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制约国税工作科学发展的调研探析

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紧密联系国税部门的实际,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国税科学发展的难题以及国税工作中反映的突出问题,是我们**国税系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着力点。那么,制约我们**国税事业科学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呢。通过问税于民、问计于民和问需于民,收集、整理和归纳,总起来有税收收入增长压力加大、税收执法风险加大、提高队伍适应能力的要求加大等三个问题。下面,笔者就其成因和对策,进行粗浅的探析:

一、关于“税收收入增长压力加大”的问题

多少年来,税收收入经过连年不断的高增长,已经形成了高基数。然而,各级政府对税收增长向来呈现刚性需求。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税收走入了收入同比明显下降、反而强烈渴求增收的矛盾境地。这就给税务部门带来不小的压力,乃至成为制约国税科学发展的难题。

(一)形成原因

一是对税收增长的需求呈刚性、骤升性。长期存在“以gdp论英雄”派生出来的“以税收收入论英雄”以及“激励型”财政机制,当地政府为所谓“快速增长”的政绩和谋取更多的地方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资金,对税收增长的渴求向来强烈。税收收入在高渴求下形成了高增长、高基数。20xx。20xx年,我们**国税系统的税收收入年均增长率为24.47%,远高于gdp的增长率。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保增长还是扩内需,抓民生还是促和谐,促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还是全面实施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都需要增加政府公共投资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增加信贷放量,对税收增收有着井喷式的刚性、骤升性需求。20xx年安排9500亿元的财政赤字,创建国之最。一季度,全国财政支出12810.9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4.8%;全国新增贷款达4.58万亿元,信贷的放量增长创历史之最。

二是税收收入的下滑态势呈惯性、明显性。近半年特别是今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增值税转型及结构性减税政策陆续出台等因素影响,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税收收入由开始增幅下滑向负增长转变。特别是由国际金融危机带给我国有效消费不足引起的生产过剩型经济危机,其影响是凸显出口需求下降幅度较大,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效益下滑,财政收入减少。一季度末的国民经济数据,虽然显示经济整体表现好于预期,但基础尚不稳固,外部面临的国际形势依然严峻,仍存在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加上税收的“滞后效应”,短期内税收收入态势仍呈现惯性、明显性的下降,跌幅有所收窄。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14642.05亿元(其中税收占88.9%),同比下降8.3%(1月份同比下降17.1%);全国税收总收入13023.58亿元,同比下降10.3%,1月、2月、3月同比分别下降16.7%、6.4%、3%。我们**国税也是类似情况,1月、2月、3月同比分别下降19.9%、11.8%、6.8%;跌幅低于全省、高于全国。

(二)破解对策

一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决定税收这一小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是“根”,是“源”,税收是“叶”,是“流”,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作为国税部门要胸怀大局,把税收工作置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之中。当前,要致力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特别要把立足点放在坚定信心、共克时艰上,以服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发挥税收调控职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税收的“经济晴雨表”作用,服从服务**“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工作大局,在应对挑战中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

二要履好为国聚财部门职能。要充分表达税务部门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价值取向,特别是要发挥最主要的职能—-组织税收收入职能,努力实现今年税收收入增长的预期目标。要突出抓好组织收入工作,加强税收分析监控,全面深入开展税源分析、税收预测预警分析、税收管理风险分析和税收政策效应分析工作。要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企业特别是大税源企业经营形势变化,及时发现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管理的措施。要加强收入考核,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跑、冒、滴、漏”,竭尽全力收好税,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构建“三名城一基地”的新**提供财力支持。

三要树立正确的税收政绩观。要从传统的“快速增长”的政绩观解放出来,树立正确的税收政绩观。要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为什么要发展税收、发展什么样的税收、怎样发展税收来开展工作,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经济社会、历史检验的税收实绩。要始终把大局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把实现大局的奋斗目标、群众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对税务部门来说,就是不仅要看收入规模,还要看征管质效对当前制约国税工作科学发展的调研探析第2页

、看税收成本、看队伍素质、看服务水平、看社会形象。

二、关于“税收执法风险加大”的问题

随着依法治国、依法治税工作的不断推进,法治税务建设进一步加强。但是,无论是全国还是我们**,仍存在依法治税高要求与治税环境不协调的矛盾,即一方面要求税务执法必须严格、规范,另一方面内外部因素常常困扰税务部门依法治税。税务部门执法不当的可能性随之增加,风险也随着加大。

(一)形成原因

一是人员素质低。少数税务人员因执法水平低下、责任心不强,在行使税收执法权过程中,有时出现行为不当或违法,存在程序不合法、适用法律不准确、定性模糊等情况;个别甚至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这些与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格格不入的行为,都可能遭受投诉或者举报,甚至在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中败诉而被追究责任。

二是履职不到位。虽然税务人员滥用职权乱作为、玩忽职守不作为的现象得到根本遏制。但是,由于少数税务人员存在疏忽大意,加上风险意识不强,对一般应当注意并能够注意的要求,未能做到、做好,以致造成履职不到位而被追究责任,如少征税款、未按规定移送案件等。这种不负责任、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不明不白”行为,已成为监督机关追究失职责任的关注点。

三是征税受干扰。这些年来,地方政府为了所谓“快速增长”的政绩和谋取更多的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资金,往往给税务部门下达脱离实际的税收任务,并把完成任务情况与补充征管经费等挂钩,个别甚至采用“打招呼”的方式或“行政命令”的口吻干扰税务执法。在这种情况下,税务部门对当地政府的“大局”常常予以合作,按照“上令下从”的规则收税,甚至采取一些变通的做法,依长官意志收税。这也带来不小的执法风险。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四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监督制约机制。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拥有重要权力的人的监督制约,着重于治“官”、治“权”。从制度制约权力和权力约束权力入手,构建“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基础性机制,“以程序制约权利”和“以责任制约权力”保障性机制,“以社会权力制约权力”辅助性机制。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运行的监督,强化对各单位“一把手”的监督,加强对执法执纪工作的监督检查。通过全方位、多形式、分层次的监督制约,构建大预防的工作格局,在**国税系统营造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氛围。

五要建立弘扬良好作风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转变领导干部作风。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我们**国税领导干部特别是市、县两级局的领导班子成员,要把作风养成“三个一”:个人形象“一面旗”,就是要党性强、作风正、有本事、口碑好,在各方面能当表率,平常时敢说“向我看齐”,关键时敢喊“跟我上”;工作热情“一团火”,就是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赢得群众的信赖。谋事布局“一盘棋”,就是要在工作中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切实做到统筹兼顾,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以优良的领导作风带干部作风。另一方面要改进国税行风。要围绕纳税人“盼”、“急”、“怨”三个字做文章,即在纳税人“盼”上得人心、在纳税人“急”上下功夫、在纳税人“怨”上改作风,重点解决纳税人办税“多头找、多次跑”和税务机关“重复找纳税人”等突出问题。在全面落实“5+5+10”的纳税服务新举措的同时,积极探索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的纳税服务,以优化纳税服务促国税行风带干部作风,促进国税干部和国税事业的共同发展。

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只有突出实践特色,找准影响和制约国税科学发展的难题,采取有力举措,逐一予以破解,转化活动成果,得益于人民群众,才能增强针对性、有效性,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的,不断谱写**国税事业科学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