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读后感
在公司的介绍下读了这本书,读后以前困惑的地方明白了很多.对质量的理解比以前全面多了.正确的思想和方法能使工作事半功倍.有实践有理论才是好的工作方法.质量无泪应该好好的理解最好大家能在互相讨论下.能使理解更彻底.深切感到公司下发这两本是太及时正确的.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那就要确定是什么样的要求.怎么样才能保证符合要求.还要使每个人都知道要求.管理者要做在这三点上下功夫.要求的确定是个重要.细致.全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同时要求也要是个合理的.可操做的.只有有了确定合理的要求,才能使工作者知道每件事的目标.在配合上合理的工具及确定的方法才能使工作做到第一就做好.管理者决心和坚持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一旦每个人都知道管理层将持续不断执行要求时,这种工作程序就成了惯例.质量管理的目地就是在控制下生产合格的产品.那这个系统的核心时预防.也就要求在产品的最开始就要做到第一就把事情做好.困扰生产并且是生产不能解决的是产品中存在的不合理.这使的产品在不断的完善中,不能把生产仪器这个事情一次就做好.书中说了很多的理念和事例,都应该深深的体会,我要经常翻看,把它当做一本工具书一样.让理解到的知识变成一种工作的习惯.篇二:质量免费_读后感《质量免费》读后感
书的开头就说到“质量是免费的”“质量不仅是免费的,它还是一颗货真价实的摇钱树”,所谓质量,就是说事物或事情符合要求,它应该有确定的规范加以说明,以便使人们清楚地知道是否达到要求。如果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达到了要求的标准,也就是说具有质量,就不会因为返工而产生不必要的费用。对于企业或大公司来说,无疑是降低了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就是事情做错之后牵涉的费用,包括废料、重修品、多次售后服务、检查测试以及其他类似活动),本书中强调“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就是要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而且还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如果一开始方向就错了,则投入的资源越多浪费也就越多,损失就越大。所以说,质量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质量还是利润的贡献者。
在一些企业中,质量这一名词可能还没有真正被理解,质量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没有引起领导层及决策层的重视。或许,没有人反对质量,但是质量并不被认为是产业的要素之一。但是,事实上,第一次没有把事情做好所造成的预防、评估以及故障等方面的费用,会轻而易举地花掉全部营业额的15%—20%。而一家具备良好质量管理方案的公司在质量上花费的费用只占营业额的2.5%,这2.5%的费用是用来预防和监督必要的活动,以维持公司一贯的卓越的标准。很显然,质量管理对于企业的各方面都是最重要的催化剂,甚至于是成败的关键。
我认为,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他们需要一种对质量的认知。各级管理者应该共同认识到质量是过程的重要部分,跟其他任何重要部分一样。同时,管理者们不能认定质量的问题是发生在工人身上,或者问题的责任都在质量部门的质量管理人员上,因为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可能,真正的问题的根源是每个流程都存在的,从总经理到员工,都有可能造成问题的出现,质量的保证需要各个层次、各个部门的人员切实有效地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无论那一部分,哪一个细节发生了错误,都会影响整理的质量。
当质量出现问题时,管理者们要做的是从所发现的缺陷中找到产生这种问题的真正原因。对于失败,人们总会找一些理由,然而他们所找的往往不会是真正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你必须温和地引导人们走向他们已经知道是对的东西,否则他们是不会合作的。如果管理者们还是停留在找出问题的责任在于谁,那么你是很难找到问题的根源的,因为没有人会认为他们该为这些问题负责,只有当人
们不再害怕、顾忌被指责为是问题的罪魁祸首时,大家便能协同努力去解决问题。公司改进质量的努力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在一个企业中,管理者及质量管理部门的重点不是制定多少检测规则,而是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质量意识。当大家都形成某种质量意识之后,最终就会形成这个组织、这个企业的质量文化,一个企业想要达到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大道而无为,形成一种零缺陷的企业文化。当然,这需要有详细的设计和考虑,然后按照计划来实施,并且要实施一段很长的时间。
管理者们需要一种参与到其中的态度。在碰到质量问题的时候,管理层需要立刻亲自参与,并且态度积极,让大家明白管理层对于质量的态度。这样,员工在其影响下才会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努力,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会觉得确保质量是每日必须的,而且也是上级期待的事情。如果能够让所有的人都参与近来,那么我们的品质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品质的目的在于预防,在于提升效益,减少因没有作对事情而造成的浪费,因此只有把品质观念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才能更好的服务企业,提升资本的效益和运作.质量管理是一种有系统的方法,目的是确保所有组织的活动都按照原先的计划进行。管理层的要务,便是创造出使缺陷预防成为可能的工作态度和管理方法,通过这些态度和方法防止问题的发生,达到零缺陷的质量管理。零缺陷是以一种没有人会误解的方式来声明管理层的标准,如果想仅仅靠着办几场晚会,挂几面镜子让员工相信你已经有所改变,那是不可能的。你必须真正地相信零缺陷就是你所要的,你要让他们认为你相信“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而不是“尽你的所能去做,我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然而,要做到对企业的质量完全有效的零缺陷管理是有一定难度的。
