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提升安全管理体系着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

来源:安全在线

作为我国首座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年产原煤400万吨的现代化、特大型矿井,潞安集团常村煤矿是一座高瓦斯矿井。

多年来特别是2009年以来,该矿在潞安集团副总经理、常村煤矿矿长王观昌,潞安集团党委副书记、矿党委书记张丛林的团结带领下,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贯彻“装备、管理、培训”并重原则,不断创新安全管理理念、思路,方式、方法,逐步形成了源头预防(prevention)、过程控制(control)、安全防护(protection)、应急救援(rescue)“pcpr”的安全管理体系,成功建成了全国首座新型安全防护体系示范矿井,有力推动了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

强化源头治理

消灭事故隐患

“安全永远是煤矿高于一切、压倒一切的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绝对第一,安全制胜理念。”是1982年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在煤矿井下一线摸爬滚打近30年的王观昌的口头禅。

常村煤矿始终把安全放在企业战略发展的首要位置,确立了全面推进安全发展的全新发展战略,提出了安全发展、高效发展、创新发展、永续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思路,注重超前防范,强化源头治理,消灭事故于萌芽状态。

——坚持不断创新安全理念,实现思想认识的本质安全

作为一座高瓦斯复杂地质条件矿井,常村矿坚持不断创新观念、解放思想,2009年该矿进一步提出了“抓好‘十个强化’,推进安全发展”的思路。一是进一步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二是进一步强化重大事故预防三是进一步强化安全投入,提升矿井安全装备水平四是进

一步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与岗位作业标准化建设。五是进一步强化现场的精细化管理,推进正规循环作业六是进一步强化安全监察,打造精品安监队伍七是进一步强化超前管理、超前预控、超前防范八是进一步强化全员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九是进一步强化大安全管理格局建设十是进一步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把好安全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对煤矿安全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指明了全矿安全工作的前进方向,实现了由安全生产向安全发展的跨越。

——坚持狠抓安全素养技能提升,促进人的本质安全

不断创新安全教育方式、途径,坚持狠抓干部员工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安全素养、安全技能培训,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人文化,干部员工的安全意识不断强化,安全素养得到稳步提升。

——全面加快自动化矿井建设,促进机电装备的本质安全

加大安全投入,对主井、副井提升控制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对中央主扇、西坡主扇进行改造,增设自动控制的防爆盖,提高了通风可靠性。引进安全、先进、高效的采掘装备,所有综采工作面全部实现电列自移,成功建成大采高工作面。井下所有通风局扇风机、双电源系统,井下水平胶带运输机,全部实现远程自动控制,安全运行可靠程度明显提升。

——加大隐患超前治理力度,促进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

一是坚持狠抓瓦斯的综合治理,做到了“四个强化”:

强化通风管理。局部通风机全部做到专用电源、专用开关、专用变压器、专用电话、专职风机看护工、专门记录台帐、专用断电报警装置“七专两闭锁”,并做到在线实时监控、每周定期切换,消灭了无计划停电停风事故与无风微风作业。

强化瓦斯抽采。建成永久瓦斯抽采泵站与完善的抽采系统,坚持多种抽采方式。今年将完成瓦斯钻孔50万米、抽采瓦斯1000万方、全矿抽采率40%的任务,实现瓦斯抽采的高标准达标。

强化监测监控:把瓦斯报警浓度从《规程》规定的1%降低20%,做到0.8%报警,前移瓦斯控制的关口;狠抓高素质的瓦斯检查员队伍、

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采掘机械机载式瓦斯闭锁系统建设,构建了高效、可靠的瓦斯监控防线。

强化瓦斯监管。提出“瓦斯超限就是事故,就必须严格追查、严肃处理”的理念,完善瓦斯预警控制、责任追究、现场监管机制。在后溜机尾架间增设瓦斯探头,按照机头、机尾、错刀和正常推进四个阶段、四个速度割煤进行精细化管理,提升了工作面瓦斯管理水平;狠抓工作面试产、回撤等九个环节的现场瓦斯监管,做到变化环节、重点区域瓦斯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通过以上措施,常村矿瓦斯超限由原来的每年数百次降低到2009年的1次、今年1-4月份的零超限,消灭了瓦斯事故隐患。

二是坚持狠抓水灾的综合防治,健全了“四道防线”:

