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分析
张世昱40902035
摘要。税收分析是我国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基本方法之一。我国当前的税收分析工作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有待改进的问题。
关键字:税收分析重要性存在问题
随着税收工作整体进入税源管理时代,开展税收分析成为税收事业发展的必然,税收分析在税收征管和服务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如何利用税收分析这个方法,从中发现税收经济和税收管理规律,发现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更好地为税收管理和决策服务,是当前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税收分析的内涵
税收分析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一定时期内税收与经济税源、税收政策、税收征管等相关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评价,查找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的措施建议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税收分析强调以丰富的税收资料为基础,通过数据的挖掘与整理,对税收工作和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评价,对税收经济关系予以解释,对未来发展形势进行预测与推断,为领导决策提供决策支持。
二、税收分析的重要性
(一)税收分析对正确进行税收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税收决策正确与否,决定于能否严格按照客观规律进行,而要保证决策符合客观规律,除了要实观决策民主化和决策者善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作出决断,运用严格而又科学的决策程序和科学的决策之外,最根本的是把握客观实际情况和税收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税收分析则是正确把握客观实际情况,认识税收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
(二)税收分析是实行税收活动计划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首先税收分析是提供编制税收计划依据的手段。计划不能凭空制订,只能是基于历史资料和实际情况来制订。这就要对前期税收活动实际情况和结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总结经验,把握税收发展变化趋势,取得各项必要的数据,才能对未来计划时期内可能达到的水平及变化趋势,作出正确判断,以编制出科学的税收计划。
其次,税收分析是保证税收计划顺利实现的必要手段。通过税收分析,可以正确评价税收计划完成的情况,为总结税收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成绩与缺点,评价各个税务部门及税务人员的努力程度,表扬先进,鞭策落后,发现问题与差距,为进一步改进征收工作提供依据。
(三)税收分析是培养税源、提高经济效果的重要工具。经济决定财政,税收只有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国民收入日益增加的条件下,才能源远流长,具有可靠的基础。离开生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税源就会干枯。要培养税源,就要掌握经济发展的情况,找出促进生产、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果的途径。税收分析则是提供这方面信息的重要工具。
(四)税收分析是堵塞偷税漏税,提高依法纳税自觉性的有力手段。
通过税收分析,可以把握纳税人在缴纳税款过程中偷漏税款的具体情况,了解偷漏程度,也可看出偷税漏税各种手法所占的比重,掌握哪些税种偷漏税款最为严重和偷漏原因等等情况,从而发现税制和征收办法上的漏洞,为研究改进征收管理办法,健全税制,堵塞漏洞,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提供途径。
三、税收分析的存在问题
近年,各地税务机关加大了税收信息化建设力度,然而在思想意识、岗责机制、分析预测方法及分析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在深入分析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和准确预测税收形势等方面投入不够,制约了税收分析预测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思想意识问题
