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探究
摘要。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重点工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工程建设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商业环境瞬息万变。在此背景下,若仍选择传统的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更好地提升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必须将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公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为此,在充分了解全面质量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公路工程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对策,并针对策略实施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以此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公路工程;全面质量管理;优化对策
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基于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理论研究,首先要明确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是全面的一种管理,不仅涵盖产品的实体质量,还应包含工作质量。其次,应该是全过程的一种管理,在整个生产环节,如采购、设计、检验等,都应包含在内。要求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的人员要始终具备此思想意识,要明确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不是通过后期检验而来,而是利用设计、制造等控制的。在具体实施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求全员参与,以质量信息、数据为参考,按pdca循环模式进行管理。简而言之,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可以简单地概况为三点,即“全面”“全员”“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2公路工程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优化对策
2.1完善科学高效的工序管理流程。在工序质量控制及管理中,涉及人员多、作业面较广,不能完全分布在各个工作面进行有效管理。为此,应严谨的、科学的设置工程顺序质量控制点。①全面地分析、比较,确定质量管理点所对应的工程项目。②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③找出质量隐患产生的原因,为有针对性地预防质量隐患提出建议与对策,通过质量控制点的设立,能够防范于未然,进一步提升质量控制力度。公路项目不同,则其工序也存有一定差异,如路面基层施工、面层施工等,或采用冷再生技术、热再生技术等,则施工工艺不同,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也会不同。为此,要控制重点的工程顺序,更好地找出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要点。此外,在公路建设中,往往会出现大量常见的质量问题,如纵横向裂缝、龟裂、坑槽、深陷等,要认真分析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处治,质量问题危害性极大,若不重视,必将引起巨大损失。为此,在全面质量控制及管理中,要始终牢记“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要规范施工工序与操作流程,始终将质量放在首位,杜绝常见质量问题发生。
2.2落实各级质量管理责任制度。“质量第一”是公路工程建设的基础条件,一个工程能否高质量完工,与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密切相关。只有将质量放在首要地位,严格把关,认真履责,才能保证施工不出现问题,才能保证工程安全。要求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施工条件、施工环境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责任制,要求做好分工明确,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落实到每一个人。此外,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监管人员、技术人员,均要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合理的全面质量管理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监督、检查人员对施工各个工序、各个环节的质量情况进行详细及认真地检查,做好动态质量监管,针对极易出现问题的工序,要加强维护,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处理。建立质量管理目标体系,要紧紧围绕目标全面落实各项责任,保证权责分明。要根据公路施工实际情况,制定精细化的具体实施措施,建立质量管理的考核标准,在项目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中充分纳入质量管理,保证质量责任制考核全面实施。
2.3建立履职尽责的质量管控机构。在整个工程管理中,质量管控机构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全面质量管理水平得以提升的必备条件,此外,还与工程生产安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关系密切,为此,在公路工程全面质量管理中,必须建立履职尽责的质量管控机构。要求成立项目质量管理小组,层层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做好每个人的质量工作。同时,加大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宣传工作,提升全面质量管理认知意识,实施更全面、更深入的质量管理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所有人员的质量意识及工作积极性。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中国地域辽阔,地势地形复杂,约75%的公路建设都集中在山地、重丘环境,在不同发展阶段,公路建设质量管理要求也呈现出精细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公路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建设标准也越提越高,使得整个行业的质量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后,越来越多公路工程不得不修建在复杂地形、不良地基之上,大大加大了施工难度,甚至出现了施工工艺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状况。近年来,国家在公路建设方面的速度逐步放慢,逐渐由速度向质量转化,对于更多公路建设从业人员来说,也应转变观念,将质量放在首位,重视质量控制与管理。
参考文献:
[1]殷斐.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