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不动摇
全面推进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山西新超煤业2011年前半年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汇报郭晓亮2011年7月1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朋友们:
大家好。
我叫郭晓亮,系新超煤矿矿长。今天,在县局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参加了金晖隆泰煤业的安全生产推进会暨2011年前半年安全生产总结会,同时也看到了该矿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地方,今天,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矿井的建设和发展经验,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现在我就新超煤矿前半年安全管理和质量标准化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仁朋友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作为全县整合矿井之一的新超煤矿是一座正在建设中的90万吨/年矿井,过去的几年,在县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矿井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且实现了连续三年安全无事故的好成绩,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在此,对支持和关心新超煤矿建设和发展的各位领导表示忠心的感谢。
2011年以来,新超煤矿始终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视为企业的形象工程、生命工程、效益工程和基础工程,特别是自今年4月27日县局在沁新煤矿召开了全县“沁源县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推进会沁新煤矿现场会”以后,全矿上下形成了“煤矿要发展,就要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要安全、先达标”的思想理念和“持之以恒抓质量、扎实有效搞管理”、“没有质量标准化建设就没有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的管理理
念,凝聚了强大合力,实现了前半年安全建设无事故的好成绩。
一、高度重视,完善制度,深刻认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煤矿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质量标准化搞不好,企业就没有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生存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首先,突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地位。我们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作为月度考核矿级领导班子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每月召开标准化例会,研究总结上月工作,分析问题,提出下月的工作目标、措施及要求,保证了质量标准化工作稳步发展。
其次,加强了对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专业职能部门负责考核、检查、指导本专业的标准化工作,从而形成了从分管领导到职工层层负责的标准化责任体系,为搞好质量标准化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第三,健全安全质量标准化制度体系。搞好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关键是有科学、严密的制度和对制度严格的落实,规范人的行为,促进物的规范管理,达到现场环境协调有序。为此,我们对照《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结合实际,细化、量化、深化了检查考核标准,出台了《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办法》和《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及采、掘、机、运、通、防治水、调度、企业形象、安全管理等九个专业的实施细则,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精细管理,狠抓落实,大力度推进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步伐
今年以来,我们以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推行精细化管理,通过质量标准化使
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一是明确责任,规范现场操作行为。从严从细分解指标,形成了从上到下逐级落实,从下到上层层负责的标准化管理体制,现场管理人员做到目标明确、分工细致、指导到位、考核严细;操作层责任清晰、工序到位、行为规范、操作熟练,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二是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注重生产全过程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的管理,把每项工作具体细化、量化到生产全过程,达到人人、事事、时时、处处有科学、严谨、规范的制度去约束,以精细化的制度去实现精细化的行为、精细化的管理。
三是坚持动态检查和综合检查结合,加大检查力度。规范检查行为,做到一把尺子,一个标准;提高检查质量,按照要求使用检查仪器和工具,逐条逐项进行检查,不能有缺项、漏项;落实检查责任,检查人员按照“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实事求是,认真填写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表。
三、夯实基础,强化责任,全面提升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提高现场管理水平,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我们对照标准,制定实施规划,加强装备、设施、资料等基础性工作,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从注重物的管理向提高人员素质、规范操作行为转变,从注重形象达标向扎实开展基础工作达标转变。
一是完善基础装备,保证装备的适用性。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的要求完善和使用好各类基础装备,在装备的选购上,做到符合标准,适用可行;在装备的使用上,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加强日常的维护,规范人员的操作,确保装备正常运行。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保证设施的可靠性。严格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建造各类基础设施,严把基础设施的质量关,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检查和验收,确保数量和规格符合要求;严格基础设施的管理,责任到人,保证设施的完善可靠。
三是完善基础资料,保证资料的规范性。针对基础资料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各类记录、台帐、报表、规程、措施、图纸等资料统一了标准和格式,做到了内容齐全,数据准确,装帧规范,统一归口,全部建档管理。
四、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全力保障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我们按照“典型引路,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循序渐进,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促进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不断深入。
一是抓培训,练内功,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专业培训,突出岗位达标,组织开展多层次、多途径的培训。坚持对所有职工及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我们对班组长、特殊工种人员采取集中培训,强化基层管理人员和特殊岗位人员的标准化知识和技能,通过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素质,规范员工操作行为,做到人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二是抓重点,寻突破,促进质量标准化工作向纵深发展。按照县局和公司的要求,我们修定了标准化工作的规划目标,将工作的重点转向了“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动态达标,把提高“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基础设施质量、基础装备的作用作为突破口,与采、掘、机、运质量标准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了标准化工作整体提高。
五、保证投入,依靠科技,积极推动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快速开展
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是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过去的半年里,我们始终坚持优先保证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投入,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装备,不断完善安全质量标准化基础设施,我矿共投入资金700余万元,用于改善各系统状况,完善安全设施、设备,购进安全仪器仪表等,有力地促进了标准化建设的创新和发展。
在“一通三防”方面,投入150余万元对矿井瓦斯监测系统全部更新升级。在瓦斯管理上,我矿在坚持“低瓦斯高管理”的同时,推广使用了局扇自动切换装置。投资200余万元完善了防尘管路及设施,有效改善了作业环境。
在运输方面,加强了大巷运输的标准化管理,投入资金150余万元对运输巷道安装了智能自动式挡车栏,有效地控制了运输事故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运输装备水平。
在防治水方面,认真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放后采”的原则,投入资金220余万元安装了大功率的主排水泵,彻底解除了排水缓慢的后顾之忧。同时购置了探放水设施,健全和完善了井下防治水系统的管理,从源头制止和防范了透水事故的发生,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的作业条件。
六、明确责任,严格奖惩,为矿井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奠定基础
我们始终坚持严格的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比、奖罚制度,突出对安全指标和安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突出对“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工作的考核,做到一月一考核、一月一评比。
一是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月度出现一起轻伤或重大隐患的,当月安全奖全部扣除,并对责任人予以相应的处罚。
二是通过签订《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安全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到各单位,将标准化责任层层落实到各岗位。对安全工作落实情况、质量情况和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按照规定奖罚兑现,每月对安全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和责任人在安全例会上进行通报批评。