建立、完善了三维地震勘探、瞬变电磁勘探、超前物探、超前钻探“四道防线”,所有开拓掘进工作面坚持做到先探后掘、探掘一体;承压奥灰水水位、水压实现了实时自动监控。

三是坚持狠抓煤尘的综合治理,防尘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掘进面安装除尘风机,所有综采、掘进回风巷均安装水幕捕尘网与反冲式水质过滤器;s5轨道下山安装定时喷雾系统,井上下所有固定转载点都安装有自动喷雾并实现封闭控尘,使得全矿井粉尘得到了有效控制,检测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

四是坚持狠抓顶板管理工作,提升了矿井顶板管理水平

建成完善的矿压在线监测系统网络。在掘进工作面成功开发临时支护逼帮板装置、高强高预应力让压支护系统,分别获得国家实用技术发明专利、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全面推行支护质量负责终身化,检测工器具配备和使用规范化、锚杆(索)预紧力、锚固力的矿、科、队三级巡查制度化管理,提高了掘进支护工程质量。在综采工作面研究开发了三角区小副架支护装置,实现巷口集中配夜、变频器自动控制,保证了支架乳化液质量。

五是狠抓精品矿井建设,提升了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采、掘、开、安工程合格率始终保持100%,精品率90%以上;520大巷,s

5、n3轨道上下山建成精品运输线,井底车

场、s5采区车场建成精品硐室。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实行赶超跨越,在潞安集团公司多次名列综合排名第一。

“通过狠抓源头治理,创造了本质安全的生产环境,消灭了事故隐患,杜绝了重大事故。”常村矿负责安全的分管矿长表示。

强化过程控制

实现有效监管

通过全面推行超前化、精细化、规范化、市场化管理,常村煤矿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机制、方式,着力推进微观工艺控制和正规循环作业,坚持狠抓岗位标准化作业,不断规范员工作业行为,安全管理水平持续、快速提升,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明显加快。

——不断创新安全监管机制,促进管理过程的本质安全

一是积极推行“完善责任,落实责任,层次管理,追究责任”的安全管理模式。进一步细化、明确和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科队、班组和岗位。实行严格管理、严格考核、严格追究,严格执行各级安全负责制、问责制。

仅2009年,全矿就有12名副队级以上管理人员由于安全管理不作为受到行政处分,46名员工由于行为不规范受到纪律处分。严格执行安全一票否决机制,凡没有实现安全目标的单位,一律否决单位及其党政负责人评先选优资格,强化了安全管理力度。

二是积极推行大超前、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对全矿采掘衔接、采区接替、水平接替,瓦斯抽采衔接、机电设备衔接,全矿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停产检修计划,全面实行大超前管理、网络化运行、精准化控制,增进了安全管理的超前性、主动性、有效性。

三是把内部市场化机制延伸到安全管理中。对业务科室查处的安全隐患、创建安全作业环境,作为核心工作量进行“有偿收购”;把基层队组以及员工的作业行为、隐患数量、工程质量、正规循环率、安全质量标准化、各类事故,按照安全:质量:工作量4:4:2的比例,进行“有偿收购”管理。从机制源头体现“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收入”,改变了重生产、轻安全的倾向。

四是积极推行“四级”巡查管理机制。结合“6s”管理,全面推行各级干部的“三走到”、“三必到”(“三走到”是新扩区、新采

区、新工作面走到,新条件、新工艺、新装备的现场走到,最远的地区走到;“三必到”是条件变化必到、存在重大隐患必到、问题最多和管理最差的单位必到)管理,完善矿、科、队、班组“四级”巡查机制,提高了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

五是坚持推行红线管理机制。前移安全管理关口,凡是严重违章、重大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现场监管混乱的,一律立即实行停工、停产、停职“三停”管理。全面推进各级干部的安全管理“每日必做”管理,实现了安全管理的闭合运行、持续提升。

六是坚持狠抓大安全格局建设。坚持把整合煤矿、基本建设、地面生产、后勤服务、大成公司、常村社区纳入全矿安全管理范畴,积极构建以安全为中心的大管理格局,加强矿区后勤保障、交通治安、综合治理、疫情防控,提升了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坚持狠抓行为规范,促进作业行为的本质安全

一是狠抓员工安全技能培训。建成国家三级安全培训机构,强化职工的技能培训力度,全矿首席技师、优秀技师及初、中、高级工占到员工总数的70%以上,员工持证上岗合格率100%。

二是积极推进微观工艺控制和正规循环作业。深入推行机电设备点检制度,采掘生产工艺、工序精细化管理制度,现场定置、定位、定标管理制度,减少了事故影响,保证了安全生产;优化放煤与割煤工序,强化乳化液与泵站压力、支架和初撑力、工作面“三直一平”管理,2009年综采面没有发生一起顶板和瓦斯超限事故,实现了标准作业、规范施工、有序生产。

