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关注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保政策落实

“2013年起,我们连续3年针对矿产资源进行审计,发现矿产资源开发和管理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审计署资源环境审计司副司长丁雁说,这些问题包括违规审批出让行为多发、违规转让或收购矿业权、违规利用勘查资料获取或开发矿业权,造成国有权益损失或相关企业个人获取不正当利益等。

“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弹性空间较大,加之行政权力介入较深,进而成为权力寻租的突出领域。”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副秘书长王生龙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矿业权价值评估方面的“弹性空间”主要由3方面因素所致:首先,矿业权评估参数依据的准则是平行的,导致评估结果差异较大;其次,作为重要评估参数的产品价格,在选取途径、资料信息来源、确定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都存在可选择性的问题。“另外,矿产资源有动态性,不同阶段地质勘查获取的信息不一样,资源储量不一样。因此,矿业权评估不同阶段给出的结果也会不一样,这很容易被‘钻空子’。”

王生龙说,审计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不少建议,带动矿业权评估准则等制度完善。例如,对审计提出的“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审批管理等相关制度”的建议,国土资源部进一步扩大矿业权竞争性出让范围,严格限制和规范矿业权非竞争性出让。此外,国土资源部进一步完善了矿业权审批登记管理制度,调整和规范部、省两级矿业权审批权限。

各级地方政府也在不断改进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比如,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的治理,矿山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再如,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有效推进,矿业权市场化配置程度有所提高。

丁雁表示,目前,审计署基本实现了对矿产资源赋存丰富、矿业权交易活跃的省份的阶段性全覆盖。

紧盯18亿亩耕地红线

在我国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中,保持我国粮食安全稳定,就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丁雁说,审计署在2014年组织开展了对2008年至2013年全国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的审计,主要发现3方面问题。首先,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上存在问题。“在收入方面,一方面是少征收土地出让收入3664.23亿元,另一方面是通过收入空转等方式虚增1467.78亿元。”丁雁说。在支出方面,有的违规将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弥补行政经费、对外出借、修建楼堂馆所等,资金达到7000多亿元;也有的在征地拆迁过程中,通过编造虚假资料等套取或骗取国家征地拆迁补偿资金,涉及资金10亿多元;还有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在土地出让收支管理方面不规范,地方没有根据需要将土地出让收入纳入预算管理,而是自己坐收坐支。

“建设用地审批供应方面,也存在突出问题。一些地方违规超计划超规划审批、越权审批,少批多占或者是未批先占土地等,达到38.77万公顷。”丁雁说,违规以租代征、改变规划条件等用地也有21.86万公顷。

“在耕地保护方面,审计抽查的709个县划定基本农田中有非耕地141.76万公顷(占4%);抽查的1万多个土地整治项目中,虚增耕地、质量不达标的分别占10%和33%。”丁雁说,土地整治资金被挤占挪用等109.46亿元。

“18亿亩耕地红线,关系到6亿多吨粮食的产出,这就是国人的‘生命线’。因此,非法占有耕地等问题,需要通过审计发现并及时整改。”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封志明说。

据了解,审计发现土地资源领域存在的问题之后,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了整改工作。截至2015年6月底,各地已盘活闲置土地2.55万公顷、盘活闲置资金3600亿元、归还原渠道挤占挪用资金或收回被骗取资金1600亿元、纠正违法用地2.4万起。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审计署在多年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中,也一直关注水资源领域。”丁雁说,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审计署组织对18个省(直辖市)的800多个水污染防治项目进行了审计,并检查这些地方水污染防治相关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部分市县饮用水的安全问题,是这次审计关注的重点。对89个市县的231个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项目建设,审计部门进行了重点抽查。结果发现,有124个水质监测指标还不达标,72个地下饮用水水源中有27个存在超采现象。长江经济带地区部分市县存在的环境风险和隐患等问题,也是关注重点。审计抽查了此次审计范围内长江经济带沿江区域涉及的23个市县,发现城市生活污水有12%(年均4亿吨)未经处理直排长江;沿江373个港口中,有359个(占96%)未配备船舶垃圾接收点,260个(占70%)未配备污染应急处理设施。丁雁表示,因为审计主要在冬天开展,正是枯水季节,一次性的采样数据也存在偶然性,不排除结果稍有偏差,但大体上能够反映出,水质保护和水源地保护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枯水期审计水污染,会不会将问题严重化。封志明说:“冬天一般是水污染最严重的季节,这个时段进行审计,意义可能会突出一些。”