各位领导、同志们,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虽然我们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不足,距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系统工程,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动力,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真抓实干,不断进取,努力开创新超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新局面。
最后祝各位领导和同行朋友们一顺百顺、事事如意。
谢谢大家。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第二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具有开创性的新尝试,发挥着奠基石的作用。而改革开放理论又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有重要的支柱地位。正是在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和实践的交替作用下,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走上了复兴的道路。
一、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的选择
回望历史,三十多年前的中国正站在十字路口,面临着关键抉择:是坚持“两个凡是”,还是实行改革开放。老路不能再走下去了,再走下去就危险了,甚至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邓小平同志这样评价当时的情景:“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1978年,中国人均gdp排世界倒数第2位,是印度的2/3,日本的1/20,美国的1/30。1977年,全国有1.4亿人平均口粮在300斤以下,处于半饥饿状态;1978年全国居民的粮食和食油消费量比1949年分别低18斤和0.2斤;1978年全国有2.5亿绝对贫困人口,当年城镇失业青年多达2000万,实际城镇失业率高达19%左右。整个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等评价指标排在世界国家和地区170位以外,处于联合国有关部门和世界银行等组织划定的贫困线之下。建国以来,我们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到严重挫折和巨大损失,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革错误,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另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新科技革命正蓬勃兴起,发达国家纷纷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在抓住机遇、扶摇而上,经济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我国大陆的周边出现了“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实现了经济腾飞。在“内忧外压”之中,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已落后于发达国家40年左右,落后于韩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20年左右。当时,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工人,而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工人,相差80倍;法国戴高乐机场,1分钟起落1架飞机,1小时60架,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1小时起落2架,还被搞得手忙脚乱。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之大令人震撼,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压力之巨,也前所未有。
在这样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邓小平代表全党发出呼吁:“我们要赶上时代”。为了冲破左的思想束缚,他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他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再不实行改革开放,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点正是推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思想。也正是在这一历史的关键时期,党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开始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摆脱封闭、走向开放,摆脱落后、走向进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十周年大会讲话中所描述的那样:”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拨乱反正全面展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步骤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走上正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和领导体制得到健全,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兴、文艺的繁荣、科学的春天。党和国家又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可见,改革开放是我们站在十字路口做出的正确选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我们没有动摇的理由。改革开放创造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奇迹。从1978年至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即使是遭受严重金融危机冲击的2009年,仍然创造了gdp增长8.7%的世界经济奇迹,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2009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和处于世界第二位的日本相差无几。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跨越。30年前的“后发展国家”如今被国际社会誉为“最具活力的新兴经济体”,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好评。
改革开放也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在当代世界深刻变化、当代中国深刻变革的波澜壮阔的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住了、站稳了。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挫的情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改革开放以其实实在在的成就赢得了人们的高度认同,但在前进中也有一些杂音,有怀疑和责难的声音。有人说“改革开放把社会主义改没了,改向资本主义了”。这是怀疑改革的正确方向,否定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与实与理都严重不符。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始终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变,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始终不变,坚持党的性质宗旨始终不变,坚持党的先进性始终不变。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这些“不变”,才使我国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变化。邓小平同志说,搞改革当然要改变很多东西,但“最大的不变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变,”“老祖宗不能丢。”可见,改革开放绝不会改向资本主义,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会更加巩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会更进一步增强。
还有人说,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矛盾的,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这种说法也站不住脚的。这是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等同论,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看成是对立的对立论,这种论调是不对的。事实上,英国、法国、日本等都有经济计划,都对经济进行国家干预。就是自称经济最自由的美国,为应对当前严重的金融危机,政府亦频频出面对银行、保险、汽车等行业施以援手。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当然可以有市场。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结合的市场经济,在所有制基础、分配制度、宏观经济政策上,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有着根本区别。我国改革开放的事实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不仅不是搞资本主义,而且是通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了社会主义的优势。
三、坚持改革开放决不走回头路
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现在的路子走对了,人民高兴,我们也有信心„„如果我们走回头路,会回到哪里。只能回到落后、贫困的状态。”走回头路,就会使中国重新回到贫穷落后、僵化封闭的状态,就会丧失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态势和宝贵发展机遇,就会窒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勃勃生机。就会葬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很显然,这样做人民不高兴,人民不赞成,人民不答应。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多年前,因为国力和财力所限,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近年来,党和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各级各类教育都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终于实现了4%的目标,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但是,也应当看到,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对优先发展教育的意识还不到位,有的人认为,教育投入差不多就行了,实现4%之后可以松口气了;有的人甚至认为,把钱投向教育是个“无底洞”,看不到政绩,远不如抓gdp风光„„这些错误观念导致一些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发展滞后,欠账严重,成为教育事业的“短板”和“洼地”。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也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继续推进教育改革,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虽然目前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但是,加大教育投入仍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今后还要继续增加,必须把这些钱用好,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