三是坚持狠抓行为控制,不断规范作业行为。坚持开展查思想、查现场、查行为、查措施、查执行和反麻痹松懈,反“三违”、反事故“五查三反”活动,对员工不规范行为的查纠进行量化考核,建立白牌、黄牌、红牌三牌转换机制,对红牌员工除加大力度考核外,并与互联保人、班长、跟班队长、队长、书记、业务保安科室的科长进行挂钩考核,根治了各种“三违”。

四是坚持狠抓临时工程、变化环节的安全管理。坚持做到超前预控、动态掌控、应急受控,实现了“四不”:反映问题不失真、信息传递不受阻、安全监管不失察、超前管理不失控,“五化”:监控超前化、管

理规范化、责任岗位化、操作标准化、落实现场化,做到正规作业标准化管理、非正规作业规范化管理。

强化系统提升

增强防护能力

在抓好重大事故源头防治、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同时,常村矿还建立、完善了由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组成的井下安全防护“六大系统”,全面增强了矿井的安全防护能力。

——建立了完善可靠的监测监控系统

现场监测准确。全矿安装监控分站、各种传感器及设备500余台(套),实现了对各采、掘工作面、各巷道、各硐室,地面储装运、瓦斯泵站、主扇等关键部位的各种环境与重点设备工况参数的24小时不间断监测,特别是全矿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道、各转载点的瓦斯、co浓度、温度、风速等指标的动态实时监控。

信息传输可靠。建成可靠、先进的井下千兆以太环网工业信息平台,完成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35kv/6kv变电所、地面瓦斯泵站、西坡主扇电控系统、顶板离层在线监测等工控子系统的集成,实现了信息共享,并与集团公司联网,确保为全矿安全指挥、特别是应急救援指挥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该系统还具有短信报警功能,在第一时间以最快速度将各种报警信息自动发送到相关领导、责任人手机上,便于应急处理。

自动监控有效。矿调度中心站实现主副机热备,均有声、光报警功能,并可通过远动控制开关实现风电、瓦斯电闭锁、故障闭锁以及其它必要的断电控制。

——建立了先进可靠的人员定位系统

采用重庆煤科院kj251井下人员考勤定位系统,下井人员在安全帽上固定数据识别卡,该系统覆盖所有巷道和采掘工作面,地面安全指挥中心实时掌握井下各作业区域人员的分布情况。

——建立了先进实用的紧急避险系统

积极开展井下移动式救生舱、永久安全硐室的建设应用,为员工提供了安全生存空间,大大增强了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

在潞安集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2009年以来,常村煤矿学习借鉴南非、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采矿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根据《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试行)规定,按照一次设计、分布实施、逐步推广的思路,以北三采区为试点,积极开展了井下救生舱等安全设施的建设应用工作。

一是完成了移动救生舱的引进安装、调试投运

采用陕西重生科技公司生产的jmah-96/8a型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具备抗爆、防水、防毒、防火、耐高温等多种功能,并配备有食物、水、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垃圾桶、急救箱、工具箱、使用说明书、自救指南等附属系统。该救生舱额定救援人数8人,在外部动力供应中断时可以支持96小时。

根据各采掘工作面的人员分布情况,常村矿在n3-8工作面放置两台可移动式救生舱,共四舱可容纳32人;在n3-3胶带顺槽掘进面放置两台可移动式救生舱,每舱容纳8人,共可容纳16人。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具有两级防护功能。一是事故发生后矿井压风、供电等系统未受损坏或仅局部故障,舱内人员可以依靠矿井原有的各种系统维持生存,并与外界保持联系二是当事故较为严重时,与救生舱对接的矿井各种系统完全中断,舱内人员可以依靠救生舱的自身储备,维持96小时的生存时间

二是完成了永久安全硐室的设计建设、安装调试

考虑人员分布情况,在n3采区轨道上山与皮带上山之间建设了永久安全硐室,设计容纳80人左右,为附近零散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之用。该安全硐室一次支护采用让压锚杆锚索+双钢筋托梁+金属网片+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二次支护采用单层钢筋混凝土、三次支护采用钢筋混凝土壁后充填的多重支护设计,内部分为缓冲区、避难区、救护区和卫生区四个区域,缓冲区用以去除人员进入避难区带入的有毒有害气体;避难区是逃生人员的主要活动空间;救护区备有常用的救护器材和药品,可以进行急救;卫生区用以满足处理逃生人员生活垃圾的需求。配

