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看法和心得

安全生产体现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思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关心和维护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题。安全是什么,安全就是在生产过程中,人不受伤、物不受损怎样才能做到呢,这就要求我们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及专项安全技术和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努力提高操作技能,遵守施工现场各项制度。

我们都知道,建筑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人员流动大,产品固定性、多样性,在有限的空间里,集中了大量的人员、机械,作业呈多变性、随机性、不可预见性和不确定因素,大量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这些都给我们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了困难,最易发生的有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坍塌等事故。安全生产,是建筑施工企业永恒不变的主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是蒸蒸日上,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建筑施工带来的安全生产问题,目前,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问题始终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控制的三大重点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据统计分析,全国建筑业伤亡事故80%以上都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造成的,因此如何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操作技能,规范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最终实现安全标准化作业,规范化施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这些又都可以通过对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来实现。

目前,我国建筑业企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主要针对两个部分人群:建筑企业职工和农民工。作为建筑企业的职工,一方面由于知识水平较高,接受能力较强,另一方面由于人员较为固定,多为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均能按时接受各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进行考核,所以,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较高,且能够自觉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纪律,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力量。但是作为施工现场的另一部分人群:农民工,是我国目前建筑业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薄弱环节,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农民工的文化知识水平低,接受能力较差;其次是农民工流动性较大;第三是有些建筑施工企业和专业(劳务)承包队伍,受利益驱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安全意识淡薄,放松了安全管理,特别是在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在经济上和时间上不舍的投入,导致作业工人安全技术水平低下,特别是对新进场或转换工种的农民工没有接受过任何安全教育就直接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不懂本工种操作规程,不掌握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这些人完全没有安全防护意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有的农民工上班没几天就死于工伤事故。由于以上这些现状的存在,导致建筑业企业伤亡事故时有发生。针对这些现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在这里谈谈我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教育的一些看法。

1依法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就是说在一切生产活动中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预防为主,是指在一切生产活动开始之前针对生产活动的特点,对生产要素采取科学管理手段和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和扩大,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建立在“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使对工人进行的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培训落到实处。《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建筑法》第46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为加强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建设部印发了《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对建筑业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内容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同时各级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执法,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特别是对农民工的培训进行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才能确保建筑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才能够实现安全生产。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的执行力度

2.1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责任制,明确安全教育责任,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首先要明确施工现场各级教育培训的责任,确立安全教育培训的实施责任人,同时明确现场安全教育接受者的主体——施工现场全体人员;其次要加强对责任主体的监督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责任人进行换岗或清退;第三要注意培养安全教育实施责任人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

2.2建立健全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明确安全教育内容、学时,加强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在每一位新工人入场(或转换工种)后严格按照《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中相关要求做好每一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真正做到先培训、后上岗

2.3实行安全教育登记制度和考核制度,对每一位工人建立安全教育培训资料卡,实施一人一卡制度,主要包括需要培训内容、学时、培训人、时间、地点以及考核成绩等。对每一位经过培训的工人进行安全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作业,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2.4建立安全教育培训经费管理制度,在安全生产措施费中将安全教育培训费单独列项,并对培训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张榜公布,做到专款专用,为安全教育培训提供资金保障,确保安全教育培训教材等培训费用的资金投入

3完善安全生产培训知识的内容,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新工人入场后,要严格按照《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中相关要求做好各级培训教育工作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同时,也要在施工过程中对工人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真正达到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的目的。

三级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级公司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等。第二级项目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工地安全制度、施工现场环境、工程施工特点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第三级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

是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剖析、劳动纪律和岗位讲评等。安全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是施工项目的作业特点和危险点、针对危险点的具体预防措施、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的避难和急救措施等。

施工过程中经常性安全生产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不同的施工阶段具有各自显着的不安全因素,如钢筋工,在围护结构施工和主体结构施工需要注意的安全隐患大不相同;围护结构施工的钢筋制安主要在施工现场专用钢筋加工场完成制作并安装,但在主体施工阶段,由于安装主要在支架、模板上进行,随之而来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安全隐患必须作为安全防范工作的重点;

2、因季节或气温变化而产生的新的不安全因素,在施工现场,雨季施工中安全隐患危害程度和类型要远远大于平时,高温条件下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危害程度和类型要远远大于常温条件下的施工,比如因雨季施工产生的基坑边坡的不稳定甚至坍塌,高温下施工产生的中暑等;

3、不同工种之间交叉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各不相同,各工种相互间的交叉作业在施工现场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必须重视交叉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在日常安全生产教育中必须对各种交叉作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向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告知,提醒工人在作业中注意力集中,认真做到“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不被物体伤害);

4、其他方面如消防、施工用电以及一些相同工种的事故案例等同样必须作为日常安全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时刻提醒工人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提高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4运用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做到时刻提醒注意安全,时刻不忘安全

安全生产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安全活动日、班前班后安全会、安全会议、安全知识考核、安全技术交流、事故现场会、安全教育陈列室、安全卫生展览、安全教育电影、幻灯、宣传栏、警示牌、横幅标语、宣传画、安全操作规程牌等都是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的方法,以上教育方法可以分为课堂教育、现场观摩、影像教育、正反面对比教育、现场宣传教育五种类型。

在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特别是要在加强施工管理人员在现场对工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等的整改,在整改过程中对工人进行现场对比教育,加深工人对教育内容的印象,提高工人对安全隐患危害性的认识,进而达到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最终实现安全生产。

5注重安全培训教育的效果,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考核

目前,许多建筑企业安全教育工作往往忽视了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知识考核,结果造成作业人员对施工现场、本工种的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和安全注意事项一知半解,达不到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导致工人由于安全生产技能、知识的贫乏而酿成事故。

