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质量管理体系探究

摘要。近几十年来,我国投入了大量资金修建农田水利设施,由于技术不成熟,管理不到位,农田水利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文章论述了农田水利设施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田;水利设施;质量管理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等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村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要让农业真正成为有奔头的职业,比如从各地方面加以保障,才能确保农民不返贫,与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水利设施是农田种植生产的基本保障,建设好农田水利设施并严格做好质量管理是国家的要求,也是农民的期盼。

1农田水利设施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1)保障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是为了保证水资源调配合理,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各种资源。如果水利设施施工质量不过关,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水利设施无法发挥作用或者作用不明显,无法为农田灌溉排水,调节水资源,不能保证农作物充分生长,对农作物生长十分不利,农业种植无法达到预期收益,不利于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当前供给侧结构改革,农业生产也需要订单化、精细化,种植同一种农作物,需要相同的水资源供给,水利设施质量不过关,农业发展无法走向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建设好农田水利设施,有助于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为农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2)保证农田质量。水利设施除了具备灌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排涝,抗旱,防治盐、碱灾害对农田土壤造成恶劣影响,现在很多地区广泛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农田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如果水利设施质量管理不到位,资源调配不均,大水漫灌或者久涝久旱,不但会破坏农田区域内的配套设施的完整性,更会造成农田结构和土壤变质,无法达到集中种植的要求,水利设施的质量是农田质量的重要保障[1]。

2农田水利设施施工质量管理的问题

1)统筹规划不足。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是关乎区域农业发展和农民收益的大事,不能为了追求一时效果,匆忙上马,需从多个方面统筹考虑,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建设水利设施未能长远考虑,统筹谋划。第一,在施工前,未做好方案编制,为把水利设施的修建与农田种植作物类型相匹配,也未对农田长远时间的使用方式做统计与调查,在很多时候,水利设施浪费或者不够用,水利设施的区域分布不均。第二,不同地方农业要求不同,所以水利设施的标准也各不相同,部分地方未根据现实情况制定水利设施建设标准,造成质量参差不齐。第三,政府部门在主导建设水利设施的过程中,未充分调研,统一布局,准备不足,一方面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设计单位把关不严,导致低资质,无资质设计,出现豆腐渣工程,浪费大量的财政资金,在施工招投标的过程中,未将质量安全问题纳入合同,项目单位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保障不足,有时在工程施工设计或过程中,任意压缩投资额,造成工程质量标准降低[2-3]。2)施工管理不严。施工管理机制不健全,对施工现场的人、材、物未能妥善管理,第一对施工人员技术准入不严,造成很多工人无证上岗,违规作业,不注重对施工人员技术的培训;第二,未压低工程成本,在原材料方面不能做到按要求采购,机械化操作程度不高,修建大量质量和技术要求不过关的“土工程”;第三,现场管理制度不严格,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4]。

3农田水利设施施工质量管理的对策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3]王经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探讨[j].农技服务,2016(4):

5.

[4]汪春香.对农田水利设施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43(5):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