有人质疑,矿业开采可能占水源污染的“大头”。王生龙回应说:“工业排放物确实是影响水资源质量的一个因素,但气候转换、土壤变化都是重要原因。因此,水污染不完全是因为矿业开采等工业开发带来的。”事实上,农村面临水资源污染问题也非常严重,比如鸡粪、化肥农药,还有垃圾等。

“通过此次审计,督促地方整改落实审计发现问题,成效明显。”丁雁说,截至2016年4月底,18个省各级财政部门已将未及时拨付的财政资金23.45亿元拨付到位,盘活使用以前年度滞留财政资金1.45亿元,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支出闲置的财政资金6.57亿元用于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归还原资金渠道2.60亿元。同时,还推动45个未及时开工的水污染防治项目开工建设,19个未及时完工项目已完工,促进13个已完工未发挥效益的项目正常达标运行。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意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从宏观层面来看,这是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抓手。”在丁雁看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目的,是防止一些领导干部只管经济发展,不管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不顾环境保护。通过离任审计,能够促进其更好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推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封志明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领导干部要把握“三条红线”,第一是资源消耗的上线,相当于天花板;第二是环境质量的底线,相当于地板;第三是生态保护的红线,相当于空间土地利用的隔板。“离任审计,就是要求领导干部不能突破天花板、不能扎破地板、不能非法挪移隔板。”封志明说,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会带来一定压力,强化责任意识。

“在审计内容方面,以主要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为主线,结合实际工作,细化为104个审计事项。”丁雁介绍说。丁雁表示,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加强原因分析,是法规不健全,还是有法不依;是体制机制不健全,还是有章不循;是工作职责不清,还是未尽职尽责,等等。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问题,要分析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是历史因素还是现实因素。

此外,2014年至2015年,各省级审计机关也积极开展了审计试点。比如,在北京、内蒙古等10余个省级审计机关组织开展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省级审计机关的试点突出了各地自然资源资产禀赋特点,除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和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外,还涉及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丁雁说,一些地方还出台了相关规范性文件,指导试点工作开展。

第二篇:落实税收政策把握行业特点强化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精细化管理落实税收政策把握行业特点

强化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精细化管理

义堂税务分局义堂责任区

2009年义堂税源管理责任区,围绕年初项目工作针对湖北京兰集团云梦永兴水泥有限公司行业特点,制定工作方案和操作步骤,细化行业税收管理规范,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强化纳税评估,促进税收管理再上新台阶。经过一年的资源综合利用规范管理,通过纳税评估调整多抵进项税额108584.38元。

一、把握行业特点定位管理方向

湖北京兰集团云梦永兴水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pc32.5级复合水泥ps32.5级矿渣水泥为主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行业表现特点:一是销售对象广普通发票使用量大、易于混淆销售收入;二是会计财务核算以京兰水泥内部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不利于日常税收管理;三是进货价格与市场价格相比偏低,转移税负;四是税收管理员对水泥行业技术标准把握不准,税源管理难度大。因此我分局把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定位为今年税收管理项目。

二、加强日常管理夯实管理基础

分析出京兰水泥永兴公司的行业特点后,我分局将对该片区税务管理员进行相应培训,结合实际,明晰日常巡查的事项,针对实情,帮助该企业健全材料和产品分类登记,注重实效,发挥纳税评估作用:

一是严格控制该公司的原材料购进。要求该公司购进废渣,必须取得销售方开具的合法凭证(发票),且发票上注明的货物名称必须与其《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上确认的综合利用的资源名称完全一致。对不能达到上述条件所购进的废渣,视同未取得规定发票,不得作为其计算资源综合利用掺兑比例的废渣。同时,要求企业原料购进业务,必须附有相应的过磅单、入库单,且各部门人员签字齐全,准确记录各种原料购进数量和金额。

二是帮助永兴公司完善废渣购、耗、存管理制度。要求该公司原料管理部门(仓库保管)应按使用的各类废渣分别登记,必须取得销售方开具的合法凭证(发票),且发票上注明的货物名称必须与其《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上确认的综合利用的资源名称完全一致。对不能达到上述条件所购进的废渣,视同未取得规定发票,不作为其计算资源综合利用掺兑比例的废渣。要求企业原料购进业务,必须附有相应的过磅单、入库单,且各部门人员签字齐全,准确记录各种原料购进数量和金额。记录废渣的采购、领用、库存情况。同时,要求该企业财务部门按月登记《购进废渣发票登记台账》,对购进废渣取得发票的情况如实进行记录。分局管理员每月不定期按《原材料收付存月报表》以及领用台帐对原材料仓库检查不少于2次。

三是规范该企业财务核算。第一,要求其健全财务核算,按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设置、登记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第二,该公司生产两种水泥,即强度等级分别为32.5的普通水泥(简称

pc32.5水泥)和42.5的高标号水泥(简称ps32.5水泥),资源综合利用政策规定的掺入废渣30%以上的水泥产品只能是强度等级为32.5的普通水泥(即pc32.5水泥),应分别核算产品的原材料投入数量、销售额和应纳增值税额,不能分别核算的,不得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政策;第三,享受优惠政策的水泥产品和其他应税产品所耗用原料的进项税额,应分别根据生产车间生产各产品时实际投入的原料数量和购进价格进行计算;对于燃料、电力等不能准确划分的进项税额,依当月各类产品销售额占其全部销售额的比例进行分摊

四是严格规范永兴公司产品销售行为。要求该公司仓库保管部门按其产品种类分别登记《水泥发货日报表》,据实记录各产品的收、发、存情况。同时,其财务部门应按日登记《水泥产品销售日报表》分别记录不同产品的销售情况。要求该公司销售产品时应按规定开具发票,并如实填写产品名称和型号,其申请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的产品销售,所开具发票上的货物名称必须与其《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上确认的产品名称完全一致,否则不得享受优惠政策。五是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管理。要求永兴公司申请办理增值税即征即退时,除按规定向我分局报送书面申请、退抵税申请审批表、完税证明复印件等资料外,还应填报《水泥产品废渣掺兑比例计算表》,由该公司据实填写,税收管理员核实。同时,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细化巡查内容,税收管理员按月填报《水泥生产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实地核查报告》,我分局也将建立《水泥生产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分户

审批台账》,记录水泥企业退税情况。

三、以纳税评估为把手找准突破点强化行业精细化管理

纳税评估是加强税源管理的有效手段,要抓好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的精细化管理,其突破口就是要抓好纳税评估,制定一个较为切合实际的评估数据模型。为此,我分局组织专人对其财务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参照行业标准以及同类企业的能耗、物耗比,进行了综合对比、测算,初步确定了用于评估的评估指标及行业预警值,并建立了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评估数据模型,即物耗定额模型、能耗定额模型、税负差异推算模型。

1、将基建用电混入生产用电进行了进项税额抵扣。在二期项目60万吨矿粉生产线建设中,将二期基建项目用电和生产用电完全混淆,进行抵扣进项税额。经核实,一期调试用电582562度和二期工程用电693900度,合计用于在建工程电达1276462度,金额638731.64元,多抵进项税额108584.38元,应转出进项税额108584.38元(目前该公司已在2009年8月份所属申报中作进项税转出)。

2、水泥电耗值略高于行业标准

经核查该企业生产工艺仅使用电力,不使用煤炭作为燃料,企业申报2007年度和2008年用电情况如下:2007年11-12月份耗用电量176760度,金额167331.69元,2007年度主要企业处于筹建期,没有生产产品,2008年用电13405260度,扣除基建用电后,实际生产用电