克劳士比在书中也说自己曾想放弃这样的工作。但是他坚持下来,他把工作定位为为最高管理者指导质量部分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看了我有一些触动,但是具体怎么去做还是比较难。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不仅仅是企业,也不仅仅是工作,我们在对待人生旅途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要确保它的质量,每一个人都要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决心。因为,现如今的社会中,质量已经是一种优势,它是企业发展的市场壁垒,同样,对于个人,它也是个人追求卓越要跨国的障碍,质量是我们所有人的
追求。
读完克劳士比的作品后,我感受到我不仅是学到了有关于企业管理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增长了理论方面的知识,同时,我也认识到自身对于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要求不高,没有主动去汲取知识的意识,这是以后的学习中要改变和努力的地方。篇三:《质量免费》读后感
《质量免费》读后感
《质量免费》的大名早在入职的时候就听说过,一直想看,但一直未能付诸行动,这本书号称引发了美国、欧洲的质量革命,被译成25种语言,全球销量达250余万册。
该书前两章,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给出质量的定义,并批判质量管理的五个错误观念1.认为质量意味着好、奢侈、光亮,或者份量质量强调的是事物的相对价值,所以我们会说“好质量”、“坏质量”,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词是“生活质量”,但大多数时候我们仅仅停留在对生活的憧憬和漫无边际的意淫中,而根本没有去界定这些事情。克劳士比把质量定义成“符合要求”,这一定义使得很多原本很难定义把握的事情,变得具象化。比如生活质量,就必须拿出诸如收入、健康、污染程度等指标来衡量,没有符合要求,就是没有质量;质量问题,也就是有没有符合要求的问题。克劳士比的定义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质量世界的门,整本书围绕着这个定义,从而有了新的深度和意义。
2.认为质量是无形的,因此也是无法衡量的
正因为克劳士比把质量定义为“符合要求”,因此质量变得可以衡量,质量成本就是它的衡量工具。质量成本包括预防、评估和故障等。
3.认为有一种经济质量的存在4.质量的一切问题都是由工人,特别是制造工人引起的
质量问题,管理者要负全责。企业是一个复杂系统,质量问题也是系统问题,工人只是中间的一个环节,因此设计、制造、物流、后勤保障及管理部门都必须对质量负责。前几天工作中,我负责部分文档的质量控制工作,由于疏漏,结果文档中出了几个细节错误,结果我不得不向manager解释,然后又要通知文档撰写人员修改,文档撰写人员的manager觉得已经release的文档不应该修改,于是又电话给我manager确认,我们又为了保证文档的正确性,只好组织大家更大范围内对文档进行review,oshit,本来简单的问题,结果牵涉到很大面积,花了很多时间,还影响心情。虽然这个例子在这里不是非常合适,但至少说明,这本书虽然主要是研究制造型企业,但对it企业仍然适用。
5.认为质量问题的根源在于质量部门这部分的理解同第4点。
质量不是质量部门的事情,也不是管理者一个人的事情。管理者首先要重视质量,但项目中的每个成员都要有一种第一次就把问题做好的质量意识,努力为下游创造合格的产品。首先要有质量意识,意识决定了做事情的态度,而态度决定了具体的行动,态度决定一切。而培养态度的最简单方式就是自己为自己的质量事故买单,而且是加倍的买单。驾驶飞机的驾驶员每次执行飞行任务都会异常认真负责,因为出现事故自己也会有生命危险,没有补救措施,所以必然会100%的认真对待。
第一次把事情做好思路就是不要想到还有检验,测试,review等环节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或者报存反正有后续检验环节可以帮助我发现问题,我没有必要一次把问题做好的心理。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思维盲区或考虑不周的地方,后续的review或测试是为你的思维盲区服务的,而不是为你的不负责任的态度服务的。所以如果在这点意识上都存在偏差,那后续的质量控制和保证就是空话。
通过强制的约束或各种检验规则来控制质量是质量的低级阶段。管理者或质量部门的重点不是出多少检查规则,而是如何让大家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质量意识的问题。当大家都形成了某种质量意识后,最终形成组织的质量文化,在企业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大道而无为,形成零缺陷的企业文化是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
质量管理被视为一种主观性的工作,难以加以定义和衡量。这是因为质量管理一直被简化为成果导向的过程,而不是一种有计划的过程。有预才有立,有目标才会有衡量的标准,因此首先应该有明确的质量管理计划和管理目标,质量问题不是遗留到产品生产出来后再去发现的,质量的改进和控制蕴含在每一个过程阶段中。越早的发现质量问题,防治缺陷泄露,才能够更好的控制质量。
