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局效能建设工作交流材料

一、一个基础: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基础

古人云。“不先审天下之势而欲应天下之务,难矣。”不认真分析机关内部情况,从思想观念上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就难真正提出机关效能建设的有效措施。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效能建设的基础。

“官本思想”要转为“民本思想”,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审计机关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和“群众”观念,深刻体认到手中的权力、职能是人民赋予的,变“官本位”为“民本位”,真正实现总书记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为人民做贡献,为群众谋利益。

“监督思维”要转变为“服务思维”。要进一步端正“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立足监督,着眼服务,以查错纠弊为手段,以促进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促进发展为目的。微观上要深刻查证和深入分析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系统、全面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增强发展的后劲和潜力;宏观上,要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情况纳入制度的框架加以分析,提出完善政策制度的意见和建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只有这样,才算找准了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眼点,才能真正发挥好审计监督预防、发现、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随意行政”要转变为“依法行政”,真正做到规范执法。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仍存在“人情执法”、“长官意志执法”等“随意行政”行为,严重影响到审计的客观、公正,影响到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审计机关必须严格按照审计法律、法规、准则行事,将依法行政贯穿于审计实施、审计处理、提出审计意见建议的全过程,逐步克服和消除审计过程的随意性,变“随意行政”为“依法行政”。

二、一个关键:以制度建设为关键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因此,制度的建设、落实是机关效能建设的关键。

要完善决策制度,杜绝决策的随意性。要坚持决策的民主、科学;要通过制度的完善落实,真正做到重大事项通过党组会议、办公会议、审计业务会议来研究决定,将审计机关的重大事项纳入规范化决策制度范畴,保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决策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将有效保证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同时也提高了办事效率。

要细化权力约束制度,防止权力变为少数人谋私的工具。为正确把握和运用好《宪法》和《审计法》赋予的审计监督权,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审计机关要坚持细化审计权力运行制度,主要从约束审计权利运行、强化内部管理着手,以健全的规章制度约束、规范审计行为。从审计项目管理、审计质量保障、审计责任追究方面,制订规章、细化程序、明确操作,进一步培养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正做到审计过程的“依法、程序、质量、文明”。

要细化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对机关资金、物资和人员的管理,做到内部管理目标明确,有章可循,确保“管好人,用好物”。机关内部管理主要涉及“人、财、物”管理,对人的管理着重完善人事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干部晋升、任用有章可循,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对财物管理要推行效益考核,提高财物的使用效率。完善机关日常事务的管理制度,促进机关内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也有利于提高机关工作的效果和效益。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作为监督机关,审计部门的和谐包括内部的和谐及外部和谐。内部和谐就是审计机关“人、法、技”等内部要素良性互动,共同促进,保持审计机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外部和谐是协调外部有关要素,营造有利于审计机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审计机关的内部和谐必须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全面就是要以审计业务为中心,以“人、法、技”建设为基础,以廉政纪律为保证,以后勤服务为后盾,全面推进审计机关发展,实现审计业务成果质量提升、人才机制合理、制度规范健全有效、后勤保障及时周到、廉政纪律令行禁止、内外关系融洽。协调就是要做到两个统筹:统筹审计业务发展和统筹“人、法、技”建设。可持续就是审计工作有持续发展动力,使审计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审计机关的外部和谐就是要处理好审计机关与地方党委政府、被监督单位、社会公众的关系。要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和汇报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的;要争取被监督支持并保持良好关系;并通过审计结果公告等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与社会大众的交流与沟通,形成审计结果服务公众、公众促审计的良性互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