有的地方存在开展税收分析工作的意识不强,没有树立数字化的现代税收管理理念,对分析目的、成果价值及专业分析认识不足。税收分析就是简单地对增减因素和税收进度进行分析,将税收分析界定为税务部门内部日常或案头的分析工作,与经济关联度不强,对征管质量和效率的作用力较为单薄。税收分析预测还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存在着重完成上级任务,轻视分析预测成果的现象,不少优秀分析预测成果未能上升为管理决策,不能真正做到分析问题、预测形势、科学决策、解决矛盾。
(二)岗责机制问题
部分税务部门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税收分析管理制度和专门的分析预测机构。科研、计统、税政和征管查等部门都有分析预测的职责,但都不是专门的分析预测机构,大多没有设置税收分析岗位、配备专职人员,分析预测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连续性。
(三)信息采集问题
当前,由于税务部门未与财政、工商和统计等部门实现横向联网,相互间未建立起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对有关经济指标、纳税人经营与资金活动等信息不能及时完整地采集,可用信息资源有限,经济数据质量不高。同时,征管系统虽存储了大量的基础数据资源,但真正对其挖掘、整理、加工和利用的很少,数据严重闲置,数据运用率较低。
(四)分析方法问题
目前,税务机关分析方法粗略简单,手段相对落后。一方面,税收分析预测的方法很多,如税收弹性分析、税负分析、税源分析和税收关联分析等。但在实际应用时往往过于简单,只就收入进度、增减情况、表面因素等粗略地分析,缺乏宏观与微观、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不够具体和深入,加上受基础数据等因素的影响,分析预测差异率偏高。另一方面,税收征、管、查都已基本实现了电子化,但分析预测手段却依然以半人工、半自动化为主,尚未建立起信息化支撑下的分析预测模型、智能化图表及专业分析软件,手段和效率尚处于较低水平。
四、税收分析的建议
(一)提高对税收分析工作的认识
我们当下的税收管理,其实正面临着两个根本性转变,即从围绕着任务的比较粗放的管理模式向围绕税源的比较精细的管理转变;从简单的就税收论税收的收入进度和增减因素分析到更加注重较深层次的税收与经济关系分析的转变。
(二)建立完善的岗责机制
要重点建立起基础数据采集录入把关制度。基层征收单位要设立数据审核岗,管理员要认真负责,把住数据信息“入口关”;基层单位领导要逐户复核录入的数据信息,实行基础数据采集录入所长签字确认制,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全面。要在计统、税政、征管和税源管理等各级业务部门设置税收分析岗,明确具体职责和人员,保证事有其岗、岗有其人、人有其责。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各税种、行业和企业的税源、税负、税收情况进行连续分析预测,对税收现状与趋势做出完整、准确的判断。
(三)扩大信息数据采集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横向、纵向联网体系,实现各级、各部门和各行业涉税信息的广泛共享,构建统一的数据仓库。加强与社会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以分析预测指标、图表、流程和方法等为业务需求,开发适应分税种、分行业为主的分析预测应用软件,对数据自动抽取、整理、加工,形成一个以税收综合征管软件为核心的现代税收分析体系,实现工作过程的人机结合,提高分析预测的效率。
(四)建立科学的方法体系
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由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数理模型分析法三种方法组成的税收分析体系。即通过各项税收指标之间或者税收与经济指标之间的对比,运用因果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科学的数理统计理论和方法,借助先进统计分析工具,利用历史数据,建立税收分析预测模型,对税收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要把分析的着力点放在把握影响各税种的因素及其程度上,先分税种分析、后汇集总量、再根据有关情况进行修正。
(五)建立税收分析考核制度
各级地税机关都要建立税收分析考核制度,将基础数据采集录入准确率、税收分析成果转化与应用水平、纳税评估与稽查选案效果等列入考核内容,严格奖惩;定期开展税收分析工作检查,奖优罚劣;定期开展优秀分析成果评比,对反映问题深入、指导实践效果突出的成果,予以通报表彰。
第二篇:税收分析关于对税收分析工作相关问题的认识
税收分析是我们基层分局最常用的一种文体,也是最贴近基层实际、最受领导重视的一种文体,因此,写税收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三个问题,”实际情况怎么样。也就是是什么的问题:什么原因形成这种现状。也就是为什么的问题:下一步具体的对策与措施。也就是做什么的问题”。由此可引导出税收分析的几个问题::
一、当前税收分析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主要特点
从形势看,
1、领导重视。分析是为决策服务的,随着领导认识上的提高,分析要求越高。总局、省局非常重视,总局定期召开分析会,各地区单税种超过30%都要分析原因。省局专门制订了税负分析制度,以后分季召开计统、税政、征管等部门召开的专题分析会,以后全市各区局都要开展。
2、社会关注。关注经济与税收的协调发展,关注税收负担是否过重。