克劳士比提出了质量管理成熟度方格的概念,任务质量管理的成熟度分为不确定期,觉醒期,启蒙期,智慧期和确定期五个阶段。在确定期有三个内容值得我们关注:第一是管理层对质量的高度重视,质量已经提升到公司的战略要求;第二是质量问题还在没有成为问题的时候已经被我们提前的发现和预防了;第三方面就是意识问题,质量改进已经成为的持续的,日常必不可少的工作。
进度紧张,员工技能缺乏,培训效果不好,业务复杂,我们可以找到太多的出现质量问题的藉口。但是我们却很难找到人主动的去承认是由于自身的原因引起了质量问题。如果成员都认为质量问题跟自己无关,那谁对质量问题买单。与其先花时间去制定相关的质量规则,还不如首先统一团队成员的认知,树立质量意识。质量是团队成员的共同责任,每个人都必须对此进行承诺,并承担自己引发的质量成本。
质量控制和跟踪是贯穿于整个项目或产品生命周期的,而不是产品生产出来后仅仅通过检验或测试去控制质量。通过跟踪控制,通过相关的状态图表或控制图,管理者可以时刻了解到项目的健康状况,了解质量问题出现的偏差是否超出了预期的质量目标,但偏差超过了上下限后管理者需要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去解决问题。篇四:质量事故读后感1质量事故读后感11月1日下午,我们xx车间组织所有员工学习了关于我公司豪华承压水箱雨衣质量事故的文件。该次事故牵扯面非常广,涉及xx部、xx部、xx车间、xx部和xx部等众多部门。其总成的后果非常严重,不但对所有责任人都进行了经济处罚(甚至x总都被考核了100圆),而且将xx部调度xxx和xx车间主任xxx进行待岗一个月的行政处罚,充分表明了公司对该次事件的重视程度。我听完全文后,明白了为什么公司对这件事故如此重视,因为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不要说是豪华承压水箱的雨衣质量问题,就算少了一个螺丝、一个铆钉,工人千辛万苦生产出来的一件产品就会被用户判为不合格品。今年我公司流失了好几个有长期合作的客户,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公司生产的产品质量不过关。我们每一位xxx的员工,不论是领导还是工人,对待质量问题的千万不能疏忽,要把它当头等大事来抓,否则就可能砸了公司的招牌,最后也可能丢了自己的饭碗。
作为一名普通员工我们在生产产品时,首先要做到“三按生产”,即:按产品图纸,图样生产;按工艺文件生产;按技术标准生产。在执行“三按生产”时,作为我们一名普通员工一旦发现产品图纸,图样,工艺文件,技术标准有错误要及时与负责人汇报,而不能将错就错,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其次要严格执行“三检制”,即互检、自检和专检。互检就是对于上工序来的产品要首先检查其是否合格,若不合格,要及时采取措施,而不能认为自己没有责任,妄自开始本工序的加工,可能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对公司造成损失。自检就对每件自己本工序完成的产品要检查其是否合格,专检就是要有专门的质检人员对产品进行检验。一旦发现不合格品要采取措施识别和控制而防止非预期的使用和安装,如标识、记录、评审、隔离和处置等。我们要做到“质量三不”,即不接受缺陷、不制造缺陷和不传递缺陷。而一旦发生质量事故我们要做到“三不放过”原则,即: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和员工未受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同类质量事故再发生。
我们每位xx人要牢固树立质量至上的观念,从自己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这样我们的公司才有希望,才有未来。篇五:质量管理读后感《中国质量怎么了》学习感悟读了这本书后,以前困惑的地方明白了很多.对质量的理解比以前全面多了.正确的思想和方法能使工作事半功倍.有实践有理论才是好的工作方法.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那就要确定是什么样的要求.怎么样才能保证符合要求.还要使每个人都知道要求.管理者要在这三点上下功夫.1.全面的质量管理是个重要.细致.不断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个可操做的过程.2.让员工知道每件事的目标.在配合上合理的工具及正确的方法才能使工作做到最好.3.管理者决心和坚持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一旦每个人都知道管理层将持续不断执行要求时,这种工作程序就成了惯例.质量管理的目地就是在有效控制下生产合格的产品.那这个系统的核心是预防.也就要求在产品的第一道工序就要做到最好.对我们铸造公司而言困扰整个生产过程的并不是生产成套,而是生产中不能解决的质量问题和加工中的不符合项.这使得我们在以数量保质量的过程中疲于奔命而对小的质量问题产生麻痹思想,思想上对小缺陷产生了“近视”。书中说了很多的理念和事例,都应该深深的体会,我要经常翻看,把它当做一本工具书一样.让理解到的知识变成一种工作的习惯。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我们需要一种对质量的认知。各级管理者应该共同认识到质量是过程的重要部分,跟其他任何重要部分一样。同时,我们不能认定质量的问题是发生在工人身上,或者问题的责任都在质量部门的管理人员上,因为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真正问题的根源是每个流程都存在的,从总经理到员工,都有可能造成问题的出现,保证质量需要各个层次、各个部门的人员切实有效地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无论那一部分,哪一个细节发生了错误,都会影响整体的质量。当质量出现问题时,我们要做的是从所发现的缺陷中找到产生这种问题的真正原因。对于失败,人们总会找一些理由,然而他们所找的往往不会是真正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你必须温和地引导人们走向他们已经知道是对的东西,否则他们是不会合作的。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找出问题的责任在于谁,那么你是很难找到问题的根源的,因为没有人会认为他们该为这些问题负责,只有当人们不再害怕、顾忌被指责为是问题的罪魁祸首时,大家便能协同努力去解决问题。