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主监督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

以民主监督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

无党派组政协会议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委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诸多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家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中特别提出审计监督作为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一种新的有效形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和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审计工作,保障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与政府审计监督、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都是国家监督机制的重要构成部分,监督对象、内容和形式具有相当的兼容性和统一性,均具经济社会发展“免疫系统”的功能。因此政协应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职能,加大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一、审计的历史和发展

中国审计,源远流长,最早在南宋正式将审计活动冠之以“审计”一词。1982年7月23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审计机关的决定,宣告了国家审计机关的正式建立。30多年来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化认识,创新理论,勇于实践,始终紧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脉动。通过不断修正和完善工作思路,创新和丰富工作方式方法,深化和拓展工作内容,努力适应和有效服务国家治理的需求、目标和模式。审计工作思路经历了,由单纯的财务收支查错纠弊,到汇集工作成果,提出服务于政策层面的宏观性、建设性意见建议;有效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和当好公共财政“卫士”作用的重大职能转变。审计领域和内容经历了,从最初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到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财政决算和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社保资金审计、资源环境审计、部门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等不断深化和拓展的沿革过程。审计方式方法,面对风起云涌的大数据时代,也由过去传统的手工查账模式,逐步发展为针对互联网及大型数据库条件下的现代信息化审计监督模式。

二、实现政协民主监督与审计监督职能互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与审计监督同属监督范畴和“免疫系统”,实现政协民主监督同审计监督相互配合、职能互补,是十分必要与可行的,这也是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机制,提高民主监督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1、政协的民主监督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监督形式,表现为有组织地对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的监督,既是对权力运作的制约和监督,又是参加政协的各党派之间的相互监督,尤其是反映了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这种监督主要是通过提意见、做批评的方式进行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到的特点和优势。政协的民主监督和我国党政及社会监督一样,都具有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作用。

2、审计监督中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经济责任审计的最大意义也就在于其对领导干部、行政权力的监督。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5、加大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

今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特别指出,要狠抓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加强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维护财政经济秩序、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促进依法行政、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是避免“屡审屡犯”有效手段。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通过调查、视察、考察、民主评议等途径,利用提案、建议案、社情民意等方式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监督,促进审计发现问题的有效解决,促进我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科学发展目标实现。

以上是一名在审计部门工作的政协委员的不成熟的建议和思考,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