3、政府关心。对税收工作要求很高,对税务部门的工作能力非常信任。今年提出增长25%的新目标,而且上半年要硬过半。
4、征管需要。征管质量已经达到90%以上,是否还有通过加强征管增收的余地,需要拿出有力的分析来。
5、自身提高。不断完善分析体系与方法。
从特点看,
1、从简单化向复杂化发展。以前是简单的增减收因素的分析,每一个增减变动都是以重点企业的增减变化来代替。目前已经进入了经济、政策、征管三因素综合分析阶段,运用的方法从简单的加减法转变为加减乘除平方开方全部上阵的综合数理分析方法。
2、由总量分析向结构性分析深入。gdp从总量到结构,税收从总量到分量,包括分税种、分行业、分企业。
3、相关性分析与税负分析成为重点。相关性分析,就是将税收与经济紧密结合,将相关指标一一对应进行分析。税负分析就是对宏观与微观税收负担率进行分析。相关性分析与税负分析最能够解释,税收的来源,增长的原因和税源税收及征管中的问题。
二、税收分析的主要方法
(一)分析指标。总量与增长、结构与周期(时间结构)、税负与弹性。
总量。年度总量、一段时期总量,注意省考核、市目标与各项收入之间的口径。
增长:绝对数(增收额),相对数(增长率,注意两年之间的计算与一段时间年均增长计算方法的区别)
结构:分税种、分经济类型、分产业(行业)、分地区、分重点户与面上
周期。主要是看发展规律与趋势。
弹性:是增幅与增幅的对比,反映增长速度之比,注意计算方法,第
一、税收与gdp的对比,gdp主要用可比价增幅。第
二、要用增幅比增幅。第
三、关于gdp水分问题。假定GDP的基数有水分,在执行期中,水分的部分和真实的部分同比例增长(正常情况下可能性较大),这时候是不影响弹性关系的,只有当水分的部分增速大于真实部分增速时(受到特殊因素影响),才会产生执行期弹性关系上的水分。但如果每一年水分增长的速度都要快于真实部分的增速,且快于的速度还不小(否则影响也不大),那么GDP中的水分将随着时序越来越高,比重越来越大,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但也不排除。因此,水分只能是保持同速增长或是以微弱的高于真实部分的增速进行统计,而不可能以大幅度的虚假水平进行统计。以这个逻辑来推理,只要把弹性关系做好了,用弹性关系来分析税收增长是否合理是有据可依的。
税负。分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分应交税负与实交税负,宏观税负其中分总量税负、工业税负、商业税负、行业税负。分子很清楚,关键是分母的确定,总量税负是税收/gdp总量,工业税负和商业税负则口径不一,一是用总的工业税收/工业总产值,商业税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但目前主流的运用方法是工业增值税/工业增加值,其中工业增加值来源于统计局(有时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但可以推算),商业增值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二)分析的过程及方法
1、收集数据。分年甚至分月总量与分税种情况,主要经济指标(gdp,可比价增幅等等,很多),分类型、分行业数据(会统报表),重点企业相关数据,税源户变动数据、横向对比用数据。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准确性。可用会统数据,注意总量与分量相吻合;二是口径问题,便于同比。税收分析调查样本要具有可比性和代表性。我们一般多采用抽样调查。样本是否具有可比性是决定税收分析发挥效能范围大小的重要因素。如:我们分析时,经常以某所、某分局、某户纳税人、某段时期的情况来说明问题,数量少、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比较窄,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缺乏代表性和可借鉴意义。
2、进行数据分析。总量、增幅、弹性、税负,结构比重、增长贡献率、发展等,可以进行相关性分析(回归)、趋势性分析(曲线)、对比性分析(柱形)、结构性分析(饼状),找到特点和规律。税收分析资料来源要具有客观真实性。税收分析的生命力来自于其客观真实性,越客观越真实,其生命力越强,可信度越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气怎样才能客观真实呢。一是调查报告必须来自于实践,必须深入。不能主观捏造、不能东拼西凑,不能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不宜采用过多的评论、表扬与自我表扬、揭露与批判的写作方法。所以税收分析的用语较为平淡,应着重于陈述一种事实、表述一种历程。最好采用”自描”的写作方法,是非功过最好交给读者去完成。二是分析必须全面。我们有些税收分析确实来源于实践,但只强调了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这样得出的结论就比较片面。因此写作税收分析必须掌握”两点论”、”重点论”,文章忌偏激。
3、分析数据变动的原因。一是直接找到原因,二是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找到原因。所有的原因最好能够从经济、政策、征管等方面量化解释,并使分量等于总量(最高境界)。对问题的分析要具有逻辑性。税收分析不是感性或事件的汇集,必须围绕一定的目的
