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分析

在人们惯常的思维里,评价主体只能是一个领域内的权威,一个社会群体的领导或者师长。对学生的评价,其主体只能是教师。随着中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被加强了,尤其是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更使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变多。有学习就有评价,怎样在中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中加强教育评价的改革,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呢。我们着重研究了过程性评价。

教育评价的存在是因为客观的需要。改革教育评价,首先在于归还其本体功能,其次是要削弱目前已被异化了的附加功能。

教育评价包含着课程评价与非课程评价,而课程评价又包含着日常课程评价与选拔性考试评价。评价的形式有规范性评价(一般表现为量化评价)和非规范性评价两类,而人们最熟悉的却是选拔性考试(属于规范性评价),这倒不是这种评价极为重要,而是因考试的附加功能经过反复异化后,不恰当地放大的结果。

考试是教育评价,但教育评价绝非只有考试一种,它还包括评估、测试、比较、鉴别、区分等等评价形式,所以,教育评价的功能也是多元化的,而绝非只有选拔一样。

从严格意义上看,教育评价的本体功能有三。第一个就是为学习者本人提供自己学习情况的信息,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主动地达成教育的要求。

第二个是学习者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概念,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第三个功能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信息,实施教学诊断。

这三个功能分置在三个层面,应该说,第一个功能是最基础的。

中学生进行的研究性学习,由于自主性极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过程环节里开展教育评价不仅可能,而且必要。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评价的内容是决定学生判断自己是否成功的关键。传统的教育评价,其关心的内容只局限在书本知识的多少上,项目面相当狭窄。经过改革后的评价,不仅也关注这些知识学生学到了多少,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兴趣、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等等。一个接受书面知识不怎么理想的学生,其它方面却是可以做得十分好的。况且,学生素质的高下,也不仅仅只由书本知识的多少来决定。评价的内容多元化,更合理、更全面地评价了学生,这对一部分学有困难的学生重建自己学习的信心,具有极大的帮助。在我们的调查里,87.5%的成绩差的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在改革后的评价中,走出了差生的阴影,而步入了优生的行列。试想,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该有多大的促进作用。

素质教育旨在在提高全民的素质,而全民是有层次的,素质也是有层次性的。因此,素质教育的评价标准也应该具有层次性。新课程改革注意到统一的评价标准不利于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不同特点的被评价者的发展,提出‘评价标准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新课程认为,评价标准应是评价者的前进目标和发展方向的具体体现,对于不同的被评价者,这个目标和方向应有所不同,因而评价标准也应有所不同。②不同的评价标准能从不同层面肯定学生,也能从不同的方向上指导学生学习,这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校特色的构建提供了有力地支持。在课题研究的调查里,94.0%的学生支持这样的做法,75.5%的学生说从这样的评价里看到了自己的希望。

动态的、过程性的学习评价具有激励性、具有发展性,它充分肯定的是学生业已完成的探究,肯定的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行为,肯定的是学生探究的精神,同时,它又指明了学生今后的努力方向和上升的层次。这样一类教育评价比分数化的终结性评价要好得多,93.0%的学生在问卷调查里充分肯定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