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岩质边坡 金华地区岩质边坡生态防护工程质量影响因子与对策
摘要对义乌市南门街两侧护坡的环境本底和自然植被进行了详细调查,并重点选择了2个典型护坡,对其次生植物生长势以及工程景观效果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影响金华地区生态护坡工程质量波动的重要因子,确定今后该技术在金华地区应用的改良对策。
关键词岩质边坡;生态防护工程;影响因子;对策;浙江金华
中图分类号u4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03-0290-02
生态护坡是指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边坡生态恢复工程是利用植物进行坡面保护和侵蚀控制的途径与手段之一[1]。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研究越来越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在生态护坡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出现了一些成功的工程案例。就金华地区而言,岩质边坡生态护坡技术早在杭金衢高速公路就有应用。调查组选取义乌市南门街沿线边坡作为调查对象,从中选择沿线2个典型边坡作为样地进行分析。
1工程概况
义乌市南门街工程剖穿2座山坡,形成了长约500m的工程断面。为稳定边坡,坡体采用最经济、最生态的生态护坡技术。工程对风化或失稳的局部坡面进行了清理平整措施:一方面,对倾斜角度大、坡面高的坡体,为减少雨水冲刷、水土流失,重点进行了台阶式处理;另一方面,对局部失稳的岩质边坡则主要进行了放坡处理,并用长锚杆加固挂网。工程主要施工工艺如下:清理平整坡面→锚杆施工→喷射6~8cm厚的植生基质→挂三维被网(椰网)→喷射1cm厚的混种子的植生基质→铺设无纺布→覆绿后揭网。
2工程回访调查结果
调查组从南门街沿线选择立交桥与义乌中学之间的2个典型性坡体作样地(图1、图2)。样地取坡顶、坡中、坡脚分3个片段进行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在坡面自上而下,坡顶次生植被部分长势良好,坡面1.4m以下区段植被受雨水自然冲刷严重,有些区域种植基质层与植被一起脱落,锚钎外露、挂网撕裂严重,原岩质坡体重新裸露。台阶面的灌木与坡脚藤本植物长势良好,杂草如�草、止血马唐、牛筋草、白茅、马鞭草、一年蓬、灰菜等在边坡滋长,工程基本不能达到最初景观与生态目标的要求。
3工程质量影响因子与应对措施
从实地获取的测量数据看,2个样地倾斜角度均大于70°,坡高大于6m,面积大于200m2,整个坡体以石质为主。机械开挖面有挖机条状挖掘痕迹,基面不平整,有局部失稳现象。影响该工程质量的主要因子及对策有以下方面。
3.1工程措施
在自然界降雨情况下,裸露边坡不断经受降雨的袭击,其中一部分在边坡面汇集,形成径流,产生冲刷,导致溅蚀、溶蚀、片蚀、沟蚀、溜坍[2]。还有一部分雨水下渗,可能会降低岩体强度、抬高地下水位和增加边坡内孔隙压力。因此,工程措施重点必须保证实现减流固坡的目标。样地所处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温适中,热量丰富,雨量较多,有明显干、湿两季。从实地看,坡体稳固没有出现岩坡松动滚落现象,锚杆施工也基本能满足固坡要求。在减流方面,对坡体高、角度大的采取台阶形,局部呈水平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径流,减少基质的流失。但由于台阶面上没有做好沿水平方向两侧的放坡,集中到台阶的雨水不能及时排除,加剧了对下一段坡面的冲刷,这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3.2种植基质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4]马磊,王文俊.高等级公路岩质边坡生态防护初探[j].山西建筑,2008,34(30):5-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