12128798度,经我们到云梦县供电公司核查其实际用电与企业申报数一致。

从粉煤站行业电耗标准应为45度/吨左右,该企业吨水泥电耗为52.49度/吨属略为偏高。按行业标准45度/吨左右计算。2008年企业理论产量=12128798/45=269528.84吨,2008年企业实际产量=231030.74吨,评估问题值=269528.84-231030.74=38498.1吨,理论值与实际值略有偏差,其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为:

一是企业一线生产能力年产60万吨,2008年度共生产水泥23万多吨,只完成了年生产能力的42%。由于一个新的水泥品牌进入销售市场有一段适应期,销售是直接影响水泥产量未达成年生产能力的原因之一;二是由于该企业一线比其他磨粉站多了一台辊压机,边调试边生产,设备运转的不正常,操作人员对该设备不熟悉,是导致本公司08年度未能完成年生产能力的原因之二。企业未满负荷运转加上人员操作不熟练,是造成企业平均电耗高于一般行来标准的主要原因。

3、水泥熟料进价高于市场同期价格。水泥熟料进价核算方式是按照京兰总部计划价格,2008年该企业从总部购进的水泥熟料价平均为240元/吨左右,这个价高于同期市场价,是造成该企业税收负担率仅2.66%,低于行业平均税负率的主要原因。

通过项目精细化管理,有效地规范了资源综合利用税收管理的日常行为,为今后的税收管理工作找准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第三篇:十八大报告15次提及“生态文明”建议关注环保领域未来政策导向原标题[十八大报告15次提及“生态文明”建议关注环保领域未来政策导向]

十八大报告不再单独提及环境保护,而是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发展可再生能源、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等等一系列事项统一为“生态文明”的概念,并且上升到空前的高度作为整个报告十一个部分中的第八部分被单独强调。环境保护在十八大报告中的地位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报告开篇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中就提到:“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在“回顾总结”部分的最后,报告提到,未来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与经济、政治建设同样的地位。另外报告全文共提及“生态文明”15次之多。

详细来看,在报告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子标题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主要涉及狭义的生态保护、城市合理规划等内容,同环保关联度不高。

标题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开头提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报告中用了“全面”与“根本之策”,在往届报告关于资源节约的部分均没有出现过。这体现出政府对这部分重视度进一步提升。涉及的行业主要有节能产品、余热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行业等。

标题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这种提法也是首次出现在报告中。我们认为这里的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包括土壤修复、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湖泊流域治理等内容,主要涉及生活与工业污水治理,大气污染治理,重金属治理和土壤修复行业。

标题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我们认为其中的重点是要把环保减排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类似环保“十二五”规划的四个约束性指标的意义,但是会更加全面,并且形成制度。

总之,从十四大报告“加强环境保护”短短一句话,到十八大报告专门成为一个独立部分,国家对环保相关领域的重视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释放了强烈的关注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等相关领域的信号。后续政府在相关领域的法规、税收、财政等政策导向值得继续关注。国泰君安

一夜之间,a股的“美丽中国”概念火了。昨天,a股市场中最养眼的板块要数环保、水利、节能等生态建设板块。这些板块中的一批个股强势领涨,其中大禹节水(300021)、蒙草抗旱(300355)、华宏科技(002645)、福建金森(002679)等多只个股涨停。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a股市场的“美丽中国”概念由此脱颖而出,并迅速得到市场认同,引得各路资金纷纷介入。

公开信息显示,早在上周五,蒙草抗旱便实现大单净流入额4602万元,升达林业(002259)实现大单净流入额超1000万元,而昨天,两只个股双双涨停。此外,亚通股份(600692)、大禹节水等昨天涨停个股同样在之前相继得到资金青睐。