备有空气循环系统、空气幕系统、通讯系统、电力系统、监控系统、医疗系统等。

永久安全硐室具有三级防护功能。就是在移动救生舱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人员还可以通过直通地面的垂直钻孔,直接获得地面的氧气、食品、饮水、药品、供电、通信等各种救助。此外,永久安全硐室还配备了隔离式氧呼吸器,该设备在有毒、有害气体、缺氧的灾害环境可以佩戴使用4个小时,满足井下作业人员在灾变情况下的逃生需要。

三是完成了救生舱等安全设施与其他系统的融合对接

结合救生舱等安全设施的建设应用,对矿井原有的应急救援响应预案、特别是n3采区各基层队组应对各种灾害的应急响应机制等,进行了必要调整和进一步完善,组织完成了实战演练。

调整、完善避灾路线。根据救生舱和安全硐室的位置,考虑巷道长度及井下作业人员的分布地点、数量,重新规定了各工作面的避灾路线,并在所有巷道交叉处设置了明确的指示标志。

完成救生舱和安全硐室与原有供电、供水、压风、通信、监测监控等系统的对接。特别是在永久安全硐室,完成了与之配套的地面钻孔施工,动力、通信、压风、监测监控各种管线布置。

四是狠抓救生舱等安全设施的应用技术培训

重点培训。先培训一批技术人员,全矿再以科队为单位,分批组织培训,最后完成全矿干部员工的培训。

全员培训。对所有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全面集中教育培训,做到所有井下作业人员都熟知避灾路线和各种灾害的标示图标,了解救生舱、安全硐室的结构、功能、操作标准和操作程序。

专业培训。对井下移动救生舱与永久安全硐室的专业维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做到专业化维护管理。

五是完善救生舱等安全设施建设应用的制度、标准

包括移动救生舱的检查验收、装车运输、安装调试、日常维护、物资更换、移动回撤,永久安全硐室的建设施工、安装调试、日常维护等制度,配备专业维护人员,强化资金物资保障,保证了移动救生舱与永久安全硐室始终处于可靠、完好的状态。

在北三成功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常村煤矿将在全矿建设避难硐室7个(其中包括避难能力为80—100人的永久避难硐室2个,避难能力为40人左右的临时避难硐室5个),引进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62台,全面推广井下救生舱与安全硐室建设应用工作。

——建立了完善的压风自救系统建立了完善可靠的压风系统,覆盖所有巷道、所有采掘地点,每50米安设一个三通。

——建立了完善的供水施救系统。建立了完善可靠的静压供水系统,覆盖所有巷道、所有采掘地点,每50米安设一个三通。

——建立了完善通信联络系统。目前常村煤矿井下有三套通讯系统,分别为安全生产调度电话通讯系统、无线小灵通通讯系统和应急救援紧急喊话通讯系统。调度电话通信系统和应急救援紧急喊话通讯系统具有群呼功能、直通和强拆、强插等功能,能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让现场人员与地面救灾指挥中心联系,有效组织井下人员自救,大大提高了矿井应急救援水平。

强化应急救援

实现快速施救

按照“加强应急救援建设,把牢最后一道防线”思路,常村煤矿健全完善了由矿井灾变计划和突发事件预案体系、组织保障、培训演练、快速响应、决策指挥、物资保障、急救保障组成的应急救援快速响应机制,全矿快速施救能力明显增强。

(一)矿井灾变计划和突发事件预案体系。常村煤矿每年都根据矿井采掘生产实际,认真编制矿井灾变计划;同时针对地面各种突发事件,制定了完备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预案,对各种重大事件、群体事件,制定了完善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保障制度。矿井灾变作业计划、各种突发事件预案、安全保障制度,不仅明确规定了必须通知人员、应急响应程序、各种注意事项,而且完备成册、定置管理,大大提高了应急救援管理水平。

(二)应急救援组织保障体系。针对各类事故,常村煤矿一是成立了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性质由各级党政负责人担任组长,全矿重大事故由矿长、书记担任组长,相关分管矿领导为副组长,相关业务科室、基层队组负责人为成员,实现统一决策、统一指挥,做到了指挥有力、协调到位、施救有效。二是加强各级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特别是矿、科、队三级值班人员的管理,主要业务科室、一线生产队组党政负责人的管理,做到24小时不关手机,各种应急响应机制明确规定了到位人员、到位时间,提高了应对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的速度

此外,还抽调安全素质高、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安全生产骨干,成立了兼职矿山救护队,并且做到配置专业化、管理军事化、组织标准化、技能正规化,增强了矿井应急救援的力量。