安全培训教育的目标是使工人充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忙而不乱,最终达到“我懂安全、我要安全、从我做起、保证安全”的根本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考核十分重要,进场的每一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后,严格执行考核上岗制度,根据工种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提高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做到规范化施工、标准化作业,确保最终实现安全生产。

第二篇:大气污染的心得和看法大气污染的心得和看法

在我们周围,感受到的大气污染有。工厂排放,汽车尾气,农垦烧荒,森林失火,炊烟(包括路边烧烤),尘土(包括建筑工地)等。大气污染直接影响到我们人类的健康,近期我市的空气污染的指数较高,出现了较大雾霾,许多人出现了感冒、咳嗽、嗓子疼等现象,为此,我们要保护环境,热爱自己的家园,同时也是爱护我们自己。

防治空气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集体、国家、乃至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可考虑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1、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多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对燃料进行预处理,改进燃烧技术等均可减少排污量。

2、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气象条件不同,大气对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排入同样数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浓度便不同。对于风力大、通风好、湍流盛、对流强的地区和时段,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强,可接受较多厂矿企业活动。

3、个人的环保是从自身做起,减少烟花鞭炮、烧纸引发的烟囱,过年时,人们用烟花炮竹等方式来庆祝春节,我们可以多剪一些门窗纸、和敲锣打鼓等方式代替烟花炮竹

4、绿化造林,使有更多植物吸收污染物,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让我们携手共同建造美好家园,让蓝天、白云、绿色、清水陪伴着我们,使我们的环境更加清新,家园更加美丽。

第三篇:对旅游经济学的学习心得和看法对旅游经济学的学习心得和看法

旅游经济学是旅游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由于长时间以来,人们比较注重研究旅游业的经济效应所以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但纵观出版的旅游经济学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旅游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知识来诠释旅游现象,对旅游经济学的本质及解决的核心问题并未提及,这里针对旅游经济学发表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重点对第三篇旅游经济的外部和谐中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安排提出自己的看法。

各地发展旅游业的宣传工作都是政府部门在做,费用也由政府部门负责,是对一个地区的整体宣传而不针对某个景区,所有的旅游经济的产生都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所以我认同旅游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部分,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反过来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对他们产生影响。区域经济的效果,并不单纯反映在经济指标上,还要综合考虑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和地区性的生态效益。旅游经济也不例外,它的发展也受到旅游资源、人力资本、政府、社会经济、社区参与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它也对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等产生影响。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认识的深入,旅游的发展稍微淡化了对发展经济的追逐,更多的关注旅游的综合效益,同时随着旅游业发展的不断成熟各地也都认识到大旅游的概念,都比较注重区域合作。

我们第三篇是旅游经济的外部和谐,其整体思路是第一章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与本地区的外部环境的协调,第二章是不同地区发展旅游经济,强调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第三章则是重点强调同一地区发展旅游经济与其他第三产业的匹配关系,以及它作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与第

一、二产业的协调发展,第四章则上升到更宏观的层面,利用经济学的理论来阐述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与波动、发展战略与模式及区域旅游经济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区域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个人觉得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与外部环境和谐应分成两部分来写,第一部分是环境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协调,另一部分则反过来阐述旅游经济发展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第一部分从影响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包括旅游资源、人力资本、政府态度和制度变迁)和外生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基础、社区参与和环境)两个方面来说明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其影响。旅游资源对旅游产业的作用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里不再过多解释,可以对不同级别的旅游资源(如世界级、国家级和市区级)赋予不同的权重,通过对区域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采用加权求和,计算各个地区的相对综合得分。计算各地旅游收入占全国的比重与旅游资源综合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对不同的旅游资源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予以分析。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基础而对于以提供服务为主的旅游业而言,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之一便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为此要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注重对服务人员的而培训和教育。纵观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主导下的旅游管理体制的演变史,旅游业的产业属性和产业地位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变迁,政府的态度起重大作用,包括各种政策法规的变化,许多制度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经济的发展绩效和发展水平,我国制定“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等战略,则是政府部门通过促进制度变迁来引导区域旅游的发展。对于我国而言,政府部门在整个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主导的作用,其态度直接决定制度的变迁从而影响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这里重点考虑的外生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基础、社区参与和环境,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他在旅游业上能有多大的投入,能进而有多大的接待能力,包括对基础设施、交通等的投入,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水平。旅游是一种有钱有闲的另类生活,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及生活状况,是本地区居民参与旅游的重要决定因素。社区参与程度及他们从旅游中的获益程度直接决定了他们对待当地发展旅游及游客的态度,区域旅游发展来说如果得不到当地居民的支持,很难发展下去当地居民可能对旅游者坑蒙拐骗造成不好的影响严重者甚至把游客赶出去等。而环境的好坏则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吸引力的大小,从旅游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利用优美的自然坏境,根据人们的需求对旅游资源加以整修和提高,为游客塑造舒适的环境从而吸引游客来此休闲观光,促进其消费来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3)要体现管理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在立法时,不仅要考虑如何确定否定式的消极性法律后果,而且应当考虑如何确定肯定式的积极性的法律后果。既要制订管理性的法律法规,又要制订促进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有积极推动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内容。

(4)要考虑规范实现的可能性。要使信息安全规范与网络技术发展相衔接,使制定出的规范能够被有效地、低成本地贯彻实施,避免法律规范成为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或劳民伤财的根源。

(5)要树立既要遵循现行法律体系又不拘泥于现行法律体系的理念。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立法有可能打乱现行法律体系,或与已有的法律重复乃至冲突。因此,在制订信息法时,凡属于现行法律体系的内容,须遵循现行法律体系;凡不属于现行法律体系的内容,就要突破现行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