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准则调研材料
认真贯彻落实新准则全面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
自《审计准则》实施以来,我局以新修订的国家审计准则的学习贯彻为契机,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着力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全面提升审计质量,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努力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水平,逐步实现审计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一、强化学习,全面抓好审计准则的宣传和贯彻落实
(一)、认真组织全人员学习培训,深刻领会准则的主要内容及精神实质。
把学习审计准则作为审计法制宣传教育和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大力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学习培训活动,多次派人参加省、市审计机关组织的新准则的学习培训活动。要求审计人员要尽快掌握准则的各项内容,领会精神实质。尤其是对新准则与过去准则及审计规范不同的新规定、新要求,要反复研读,融会贯通。通过学习,及时掌握新准则的各项内容,特别是与履行岗位职责密切相关的内容,要与审计业务密切结合、相互促进。要对照审计实践,认真思考,找出差距,重点学习,加深理解,切实纠正不符合新准则要求的习惯做法,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准则的规定上来,为贯彻实施新准则奠定坚实基础。
(二)、以多种形式抓好审计法规的对外宣传。
在抓好自身学习的同时,抓好审计法律、法规、规章的对外
1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审计宣传,扩大社会影响,优化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利用审计进点会、结果通报会及县上一些重要会议,向被审计单位、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宪法有关审计监督的条款、修订后的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国家审计准则,使有关部门理解和支持审计工作,使被审计单位能够自觉接受和配合审计监督。
二、完善审计业务管理制度,促进审计法制化、规范化建设新审计准则颁布实施后,为了适应新准则的要求和需要,进一步加强审计业务管理,提高审计质量,我局把规范审计执法、提高审计质量贯彻于审计日常工作中,在局机关开展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严谨细致、提高审计质量”活动,使审计人员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了防范审计风险意识。局机关先后制定了《审计执法责任制度》、《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办法》、《审计复核工作办法》、《廉政纪律监督制度》、《审计业务会议制度》、《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办法》、《审计项目奖罚制度》、《审计信息调研奖励办法》、《审计项目和廉政纪律回访制度》、《审计公示、公告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把审计质量细化量化为指标纳入年终考核。在每个项目的审计中坚持把好“四关”即:一是把好程序关,从审前调查、制定方案、发出审计通知、审计公示、审计实施、征求意见、复核、业务会审定研究审计报告和决定、廉政执行情况回访,都要严格按规范操作。二是把好现场审计取证关。审计记录、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按新准则的要求,强调了审计证据的逻辑性、关联性。三是把好定性处理关。要求对问题的定性要
2准,法规应用正确,处理处罚适当。四是把好复核关。先由审计组内部复核,审计组组长负责,然后由局法规股复核,最后由分管领导复核,层层负责,各尽其职,确保审计程序合法,审计证据充分,审计报告真实,审计结论可靠,审计处理处罚适当,审计意见及建议可行,审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全面推行奖励机制局里每年评出了3—5个优秀审计项目和综合报告进行表彰奖励,并在其中择优推荐参加省、市优秀审计项目评选。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素质对审计工作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审计质量控制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审计干部队伍来贯彻执行,才能显示出其应有的效果。
针对我局人才总量不大、拔尖人才不多、专业知识单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七)实行财务收支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不断加大效益审计分量,以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各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目前我局的审计工作与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审计力量明显不足。二是信息化建设滞后。三是知识和技术储备不足,审计技术手段利用不够充分。
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将以贯彻落实新审计准则为契机,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求实创新,进一步强化审计业务质量管理,提高审计质量水平,促进我县审计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