公司改进质量的努力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在一个企业中,管理者及质量管理部门的重点不是制定多少检测规则,而是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质量意识。当大家都形成某种质量意识之后,最终就会形成这个组织、这个企业的质量文化,一个企业想要达到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大道而无为,形成一种零缺陷的企业文化。我们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要确保它的质量,每一个人都要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决心。质量已经是一种优势,它是企业发展的市场壁垒,同样,对于个人,它也是追求卓越要跨过的障碍,质量是我们所有人的追求。
第二篇:质量免费读后感《质量免费》读后感
前几天,我在图书馆借了[美]菲利浦·克劳士比著的质量免费一书。这本书号称引发了美国、欧洲的质量革命,被译成25种语言,全球销量达250余万册。乍一看,觉得“质量免费”这个词还真不好理解,带着几分疑惑和好奇,我花了两天的时间仔细阅读了这本书,读完之后,我不仅仅理解了“质量免费”这个词的含义,更加意识到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以下是我读这本书后一些浅薄的体会
书的开头就说到“质量是免费的”“质量不仅是免费的,它还是一颗货真价实的摇钱树”,所谓质量,就是说事物或事情符合要求,它应该有确定的规范加以说明,以便使人们清楚地知道是否达到要求。如果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达到了要求的标准,也就是说具有质量,就不会因为返工而产生不必要的费用。对于企业或大公司来说,无疑是降低了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就是事情做错之后牵涉的费用,包括废料、重修品、多次售后服务、检查测试以及其他类似活动),本书中强调“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就是要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而且还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如果一开始方向就错了,则投入的资源越多浪费也就越多,损失就越大。所以说,质量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质量还是利润的贡献者。
在一些企业中,质量这一名词可能还没有真正被理解,质量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没有引起领导层及决策层的重视。或许,没有人反对质量,但是质量并不被认为是产业的要素之一。但是,事实上,第一次没有把事情做好所造成的预防、评估以及故障等方面的费用,会轻而易举地花掉全部营业额的15%—20%。而一家具备良好质量管理方案的公司在质量上花费的费用只占营业额的2.5%,这
2.5%的费用是用来预防和监督必要的活动,以维持公司一贯的卓越的标准。很显然,质量管理对于企业的各方面都是最重要的催化剂,甚至于是成败的关键。
我认为,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他们需要一种对质量的认知。各级管理者应该共同认识到质量是过程的重要部分,跟其他任何重要部分一样。同时,管理者们不能认定质量的问题是发生在工人身上,或者问题的责任都在质量部门的质量管理人员上,因为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可能,真正的问题的根源是每个流程都存在的,从总经理到员工,都有可能造成问题的出现,质量的保证需要各个层次、各个部门的人员切实有效地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无论那一部分,哪一个细节发
生了错误,都会影响整理的质量。
当质量出现问题时,管理者们要做的是从所发现的缺陷中找到产生这种问题的真正原因。对于失败,人们总会找一些理由,然而他们所找的往往不会是真正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你必须温和地引导人们走向他们已经知道是对的东西,否则他们是不会合作的。如果管理者们还是停留在找出问题的责任在于谁,那么你是很难找到问题的根源的,因为没有人会认为他们该为这些问题负责,只有当人们不再害怕、顾忌被指责为是问题的罪魁祸首时,大家便能协同努力去解决问题。公司改进质量的努力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在一个企业中,管理者及质量管理部门的重点不是制定多少检测规则,而是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质量意识。当大家都形成某种质量意识之后,最终就会形成这个组织、这个企业的质量文化,一个企业想要达到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大道而无为,形成一种零缺陷的企业文化。当然,这需要有详细的设计和考虑,然后按照计划来实施,并且要实施一段很长的时间。
管理者们需要一种参与到其中的态度。在碰到质量问题的时候,管理层需要立刻亲自参与,并且态度积极,让大家明白管理层对于质量的态度。这样,员工在其影响下才会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努力,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会觉得确保质量是每日必须的,而且也是上级期待的事情。如果能够让所有的人都参与近来,那么我们的品质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品质的目的在于预防,在于提升效益,减少因没有作对事情而造成的浪费,因此只有把品质观念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才能更好的服务企业,提升资本的效益和运作.
