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调查与统计的若干启示
学习了《教育调查与研究》这门课程后,我对教育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特点、功能、分类和方法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说这门课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自身“教育调查与统计”的素质。作为一个即将成为教师的师范生,我觉得这种素质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我学习教育调查与统计的若干启示。
老师在讲第一章时,对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基本原则、特点和功能都做了相关介绍。我了解到教育调查研究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教育的考察,分析和研究来认识教育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自学的活动。除了最后一个分句中提到的教育调查研究的功能外,老师还讲到了它可以描述教育现象的一般状况,预测教育现象的发展趋势这两种功能。我认为除了这三个基本功能以外,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那就是通过得出的教育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来有意识地作用于教育活动,使教育活动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通过调查2008级、2009级、和2010级英语系同学对口语实践课的看法,得出大部分人对该课的基本看法及其变化,据此来得出某些结论,如该课程本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等。从而再根据这些结论来设计出更好的口语实践课,聘请外教时也可以根据上面的结论提出相关的要求,使下一届的同学在学习这门课程中收到更好的效果。
接下来的几章中我们又分别学习了观察法、问卷法、测量法、访谈法以及个案调查法等调查的具体方法。我发现不管采用哪种调查方法,除了要具备必要的调查方法知识和调查方案设计的质量外,更重要是要学会克服实际调查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先拿观察法来说。我们都知道运用观察法时被观察者可能会受到观察者的影响,常常改变自己正常的行为和态度,造成观察结果的偏差。要彻底消除这些偏差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将它们最小化。可以在观察的过程中想办法控制观察者的“干扰”,减少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影响。比如在观察学生上课听讲情况时,观察者可以透过教室的玻璃窗向内观察,而教室里的学生是没有办法透过窗户看到外面的,这样就不知道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从而表现出往常的情况,使观察结果更客观,更具参考价值。再如个案调查法还需要调查者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便走进个案对象心灵,研究其态度、感受和价值观。同时,调查者还必须警惕与个案过度亲密可能会影响到研究客观性。所以当我们在进行调查与研究的过程中,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克服困难,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最后一堂课资料的统计分析的学习中,老师教了我们三种统计方法:求算术平均数、中数和标准差。虽然早就学过这方面的知识,但这次课的学习使我对平均数和中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那个关于男生女生学习成绩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组平均水平并不能代表总平均水平。在做最后那个关于教师的测试时,我发现了平均数也有自己的局限性,而这时中数就发挥了作用。这些都是我以前不曾知道或是曾经知道后来又忘记的知识。
《教育调查与统计》的学习不仅使我增长了一些新的知识,而且也帮助我重新捡起了一些忘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二篇:教育调查与统计学习体会学习体会
教育调查与统计上了半个学期就结课了,感觉收获还是挺多的,在这个课堂上我觉得自己学到的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知识,而更多的是一些做人的道理和思想行为的熏陶。还有老师的教学态度,以及看同学们的汇报中各种品质的体现让我获益匪浅。我下面主要说说学到的课堂知识以外的感想体会吧。
在开始学习这个课时我感觉有时候听的会比较的枯燥,后来老师把时间交给同学汇报的几节课中我觉得是我收获最大的一处,在看同学精彩的汇报中,我也在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她们利用课余时间做调查,做实践活动,在汇报中我也看到他们成果后面努力的汗水,并且,同学极具亲和力的口头表达语言能力还有精彩点评,我觉得自己要学习的太多了,相比之下还是有点距离的。作为一名免费师范生,我时时刻刻都在关注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当一个合格老师的标准,在听了同学们的汇报后,更加激励了我学习的动力。因为,和同龄人之间的对话,对比能很好的找出自己的差距。同时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说话我也很能感觉到专业的特点。特记得历史学院的一个女生在对同学汇报进行提问是说历史不等于政治这句话,因为我们真的很多人都很容易把历史和政治混为一谈,但是从这个学生专业性的角度看,我觉得自己受益良多,并且从他们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提问的专业性苛刻性上我无不感觉有一种羡慕和敬佩之情。
从这以后,我上课不仅仅是听知识,我还会注意到老师讲课的思路,老师的教学风格,以及老师给我们的启发教育,我想这样会对我以后的所从事教育工作都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帮助。所以我感觉听课就没那么的枯燥相反是更加的有趣。
我喜欢这种课堂的学习氛围,老师很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总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现在很提倡“教学相长”的这种教学思想,我觉得我在这个课堂上就能真切的感受到。
第三篇:统计与调查教案水塘中学教案
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教师:钟志华时间:2014年5月5日
课题:统计调查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全面调查及相关概念;b、会用全面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一些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熟悉统计调查的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培养自身严谨、认真的学习意识,初步养成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2、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全面调查的步骤和每个步骤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设疑
⑴活动。如果要了解全班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节目的喜爱情况,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怎么调查。
⑵引导提问:调查到什么程度就达到了调查的目的了,调查的对象是什么。⑶(师:鼓励学生并引导学生逐步总结得出“全班对五类节目的喜爱情况”和“调查的对象是全班同学”的结论。)⑷问题:
为了得到全班学生对这五类节目的喜爱情况,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⑸师:你能说说这些方法的优点与缺点吗。
2、小组讨论,互相促进。⑹在众多方法中,设计问卷调查比较规范,请问其目的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一个调查问卷。
⑺讨论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展示各小组的成果,并与其余小组一起评价。
3、动手操作,总结方法:
⑻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35-137内容,试着总结该问卷调查所经历的步骤。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活动中调查所经历的步骤:①收集数据:
a.统计调查或科学实验收集;b.查阅资料收集等。②整理数据:通常用表格整理数据。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在学习教育调查与统计以前,我一直认为进行统计调查只需要设计几个问题,然后发给别人做一下问卷。统计结果就可以了。后来学习了这门课程才知道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要得出一个科学的调查报告,我们必须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实践过程,收集专门的资料、分析资料并从中获得规律性认识。并且在此期间我们要遵循一定的调查方法与原则。
我认识到一份好的调查报告,必须是经过事件调查的,同时又必须具有资料性、科学性、本质性。就调查性而言,调查报告的材料必须是调查所得,然后在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报告。调查是报告的基础,报告是分析得出的结果。就文字分量而言,七分是调查材料,三分是分析和结论:就资料行而言,调查报告要拥有大量材料,有了这大量的材料,才有了说服力。并且这些材料将成为有关部门研究问题、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历史性材料存档,它又是研究某方面问题的重要历史资料:就科学性而言,一是要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查报告的材料和结论都必须客观,都不能带有个人的主观思想因素。这就要求作者一切从实际出发,排除自己的主观意见,努力去获取第一手资料。二是要有现代科学理论指导。首先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以保证思想观念的客观性。其次要用统计学、逻辑学、心理学等理论去分析问题,要让资料说话、数据说话,观点、意见、建议不能凭空臆造。再次,语言必须平实、明快、简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叙述材料,不夸张,不修饰,不追求文采:就本质性而言调查报告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调查揭示事情的本质,教育调查报告则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问题。揭示出一些事物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以供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育方针政策作参考,或给教育效学部门进行具体教学活动作参考。因此,本质性是教育调查报告的根本特征、不能直面教育现实、揭示教育方面某些本质问题,这样的调查报告就毫无意义。
在上这个课时,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很多好的优秀的调查报告。无一例外这些优秀的调查报告都是遵循了这些调查原则的。老师曾经跟我们说过,如果没有需求性你只是随便选一个调查题目,那么意义在哪里。在那种调查中,针对的是什么样的调查群体、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法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这节课已经结束了,我很高兴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以后调查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