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走向分析
我国周边安全
王晓琴
一、摘要:
1、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概况
(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
2、我国未来周边形势不容乐观
(一)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
(二)现实上的安全挑战
二、关键字:中国
周边
安全
形势
挑战对策
三、正文:
一、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概况
(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曾被迫进行过6次对外战争,先后面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遏制、中苏关系紧张恶化、东西方“霸权国”的威胁等。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总统、日本首相相继访华,我国与美国、日本的关系出现缓和,紧张形势暂时缓解,然而安全威胁并未消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当时安全形势的判断是:“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来自敌对势力的军事入侵危险始终存在。总结以下四种现状:
现状一,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中国周边共有邻国20个,其中,陆上接壤14国,隔海相望6国,涵盖了各种地理条件。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多年来,又是与别国领土争端最多的国家。尽管近年解决了部分争端,但是,仍存在着更为复杂的领土和领海纠纷,且海洋权益不断遭受蚕食。中国与俄日印3大战略主体共处,掣肘因素颇多。俄国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普京加强集权、重振军备,国力日渐发展,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国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日本重新武装步伐加快,1999年的“周边事态法”将中国大陆、南海和台湾等纳入防卫视野,2000年,决定组建对付“中国海军舰艇的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型”向“进攻型”的转变。印度于90年代初及时调整国家安全战略,明确提出在21世纪争当世界一流强国的目标,为此,实现了军事战略由80年代确立的“区域有限威慑”向“区域全面威慑”的转变。
现状二,新型核力量崛起我国周边,既对我构成威胁,又成为引发连锁反应或外来干涉的现实条件。印、巴两国相继拥有核武器后,2002年底,朝鲜宣布解除核冻结,退出《核不扩散条约》,重新启动宁边核设施,向核俱乐部迈出新的一步。从长远看,上述三国同为我近邻,尽管三国与我关系亲疏不同,但是,其共同之处是:它们拥有核武器都是对我国安全的直接威胁。从近期看,三国对我的安全意义异曲同工。首先,印巴拥有核武器使之成为双方敢于冲突的后盾。双方的任何冲突既直接影响我国利益,又可能引入外来势力介入与干涉从而破坏我国西部脆弱的安全基础。其次,布什宣布朝为“邪恶轴心”后,朝鲜的危机感加重,朝鲜此时加速核武装进程将使半岛局势随时恶化,可能提前引入美国对朝鲜半岛的干涉。美朝较量直接关系到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美朝强硬政策的任何非理性发展都将使我直接面对美国的军事力量。
现状三,美国强行切入中亚使我国首次在陆地直接面对美军事力量,对华东西海陆威胁已成现实。登陆亚洲大陆一直是战后50年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朝战、越战曾延
缓了美国强行“登陆”的企图,但是,“9·11”事件使美国借阿富汗战争,率领北约插入了欧亚大陆的心脏,占领了亚洲诸大国惟一的联络区,扼制住了亚洲最后的“能源希望之地”,掌握了控制周边国家经济发展节奏的主动权,从而实现了瞰制中俄印巴伊等亚洲大国的目的。美军占领阿富汗后,在我西部埋下贴身隐患,使我在东西南三面受敌,我陆上防御首次直接面对美军事力量,美国对华已构成直接威胁。
现状四,固有的安全疾患隐性发展,亚太国家与美国联盟复苏,我国安全“东急西重”现象突出。我国固有的周边安全问题一直是“多项并举”。一是台独势力的恶性发展。美台军事关系的跃升助长了台独势力的发展,增加了祖国统一的变数。二是南沙及其海洋国土被蚕食。美国军政官员有关南沙群岛的表态、与有关国家频繁的海上军事演习直接威胁着我对南沙的主权诉求。三是“藏独”、“东突独”隐性发展,战略对手肢解中国的意图阴魂不散。日本高官公开表示:“中国必将是一个分裂的国家„„我热切期待着中国的崩溃。”美国一位著名学者写道:“中国在新疆的麻烦,对美国是一个诱惑„„只有当新疆穆斯林分子走武装斗争道路时我们才能利用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现有的安全隐患将因美国的介入而恶化。首先是冷战后亚洲地区的“联盟战略”经过调整已再次复兴:美与东盟有关国家的军事联盟正在复苏;美日联盟向共同参战迈出新步伐。其次是美印、日印关系的发展从军事交往切入,这种权宜之计的合作对华只有负面影响。再者,美日在台湾问题上的默契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变数;美印在西藏问题上的合作也达到了默契的程度;日印合作在地缘和领土问题上构成了对我国最佳的斜线战略牵制,日首相森喜朗2000年8月访印时明确表示了联印制华的企图:“关于日印关系,只要看一眼地图就可一目了然,这在战略上是非常重要的。”对称夹击中国的战略构想对日印显然已了然于胸。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
1、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走向,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形势判断,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从此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30年。此后,我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虽然曲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基本平稳,正致力于构建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保持良好,经贸往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2、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因为有了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才发生了1999年我国驻南使馆的被炸。这种看似无关的事件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它反映的正是战略时空内涵变化之后战略筹划的本质。
第二,划定合理的战略边界。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是防御性的,其战略前沿与中国的自然边界重合。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时空内涵对国家安全的意义已经发生变化,设置合理的战略缓冲区是适应变化的基本原则,防御性的安全战略对于战略反应的要求则更高。美国因其战略的进攻性一直遵循着“战略前沿随战略利益而动”的原则。美国的扩张史表明,它始终将战略前沿抵近别国疆界。美国的战略抵近政策实事上已经成为安全侵入。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战略防御缺少必要的合理条件。国家安全战略边界与国家自然边界的重合使战略主体失去了必要的运筹空间。未来,中国的安全战略运筹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第三,发展必要的国防力量。无论从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还是保障国家战略的实施,认清威胁的来源及其战略企图,进而做必要的准备是必须的。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国防实力的现实已经出现了巨大反差。在缺乏资源选择权、市场定价权和高科技主导权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更需要国防力量的保护。对此,李际均先生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只有具备强大的国防力量、稳定的社会政治基础和相应的经济实力,才能平等参与严酷的国际竞争。否则,具有再古老文化的国家也难避免古希腊、古波斯、古巴比伦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