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20**-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一、20**-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化医改稳步推进,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各级医改工作部署,持续推进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扎实推动医改工作有力有序进行。组建了由十七冶医院牵头、4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参加的区域医联体,各成员机构分别签订协议书,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双向转诊及上级医院优质资源纵向下沉,xx区分层级、分阶段、“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已逐步构建。

(二)重大疾病防治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坚持关口前移,以预警分析、监测指导、健康教育为基础,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做实应急演练,着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区快速反应,科学应对,严把疫情输入关、扩散关、病例管理关,创新处置措施,受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充分肯定。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抗疫特别国债支持医疗卫生领域项目建设,启动“新建xx区人民医院及公共卫生中心建设项目”和“xx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建成xx区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提升区级疾控检测能力。

(三)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基本构建,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我区现有7个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及15个一体化管理的标准化村卫生室,构建了布局合理、职责明确、分工负责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实现了标准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截至20**底,全区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314855人,建档率92.43%;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0.4%;孕产妇早孕建册率91%,产后访视率96%;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人群签约12.31万人,其中有偿签约22856人,完成率134%。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为96.27%,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86.08%。

(四)突出健康融入,加快健康雨山建设步伐。以省级健康促进区创建为抓手,改建完善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促进场所。推进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融入所有工作,完成“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专题全覆盖巡讲,设计“健康新xx+融媒体+x”特色宣教方案,推出“健康有一套”、“xx话健康”等栏目。抓好老龄健康政策施行,积极推广银龄安康老年意外险,完成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精心打造“十五分钟”就医圈,探索实践“整体照料”“联合运行”“支撑辐射”三种医养结合模式,已创建医养结合示范中心1家、医养结合示范项目3家。

(五)发展中医药事业,在技术推广中键动传承创新。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功能,向社区卫生“六位一体”功能逐步转变,提高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将中医药融入到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之中,不断推进中医药服务内涵建设。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突出中医药健康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搭建中医特色项目组织管理平台,成立xx中医馆。20**年2月,我区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切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健康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过渡期内保持相关政策基本稳定,巩固拓展健康脱贫成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加强村医队伍建设三年行动,全面落实在岗村医养老保障政策。加快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落细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提升基层诊疗量占比。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强化中医药文化建设,普及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四)持之以恒做好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加强人口监测和计划生育政策配套衔接,落实好奖、特扶制。规范实施妇幼保健项目,打造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链条,加大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做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守住母婴安全底线。做好老龄人群健康服务,优化健康服务方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家上门服务能力,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加快医养结合示范创建,力争医养结合机构总量有所突破。落实重大疾病人群服务,加大艾滋病、结核病、慢性病、血吸虫病防控,创新管理模式,协同推进心理健康、职业健康服务。

(五)一以贯之抓好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抓好卫生健康法治建设,认真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健全综合监管工作机制,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联席会议制度,构建政府、医疗机构、行业和社会的多元化监管体系。加大医疗卫生执法力度,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危害性大的卫生健康领域违法行为,开展医疗卫生、饮用水、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等专项监督执法,创新监管方式,依法加强全行业全过程监管。强化事业发展保障,统筹抓好宣传教育、学科建设、民生工程、安全生产、医疗保健、采供血及相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保障工作,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