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孤山半岛建立联动应急体制之思考] 三社联动的体制
摘要。“7.16”火灾事故发生后,我公司积极参与了抢险救灾工作,虽然我们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将损失控制到最低点,但在40天的抢险救灾工作中,使我对大孤山半岛企业布局、企业性质及突发事件可能导致的危险后果进行了一番思考,建立以大孤山为核心的联动应急体系势在必行。
关键词:火灾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u69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234-01
1大孤山半岛现状分析
1.1半岛企业的分析
开发区大孤山总面积不足160km2,首先容纳了众多高危企业和物流企业,比如:从西岸的北良港、大化码头、矿石码头、天然气码头、油品码头、散粮码头、集装箱码头、汽车码头而码头的背后又衍生了许多仓储物流企业。从这些公司的生产经营来看,存在很多易燃易爆,危化品泄漏等隐患。其二,岛内陆地企业拒不完全统计,涉及危化品生产企业多达40余家,危险等级较大的有:西太平洋炼油厂、国家储备油基地等。
1.2道路交通情况
岸线码头的出路情况。西岸、南岸、东岸至散粮码头间,只有华岭、油区内(创业路)两条道路与外界相通。而所处的企业基本上都是高危行业,任何一个企业发生意外事故,都会造成道路通行的困难。从“7.16”事故来看,大孤山半岛道路难以满足人员疏散及抢险通道的要求。
1.3危险源分布情况
大孤山半岛被列入大连市重大危险源的有。福佳大化公司、西太平洋石化公司,天然气码头公司、油品码头公司、国家储备油基地等,并且以上企业均分布在半岛南岸,大部分彼此相邻,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连锁反应。“7.16”事故由于扑救及时、控制得当并未造成事故的扩大,但仅由于管线爆炸而引起一个储油罐着火便出动了300余辆消防车,消防官兵千余人经过24h的连续作战才将火灾扑灭,一旦发生更大的事故,将更加难以控制。另外,本次火灾燃烧区域距离成品油储罐、二甲苯储罐不足100m,如果这次事故火势继续曼延至成品油罐和二甲苯储罐,损失将无可估量。
2大孤山半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各企业之间应急机制信息不共享
目前,半岛各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等状况各自建立了自身的应急管理机制,但对于临近其他企业所发生突发性事件的应对方式并不完善,因此,如果出现临近企业发生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如爆炸、原油泄漏、天然气泄漏、有毒有害化学泄漏等)时没有行之有效的应急响应办法应对,若事态严重,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
2.2各企业间无救援联动机制
大孤山半岛的企业除了港口以外,很多企业都为独资、合资或民营性质,一旦发生事故,相关救援联动机制成为一片空白,比如:各企业的机构情况、资源情况、信息情况都不清楚,只能在特殊情况下,求助于政府部门来协调,不仅增加了政府部门的工作量,也延缓了救援时间,从我港来看,各大公司的联动机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事故发生后,集团领导以整体部署的形式开始了抢险救援工作,说明我集团内部联动机制也不健全,还有待提高,从打的环境讨论,整个半岛的企业几乎无联动救援机制。比如:西太平洋、天然气码头、国家储备油等高危企业发生事故,可能导致事态迅速扩大,难以控制。如果没有联动机制,就大大提高了灾害的蔓延程度,救援难度也会成几何数增加。
2.3应急资源不足且整合程度低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参考文献
[1]李如海.公共危机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史安斌.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j].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