分析人士认为,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蓝图,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资本市场有望围绕“美丽中国”进行。一方面,产业化布局的企业有望得到政策倾斜,未来生态修复、园林建设、污水处理等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家数有望迅速增强;另一方面则是现有生态修复等产业类个股会得到各路资金的追捧,a股有望形成一个新的投资方向“美丽中国主题”。

业内人士称,“美丽中国”概念应涉及到四类个股。首先是防风固沙类个股,如蒙草抗旱,该公司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覆盖了我国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核心区域,包括治沙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等,这些区域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其次,涉及植被保护的林业股,如福建金森。再者为涉及水处理的个股,如大禹节水。最后为变废为宝的再生资源回收类个股,如华宏科技。

美丽中国”的蓝图跃然纸上。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社会各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蒙草抗旱30.25+2.7510.00%铁汉生态31.60+1.615.37%西南证券8.76+0.080.92%工商银行3.90+0.020.52%鞍钢股份3.45+0.010.29%界普遍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八大报告的一大亮点。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十八大代表和专家学者表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建设生态文明是紧迫的现实选择,也是关乎人民福祉和未来发展的战略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密切相关,同时也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项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治国方略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八大报告最大的亮点。”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报告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单独的一部分,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

胡鞍钢认为,当前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环境、资源和气候变化的危机,这也是中国面临的“自然国情”。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一种国家创新,将逆转长期持续的“生态赤字”,使中华民族进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我国生态文明水平还较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高度紧迫性。

对于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出现“美丽中国”的提法,夏光认为,这代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了。从物质层面看,包括资源利用、国土开发、环境修复、防灾减灾等丰富内涵。“美丽中国意味着生态要让人得到享受,这需要几代人花费几十年去努力建设。”

“美丽中国还需要美丽心灵。”夏光就精神层面补充说,“美丽中国”意味着较高的生态文明水平,体现在人的生态价值观要进一步提升,并将生态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加以弘扬。从忽视生态到重视生态,从遭受自然报复到享受自然馈赠,实现自然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化。

注重“绿色指标”

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密切相关。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十八大代表、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现在是“三期并存”,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转变发展方式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这一形势下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支撑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因为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上不考虑生态,而是唯gdp论。”胡鞍钢说,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他认为,这说明我们要走一条绿色发展道路,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节约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据了解,从“十二五”规划来看,绿色发展指标的比重上升,间接指标和直接指标达到17个,占主要指标的60.7%,其中资源环境指标由“十一五”规划的7个提高到8个。

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毅担任首席科学家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已连续发布13年。在今年发布的报告中,课题组将“中国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分为五大系统,其中就包括“生态支持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等,诸多指标都与生态文明有关。

在制度保障层面,王毅呼吁,应尽快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经济和行政手段的宏观调控中,激励生态文明行为,惩罚生态不文明行为,包括生态税、污染物排放税等财税手段,碳定价和交易等价格手段,尾号限行等控制机动车保有总量等行政手段。

对于企业来说,转型升级必须更多地考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绿色发展。十八大代表、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才让表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钢铁行业是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现在通过技术储备、装备改造和工艺流程优化,钢铁企业可以既是钢铁产品的生产商,也是能源综合利用的供应商,还是废弃物的消化体。

国土空间是发展基础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除了政府主导的公共投资,社会资本也会将更多的目光转向和绿色发展有关的产业。根据投资咨询机构的研究分析,自2008年以来,风险投资和股权直接投资投向清洁技术的案例,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2009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位列全球清洁技术领域投资额第一位。2001年至2011年,共有37家环保企业46次获得股权融资,其中水处理、固废处理、环保技术咨询及推广,尤其受到投资方的青睐。此外,自2010年以来,先后有6只环保领域产业投资基金成立,资金规模达到158亿元。

虽然,绿色投资周期长、资金量大,但在全球“绿色工业革命”竞争中,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在加大投入,进行科技研发和推进产业化。可以预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重要地位,未来必将催化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商业模式。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绿色投资的回报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难以用货币单位衡量的。这是因为,生态文明建设更重要的是提供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宜人的环境等“生态产品”,这些将是经济社会赖以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共同分享的“绿色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