质量管理是一种有系统的方法,目的是确保所有组织的活动都按照原先的计划进行。管理层的要务,便是创造出使缺陷预防成为可能的工作态度和管理方法,通过这些态度和方法防止问题的发生,达到零缺陷的质量管理。零缺陷是以一种没有人会误解的方式来声明管理层的标准,如果想仅仅靠着办几场晚会,挂几面镜子让员工相信你已经有所改变,那是不可能的。你必须真正地相信零缺陷就是你所要的,你要让他们认为你相信“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而不是“尽你的所能去做,我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然而,要做到对企业的质量完全有效的零缺陷管理是有一定难度的。
克劳士比在书中也说自己曾想放弃这样的工作。但是他坚持下来,他把工作定位为为最高管理者指导质量部分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看了我有一些触动,但是具体怎么去做还是比较难。毕竟我们还是待在学校的安乐窝中,没有经历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和麻烦,现在学学也只是理论上的理解,并不能真正切实地体会那种系统的管理,以及这种管理所带来的成效。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不仅仅是企业,也不仅仅是工作,我们在对待人生旅途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要确保它的质量,每一个人都要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决心。因为,现如今的社会中,质量已经是一种优势,它是企业发展的市场壁垒,同样,对于个人,它也是个人追求卓越要跨国的障碍,质量是我们所有人的追求。
读完克劳士比的作品后,我感受到我不仅是学到了有关于企业管理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增长了理论方面的知识,同时,我也认识到自身对于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要求不高,没有主动去汲取知识的意识,这是以后的学习中要改变和努力的地方。
第三篇:《质量免费》读后感《质量免费》读后感
《质量免费》的大名早在入职的时候就听说过,当时tim鼎力推荐,一直想看,但一直未能付诸行动,这本书号称引发了美国、欧洲的质量革命,被译成25种语言,全球销量达250余万册。
过年回家之前买了一本,在家基本上没有时间看。这本书虽然是经典,可惜翻译得太烂,好多地方作者自己都没看懂,而且翻译的相当僵硬死板,非常之不符合中国人阅读习惯,唯有细细思考,才能有所得。所以写下些读后感,为自己留点记录,也为有心人留点启发。
该书前两章,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给出质量的定义,并批判质量管理的五个错误观念
1.认为质量意味着好、奢侈、光亮,或者份量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4、克劳士比”一次做好”的零缺陷观念的另一个核心观点是”质量是由不符合要求的代价(质量损失)来衡量的”,这就涉及质量成本问题。现在应该对质量成本的组成,包括平时我们没有太重视的返修成本,如何进行及时归集和核算等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从而找到消减质量成本的重点所在。根据克劳士比的估算,一个企业的质量成本可能最高会到销售额的15-20%。这对于处于微利甚至亏损情况的我们是不是也算一个潜在的好消息呢。
5、新的质量观将如何改变我们的习惯做法。”质量的衡量标准是‘不符合要求的代价’(质量损失),而不是各种妥协的指标”,这也是一次做好质量观的四大核心思想之一。每年年初,我们都要下达很多质量指标,如成品抽查合格率、质量等级品率、转子装配合格率、汽轮机总装合格率等30余个指标,但真正有用的可能不多。我很赞同,直接用质量损失来衡量既简单又准确,包括对质量的考核也是如此。今后我们的质量指标是否可以大大减少。观念的改变将带来一系列的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也需要一起改变。
(组织部龚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