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安委会暨应急管理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第一次安委会暨应急管理工作会,主要目的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讲话和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全国、全省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要求,深刻吸取xx“x.x”坍塌事故教训,突出问题导向,分析研判当前安全风险,部署近一个时期全市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
刚才,xx同志传达了xx书记、xx市长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批示,xx同志就当前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情况作了通报,xx四个地方进行了交流发言,xx副市长就森林防火工作、xx常委副市长就近期防汛抗旱工作作了很好的讲话,任务安排很明确,方法、措施、要求都很具体,请大家一定要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四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第三、强化培训,推动能力提升。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关键在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培训作为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在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一是提升指挥协调能力。应急管理部门的职能整合,对应急指挥和综合协调能力是一个挑战,各地要针对应对复杂情形,组织开展综合应急指挥员集训,着重提升统筹、调度、预判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二是提升安全监管能力。我们有些监管人员,到了企业不知道管什么、到了现场不知道查什么,忙忙碌碌忙不到点子上,反而干扰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突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业领域特点、检查标准等方面,对安全监管干部分类分批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建立学习培训常态机制,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监管能力。三是提升企业安全履责能力。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安全职责谁也替代不了。要督导企业履行全员安全培训的法定职责,重点突出三类人员(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岗位练兵、班组评比等形式,推动企业安全意识及操作能力提升;应急、人社、教育、财政等部门要联合制定我市高危行业安全技能提升工作计划,及时将安全技能提升纳入职业技能提升当中,提供政策、资金等支持。四是提升基层应灾能力。打火趁小、救援趁早,基层应急力量永远是直面灾情灾害的第一梯队。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尽快加强对护林员、地灾群测群防员、防震减灾助理员、堤防专职管理员、安全消防网格员等基层应急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推进“多员合一、一员多能”。五是提升应急救援能力。预案不演练,实战就会手忙脚乱。要尽快修订完善各项预案,做到全覆盖;要紧扣预案,突出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开展好应急预案宣传培训,组织预案演练,提升救援能力。
第四、落实责任,狠抓基础保障。工作措施千条万条,落实是最关键一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决落实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责任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强化责任担当、狠抓落实,确保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一是抓组织体系保障。各地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基本上与市里同步,但仍有些地方“统”的工作还没有实质完成,比如有的地方成立应急管理局,就是安监局换块牌子,一个人都没加,这是不行的;有些县区仍未设置固定应急总值班室;有些地方应急资金资源无法统筹归口,等等这些问题都要向主要领导汇报好,要落实到位。各地党委政府要主动协调,在人、财、物等方面支持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构建上下贯通、统筹联动、条块结合、科学高效的综合指挥平台。二是抓监测预警保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完善自然灾害防治相关指挥部会议制度和风险研判会商机制,加强应急信息网、应急广播等建设,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监测数据汇聚、融合、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风险提示,不断提升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推动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监测体系建设,构建紧急避险转移安置“一张图”。三是抓科技支撑保障。加强安全科技应用推广,深化“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管控”科技强安专项行动,在高危行业领域推广应用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型实用产品;发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推进监测预警、指挥调度、网络通信等关键技术转化应用。四是抓物资装备保障。加大监管执法装备和抢险救援装备的配备力度,加快推进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等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不能等用得不够再去补充;加快整合应急综合物资储备库,重点支持多灾易灾乡镇(街道)建设救灾物资储备点。要安排专门的资金,国家法规政策要求储备的数量要配到位,另外根据我们本地、本部门的特点加重配备。五是抓基层基础保障。各地要建立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夯实应急工作基础,按照“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的要求,不断巩固基层防灾应急体系,推进群防群控体系建设,真正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
同志们,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应急管理使命光荣。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坚守底线思维,把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高度,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为奋力推进我市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