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是今年工作的底线,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工业是实体经济的脊梁,工业占比高、关联度大,稳住工业才能稳住企业,稳住企业才能稳住就业、稳住经济,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两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x届人大x次会议精神,总结成绩,表彰先进,分析形势,加压奋进,一方面突出“稳”,全力稳住基本盘、加快修复受损面,以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抓好工业经济运行;另一方面突出“转”,加快出清落后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会议表彰了有关单位和企业,x同志对工业经济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我完全同意,请大家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

近年来,我们始终将工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富民之要,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牛鼻子”,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大企业(集团)培育、“三大改造”等工作,工业经济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x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x%,高于全省x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x%,高于全省x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针对企业复工复产建机制、出政策、解难题,着力实现及早复工、安全复工、科学复工。前x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x%,增速由负转正,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x、x个百分点,其中x月份当月、x月份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x%、x%,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位,生产秩序加快恢复。实践证明,我们推进工业经济的方向是正确的、方法是科学的,符合新发展理念、符合中央精神和新乡实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只要一以贯之抓下去,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承载居民就业的主阵地,是财政收入的主源头,对于“六稳”“六保”具有重要意义。疫情以来,各国都更加重视建立本土工业体系,制造业“回流”趋势加快,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将吸引更多高端研发与制造产业转移和资金回流。我们既要认清发展面临的“危”,更要抓住发展面临的“机”。一是政策机遇。围绕实现“六稳”“六保”目标,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在减税降费、金融支持、扩大就业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利用政府专项债建设工业园区也是很好的办法,各县(市、区)要积极谋划推进。各级各部门要深入研究政策,精准对接政策,积极争取政策,真正让企业享受到政策的“真金白银”,切实解决好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二是转型机遇。每次经济危机都是一次经济重新洗牌、重新架构的过程,x年的“非典”疫情,使得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物流等产业跨越式发展,淘宝、京东等企业应运而生;x年全球金融危机,促进了消费行为的转变,推动网络消费、移动互联网与共享经济持续大幅增长。此次疫情不仅影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变革,还使得缺乏核心技术的传统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落后产能加快出清,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加快涌现和发展。近年来,我们围绕新型动力电池、氢能等新能源和数据、基因、细胞、人工智能等新资源进行产业布局,实施了一批高质量项目,具备了发挥先发优势的基础和条件。随着新基建的全面推进,这些产业将指数级增长,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我们要观势、谋势、借势、驭势,化危为机、抢占先机,大力发展新能源、集聚新资源、推动新基建、培育新优势,既要留住青山、赢得未来,又要聚力创新、赋能未来,加快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战略机遇。近年来,国家、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郑新一体化等方面,出台大批政策措施。在国家持续扩投资的背景下,这些重大战略将成为资金、项目投放的重点,不仅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也将为企业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立足于早、立足于拼、立足于抢,对接重大战略,做好项目谋划包装,加快项目前期,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近年来……之所以在项目引进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关键在于重视招商条件建设,提前储备了一批工业用地、建成了一批标准厂房,为引进实施重大项目创造了条件。各级各部门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力稳住企业基本盘、稳定工业运行基本面,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抓工业是个“良心活”,我们要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坚持开放带动不动摇,持续“举龙头、立支柱、铸品牌、强载体”,加快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稳企业,夯实发展基础一是稳定企业信心。暂时的失衡、失速可以调整优化,但最可怕的是失势、失能。当前一些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落实国家、省稳企业保就业各项措施,依法依规开展大规模减税、减费、减息、减租、减支“五减”行动,落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贷款担保费补贴等政策,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真正“留得青山,赢得未来”;要围绕企业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等需求,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帮助企业稳定生产。二是畅通经济循环。受疫情影响,一些行业供应链不畅,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影响。要持续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金融链、供应链、政策链“六链融合”,确保资金链、供应链、产业链“三链稳定”。银行与企业唇齿相依、休戚与共,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贷款额度、发放中长期贷款、下调贷款利率,采取展期、无还本续贷、延期还款、减免利息、暂缓催收等措施纾困帮扶,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保持企业流动性合理充裕,为企业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要绘制重点产业链图谱,加强政企合作,帮助企业打通“堵点”、补上“断点”,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及时修复因疫情冲击而断裂的供应链和产业链,防止发生连锁反应。要积极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外向型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扩大销售渠道,解决企业难题。要进一步做好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确保无分歧欠款应清尽清。三是抓好困难行业企业转型。研究制定汽车零部件、电池电动车、传统煤化工、建材等困难行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计划,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升级、转型转产、压减产能、淘汰落后、破产重整、扭亏脱困。引导企业深化内部改革,抓好降本增效,加强精细化管理和运营成本综合管控,严控资金风险。对技术落后、资金链断裂、经营恢复无望的企业,要协助做好职工安置,推动兼并重组、破产重组、有序退出。要妥善处置国企改革遗留问题,抓好市属集体企业改制,实现“僵尸企业”彻底出清,稳步推进引进外力改制的遗留问题解决。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动能转换。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战略支点和第一动力,下大力气培育创新优势,聚集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把工业经济做优做强做实,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有效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创新要素向制造业集聚,鼓励企业进行长期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要善于借助外力,通过以“市场+资本”引技术和“市场+技术”引资本等手段,引进先进技术和产业资本,抢占行业的制高点,实现企业的脱胎换骨。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大院大所的合作,推进……等高端研发机构建设。引进创新人才团队,不惜千金买宝刀、敢于为人才定价,吸引高层次领军人才打包团队、项目、技术“带土移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落实人才引进政策,为企业引进人才做好服务,切实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服务、住房落户等方面的需求,通过政企协同,厚植创新“土壤”,持续延揽人才。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在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物联网无线传输、5g天线、信息安全模组、工业机器人、生物育种、内高压塑性成型技术等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四)健全工作机制,严格奖惩激励。坚持项目建设周例会、月讲评、半年观摩、领导分包等制度,围绕重大战略、重大专项、重大引擎项目,落实“三单四专一台账”机制,将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推进台账化、台账管理机制化,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细化到每周、落实到岗位,使各项工作任务可量化、指标可考核、过程可追溯、责任可追究。完善奖惩激励机制,细化考核指标体系和配套的奖惩措施,在指标体系、考评体系的设计上要注重速度、质量、效益、结构的有机统一,依据基础看变化,依据变化看贡献,依据贡献定奖惩。坚决兑现工业经济发展、开放招商等领域出台的一系列奖惩政策,强化结果运用,在全市上下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全市上下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克难攻坚,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合力推动我市工业经济跨上新台阶、取得新进展、实现新飞跃,为新乡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