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岗位管理文化,打造安全高效矿区
安全是煤炭生产企业永恒的主题。黄陵矿业公司始建于1989年,现有职工5500余名,人员来自四面八方,素质参差不齐,文化背景、工作阅历、生活习惯千差万别。而黄陵矿区又是一个“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事故多发的矿区,特别是一号煤矿,瓦斯涌出量在全省位列第二。2008年初,随着一号煤矿开采的不断延伸,二号煤矿建设的快速推进,职工的安全意识、矿井的硬件设施、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经成为公司安全管理的短板。为了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公司以“抓基层、强基础、练基本功”为突破口,将安全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全面探索和实践了人本精细化管理,层层推进、不断深化,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5+5”岗位管理文化品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做法有:把安全生产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以安全文化建设为引领,把精细化管理与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相结合,实现了安全生产的静态达标与动态控制。
一、以安全文化建设为引领,提升全员安全意识
公司按照“聚精会神抓安全、一心一意强管理”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事故可防可控”、“安全至高无上”的理念;提出了“对高瓦斯矿井按照高突矿井管理”、“安全从零开始到零结束”和实现“三零”(零违章、零隐患、零事故)的安全工作目标;制定了安全管理“二十条红线”等安全制度;坚持以人为本,“人人都是安全员、人人都是危险源”,形成了“人人负责”的安全责任体系,建立安全风险抵押金和安全账户制度,安全考核结果成为影响员工收入的首要因素。安全文化建设的系统推进,使“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成为矿区干部职工的共识,实现了安全由被动式管理向岗位自主管理的转变。作为高瓦斯矿区,公司始终保持良好的安全生产发展态势,特别是一号煤矿,安全生产无死亡达到五周年,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二、全面加强“三基”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以“抓基层、强基础、练基本功”的“三基”建设为突破口,一方面,着力于硬件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安全资金20亿元更新矿井安全生产条件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使矿井机械化装备水平达到100%;大力实施数字化矿山建设,先后建成了集监测监控、自动化控制、信息传输、生产调度为一体、西北地区一流的一、二号煤矿数字化调度中心;树立“瓦斯为天”理念,与国家瓦斯治理中心合作,全方位落实矿井瓦斯治理工作,将高瓦斯矿井转变为低瓦斯矿井生产,极大地增强了矿井的防灾抗灾能力和安全可靠性。另一方面,大力实施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推行以“定置、编码、标识、看板”为内容的四项技术,提高了作业效率。推行干部走动式管理,把干部跟班上岗提升为严密闭环的精细走动管理。推行安全隐患全编码闭环管理,依托信息化手段的强力支持,现场管理步入科学化轨道。健全“三工”转换激励机制,把员工绩效评价与成就感、荣誉感汇集为成长动力。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形成了过程控制与目标管理相匹配的标准考核体系,质量标准化、操作规范化成为安全发展的基础工程、生命工程,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所属两对矿井均被评为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
三、以五精管理为抓手,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今年以来,公司不断巩固、深化五精管理,积极开展职工“三功两素”修炼,全力打造黄陵矿业“5+5”岗位管理文化品牌。即:加强职工知识功底、专业功力、技能功夫和身心素质、职业素养修炼,实现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的“五精”管理,打造本质安全诚信岗、质量标准规范岗、创效创新增值岗、学习成长成才岗、快乐和美文明岗的“五星”员工。其中,“三功两素”的修炼是基础,“五精”管理是途径,“五星”员工是目标。只有培育出三功扎实、两素过硬的职工,才能在工作过程中达到五精的要求,并进一步成长为“五星”岗位职工。五星岗位依次递进,无工伤、无违章、无隐患、联保无失败的“四无”职工,才能取得本质安全诚信星,进而具备晋升另外四颗星的资格。公司打造5+5岗位管理文化品牌,旨在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能力、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培育本质安全型人,打造本质安全型岗,实现建设本质安全型矿区的目标。
黄陵矿业公司通过开展岗位管理文化建设,把安全发展作为人本精细化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吸收优秀企业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将安全质量标准化与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极大地增强了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和安全可靠性,为矿区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延长安全生产周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