(三)应急救援培训演练体系。坚持狠抓矿井灾变计划、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做到培训强制化、规范化、日常化,演练实战化、标准化;特别是把应急救援培训纳入安全资格培训考试当中,做到严格培训、严格考核、合格上岗;坚持狠抓员工的基本防护知识、自救与互救基本常识,提高员工的自救、互救技能。

(四)应急救援快速响应体系。常村煤矿通过健全完善矿井各种监测监控系统、通信指挥系统、安全信息预警预报与汇报机制,做到了第一时间准确及时掌握灾害情况;通过健全完善矿井灾变计划、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预案,做到了科学决策、快速行动;通过狠抓应急救援培训演练,提高了响应和施救的执行力。

(五)应急救援决策指挥体系。在不断提高应对各种灾害指挥、决策能力的同时,常村煤矿积极与有关科研院校合作,成功开发了全国首个矿井灾害破坏性分析与应急救援指挥专家系统,该系统可以准确判断事故性质及危害状况,真正做到科学、高效决策,提高了矿井应急救援决策指挥的科学性、正确性。

(六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体系。在按照规程与上级要求,在井上下配备专用应急救援物资仓库、并确保各种救灾物资储备充足的同时,常村煤矿成功研制组装了矿山移动抢险车辆,该设备集发电、变电、压风、移动通信、监测监控等功能为一体,移动方便、先进实用,实现了应急救援的机动化、集成化、一体化。

(七应急救援急救保障体系。除了在井口、井底车场设立急救站、配置专职的医护人员以外,常村煤矿在所有采掘工作面配备了应急医疗器械、急救药品,全部按照制度定期检查更换,保证了器械完好、药品有效。前移了应急救援的关口。

今后,常村煤矿将进一步抓好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安全防护、应急救援“四大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特别是加快井下救生舱等安全设施的建设应用步伐,进一步抓好井下救生舱等安全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员工技能培训,不断增强抵御各种事故灾害的能力,加快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

第二篇: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从人抓起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从人抓起

笔者所在的煤矿连续4年百万吨死亡率都控制在0.2左右,保持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有4对矿井实现了连续安全生产1000天以上,其中有两对矿井安全生产超过了2000天。这一安全成绩可谓不俗。在煤矿,安全工作大于天,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是不少煤矿追求的目标。笔者所在的煤矿之所以能做好安全工作,就是因为抓住了安全工作中人的因素——塑造本质安全人,即培养矿工的责任心。

应该说,近年来,不少煤矿生产装备和井下作业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可是事故为什么仍然屡禁不止呢。调查显示,大多数事故的根源都是矿工违章。矿工为什么会违章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矿工的责任心不强,认识不到自己对社会、对企业、对工友、对亲人的责任。因此,培养矿工的责任心是当前所有煤炭企业需要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那么,如何培养矿工的责任心呢。俗话说。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一是培养矿工的守法意识。矿山的规章制度都是用矿工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必须通过培训让矿工熟知熟记煤矿规章制度、作业规程,牢固掌握应知应会的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明白应该怎么做,怎么干才能保证安全,使其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和不被别人伤害”。

二是强化安全警示教育。通过举办安全教育报告会、现身说法、安全演讲等,让矿工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违章作业对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的危害。对现场存在的危险源、最近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等要及时让职工知晓,使其提高警惕。为时刻提醒职工注意安全,笔者所在煤矿在井口、办公楼、调度室和作业现场等都设置了电子屏幕、预报专栏;在井口上下罐笼还设置了语音系统;在主要上下山、皮带运输环节、运输大巷转弯处、道岔口、巷道口等处设置了语言报警系统;在采煤面上下出口、轨道、皮带道顺槽设置了警示牌板,并配以荧光喷绘画面,按照标准的安全色、安全设置进行标识。

三是强化亲情教育。笔者所在煤矿的安全实践证明,用亲情的力量教育职工、感动职工、激励职工,是增强职工责任心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悬挂全家福照片,时刻提醒着每位职工——家庭需要他们平安归来;加大事故教训宣传学习力度,重点引导新矿工充分认识事故的严重后果;充分发挥各级女工协管会的作用。据了解,笔者所在煤矿各级女工协管会仅2006年就组织到井口区队送温暖1562次,组织安全演讲66场次,送茶水姜汤12133担,送水果1.3万余斤,拆洗被褥2354床,洗床单5231床,缝补工作服1.2万余件,绣鞋垫9490双。

第三篇:实施“369”系统管理着力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实施“369”系统管理

着力打造本质安

全型企业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9、各级调度必须配备专用后备电源系统,保证各设备在停电后仍能够正常使用4小时

10、井下应安装无线通讯设施系统

11、矿用井下通讯或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应设有专用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