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统计革新思考
一、高等教育统计工作的必要性
通过统计数据,对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进行估算,对高等教育实力进行考核,制定相关的高等教育政策,尤其是在对高等教育规模的控制方面,对国家层面的政策影响很大。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是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严格控制办学各项指标,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意义重大。高等院校通过一年一度的高等教育统计,发现办学软硬件条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办学实力制定相关的发展规划。如果发现办学指标中有重要疏漏,要及时采取措施弥补。比如说生师比不达标,就要大力引进教师;如果教学行政用房比不达标,就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用数据说话,通过与其他高校的比对,找出差距。
二、当前高等教育统计工作存在的差距
(一)高等教育统计指标存在系统化差距
如何将高等教育统计指标系统化、科学化,是一个重要课题。系统化是指将高等教育统计指标分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两个系统,对统计指标进行分类。通过对指标进行分类,将高等教育统计的管理系统化。
(二)高等教育统计指标存在标准化差距
目前高等教育统计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一些概念也进行严格的定义,但是对于不同院校来说,对统计指标概念的理解相对不同,所以在标准化方面要进一步加强。
(三)高等教育统计指标的科学化差距
一些指标如生师比,为什么要将成教的学生除以10作为学生数来算,一直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还有教学行政用房比,为什么要拿教学行政用房的面积来做比值,一些高校教学行政用房很富余,但是并不代表其教学条件就很好。还有很重要的学生宿舍面积比,也非常重要,但是这一指标正逐渐被忽略。
(四)高等教育统计工作存在管理差距
高等教育统计工作目前在高校来看处于边缘的状态,从事高等教育统计工作的人员也不被重视。高校管理者承认高等教育统计是非常重要的,亮红黄牌关系到学校的招生规模,但是对于高等教育统计工作的管理却不重视。
(五)高等教育统计工作与真实情况存在差距
一些高校不能严肃对待统计工作,为了达标,将一些虚假数据报上,使教育管理部门获得这些数据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一般来说,不是重要的指标不会作假,但是涉及到生师比、校舍面积等需要达标的情况,学校会采取一定的措施,弥补差距。
(六)高等教育统计软件稳定性存在差距
每年高等教育统计软件都要变化一次,让许多高等教育统计人员无所适从。往往是刚刚掌握了一个软件的使用方法,另一个新软件又开始启用了。如果不能保证统计软件的稳定性,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不必要的学习环节。有一些没有必要变更的软件,要保持其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高等教育统计工作的改革
(一)将高等教育统计工作系统化、战略化
要从战略的角度来规划高等教育统计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为高等教育统计工作指明方向。如下一步的战略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那我们就应该系统化设计好高等教育质量统计指标。如精品课程数量、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比例、学校课题总经费,如果有必要,还可以要求达标。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要建立高等教育统计工作的信息化网络,运用信息化手段,将高等教育统计工作做好。要开发和设计先进的统计软件,便于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要集成统计人员提出的各类问题,创新工作方法,为统计人员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帮助。通过网络群,将统计人员组织在一起,对于业务交流、工作任务的完成非常有帮助。
(五)成立高等教育统计专家组
高等教育统计工作越来越重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纵深发展,成立专家组可以为高等教育统计的标准化、科学化起重要作用。还可以从理论的高度,创新设计新的统计指标,对我国高校的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专家组成员由教育专家、统计专家和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人员组成,经常展开学术探讨,获得工作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