的举措防止“一失万无”。要考察干部有无“谨慎之心”,看其是否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激励引导广大干部提高新时代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基层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确保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行稳致远。

【篇三】

疫情防控是淬炼干部的“磨刀石”,也是考察党员干部的“试金石”,不仅能剔除混在干部队伍里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更能让冲在前面、干在一线的党员干部得到“火线”提拔,作出示范作用。疾风知劲草,“疫”考见真金。在疫情面前不退不让、尽职尽责的干部,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信念;

在疫情面前舍我其谁、一去不回的干部,有“此去应多羡,初心尽不违”的赤诚初心;

在疫情面前有召必回、有战必胜的干部,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高强本领。只有把选拔干部的“主考场”设在一线,精准选拔、大胆任用在战疫大考中表现突出、堪当重任的优秀干部,才能为当前考察选拔干部树立正确导向,激励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奋勇向前。

战疫一线的情况越是复杂艰难,“考场”里的“考卷”就越要清晰明了,做到不浪费一线资源、不白费考察精力,给“考生”精准“画像”。要根据疫情防控重点区域、重点部门、关键岗位的职责分工,重点设立政治担当、信念意识、工作能力和生活作风四道大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测的评价指标,考准、考实干部是否带头贯彻决策部署、是否冲在前面发挥作用、是否以民为天不负初心、是否听从指挥服从大局,用精准到小数点的考试成绩考察干部的政治素质。

一线考试还应兼顾好“听”“说”“读”“写”四种题型。谈话调查“听”身边同事“说”建议意见和详细情况,实地调研“读”战疫成果,聚焦事件“写”纪实档案,将战前是否主动请战、战中是否奋勇直前、战时是否以一当十的“过程式”考察和疫情结束后聚焦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情形的“聚焦式”考察结合在一起,用灵活的考察手法多角度、全方位识别干部。

要把战疫一线作为考察选拔干部的“主考场”,切实将考察结果作为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不仅让在关乎生命的重要时刻还慢作为、乱作为的“无良”干部尽快得到处理;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精细考核猛将“平时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干部日常工作的真实情况,群众最有发言权。在日常工作中“猛将”特点鲜明,政治可靠、对党忠诚,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冲在前面,但却容易“得罪人”;

直来直去、个性突出、不够圆滑;

被认为不灵活、不变通,不受个别领导“待见”。一些地方在火线提拔干部时,就是缺乏对干部平时表现的真实掌控,导致一些投机分子,偷奸耍滑、沽名钓誉、假扮“猛将”,谋得位子,寒了实干者的心。因此,考察识别“猛将”,必须紧紧依靠群众,经常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心声,精准掌握干部在平时工作中的表现情况。真的“猛将”,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因为他们心里充着群众、脑子里时刻铭记责任,这样的干部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然会有“好口碑”。同时,注重收集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个类型的人士的意见建议,用事实说话,确保考核的全面性、客观性、公正性。对于考察中发现的“猛将”干部,组织部门更要格外留心,近距离观察,重点关注跟进,适时将“猛将”放到重要岗位,为其撑腰鼓劲,让其脱颖而出,让“猛将精神”在战疫中熠熠生辉,挺起战“疫”最坚强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