展开,必须按照事理、逻辑而展开,必须揭示隐藏在事物现象背后的规律。税收分析的深度主要来源于此,同样的题材、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运用材料,税收分析的价值不同。关键就在于对问题的分析不同。如:我们基层很多同志掌握了很多第一手的素材,但现象罗列多、问题罗列多,深层分析少、逻辑展开少,对形成原因和历史背景材料运用少,因此分析不全面、不透彻的现象比比皆是。
4、有针对性提出问题、对策、建议。
〈1〉税收分析所提出的问题应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分析主要是为了反映情况、解决某一类具体问题而进行的,因此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我们在写作税收分析时,定位要准,目的要明确。切忌不明白分析的根本目的和意图,东一块、西一块,字数很多,建议很多、很好,也很广,但是得不到重视。因此一份税收分析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析的问题是否新颖,是否得到别人的关注,是否是热点问题、焦点问题、难点问题。只有在税收分析反映这些问题,才能引起重视,才具有现实的价值。如:税源分析各个分局都有,如果角度不变、影响因素不变,文章就没有借鉴意义,文章的价值就不高。
(2)建议或措施要具有实践上的可操作性。税收分析更注重实践上的可操作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都必须明确,不能虚、不能”空对空”,比如:我们在分析税收负担时,措施就是改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然后就是好处优点一罗列,至于如何改、改了以后的操作问题、管理问题、对收入的影响问题等都略而不谈,通篇文章洋洋洒洒,具体操作却无从下手,或者说,按照文章的措施实施后心中无数,后患无穷。因而这种文章一般得不到领导同志或上级机关的认同,自然文章的价值就大打折扣。
五、做好税收分析的体会
1、勤动脑。主要是要勤学习,勤思考。一要学习税收业务。懂税收、懂口径、懂政策。要了解税收产生变化的全过程。同口径才能对比,税负、弹性、占比等。二要学习经济知识。三要懂生产经营常识。畅销、滞销。
2、勤动脚。多下户,最好的分析报告是跑出来的,是从征管一线来的,不是闭门造车写出来的。分析报告最有价值的部分是真实情况,不是华丽的词藻。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稽查部门要杜绝坐等案源的做法,积极深入基层寻找案源,及时收集、分析地区纳税环境,加强税收调研,依靠准确的信息,有价值的线索,先进的分析方法,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选案体系。为此,要建立和完善信息提供机制,通过法规、规章等法律形式,制定纳税人必须提供的信息项目和具体要求,以确保信息来源的准确全面;充分依靠科技手段,拓展收集信息的渠道,广泛采集各方面的信息,加大税务机关与企业经营信息共享面,加快与工商、公安等部门联网,实现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纳税情况、资金运用情况等各类涉税信息的整体共享,变被动为主动,变静态监控为动态监控;进一步强化数据信息管理,应用先进的数据分析理念和成熟的数据分析算法,对已掌握的数据资料进行有效加工、整理、分析、挖掘,深入揭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定量比较,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能够定性的量化指数标准,从而作为确定纳税异常户的参照依据,逐步形成自成体系的案源管理系统,为稽查检查提供准确的案源和清晰的检查思路。同时坚持前期选案根据和后期评价相结合,及时根据查处结果对前期的选案指标加以总结和修正,使得我们在选案——稽查——选案的良性互动中完善我们的选案机制、选案方法,通过实践一步步地摸索与反馈来及时修正选案指标,建立起一套更科学系统的稽查选案指标体系。
(四)健全完善制度,强化协调配合,提高选案实效
分析、评估、监控、稽查的深层次互动不能拘泥于协作机制的简单建立,必须以目标为导向,拓展互动深度,实现优势互补,切实提高稽查打击的准确性、实效性和震慑性。一方面应畅通评估机构、稽查部门和税源管理部门的协调机制,完善分析、评估、稽查查定期联系制度、资料传递制度,制定信息传递办法,相关信息报表,明确信息传递内容、时间。从管理项目确定的分析开始,按照相关性原则将各专业部门的管理措施加以协调后统一部署,避免工作的交叉重复,促进工作有序开展。另一方面应建立切实可行的复核和监督机制,切实提高选案实效。尽快地建立一套完整的切合实际的信息采集(传递、管理、反馈)制度,选案分析制度,查中监控制度,总结汇报制度,以保证前期的科学选案得到充分的落实;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对评估和稽查结果的复核监督;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分析、评估和稽查反馈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那些随意应付检查的行为或是查账不深入、不彻底的企业,不能轻易地出具结论,即使有些个案中由于某种特殊不违法的因素造成指标的异常,也应通过大量的数据来印证该项指标的特殊性并按照抛开该因素影响后还原其正常指标,这样才能对前期的选案做出真实、科学的反馈评价,进一步提高互动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