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的比较

摘要。在经济业务开展中,为了保证资金流向明确,账务内容全面、准确,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必然选择。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该做好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工作,选择合适的分析来对比分析两者异同点,提升审计合理性。本文就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比较进行客观阐述,立足实际情况,寻求合理的措施予以实践,要求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关键词:任中审计;离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

面对现代社会不断提升的审计工作要求,应该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责任,推动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工作,通过合理的组织形式,以便于充分发挥原有审计监督作用。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推动审计理念创新,促使事后审计朝着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工作形式,以便于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为后续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加强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比较分析,在把握异同点基础上寻求合理措施予以实践,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一、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异同点

(一)相同点。结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规定文件内容,任中审计主要是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离任审计则是领导干部离职后对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工作。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是经济自认审计工作的主要实施方式,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适用情况不同,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两者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审计目的、审计内容和审计程序等多方面内容对比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审计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获得的业绩和工作中问题。(2)审计程序。审计计划与委托、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编制审计工作报告[1]。(3)审计内容。被审计对象在任职期间,通过对国有资产、损益和负债情况,以及经济目标完成情况和是否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4)审计目的。无论是任中审计还是离任审计,均是以加强干部监管为目的,贯穿党风廉政建设,落实经济责任,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的同时,为后续的人事部门人员聘用和提拔提供可靠依据。

(二)差异性。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两者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占据重要地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审计方式。通过对两种审计方式的差异性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工作展开。任中审计适用于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被审计领导干部配合审计较好,便于后续审计工作展开;离任审计适用于领导干部离任后,被审计领导干部审计配合度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审计工作有序开展。(2)监督效果。任中审计前移监督管口,可以及时发现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离任审计监督效果偏低,难以有效发现领导干部履职中的问题,审计监管作用发挥不充分[2]。(3)整改效果。被审计领导干部具有调动有关资源权利,可以边审计边改正,整改效果可观;被审计领导干部调动资源难度大,工作理念陈旧,审计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整改效果。(4)干扰因素。任中审计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干扰因素较为多样,审计工作质量低;离任审计的领导干部已经离任,受干扰因素较为较少,审计单位积极配合下,审计质量较高。(5)审计力量,任中审计的领导干部逢离必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审计工作强度,影响审计工作效率;离任审计坚持逢离必审原则,可以整合审计力量,领导干部的大规模调整,适合离任审计。

二、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的启示

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之间对比分析,其中存在显著的差异点,但同时两者均存在合理性。经济责任升级对象复杂,审计内容复杂多样,审计期间很容上受到客观因素影响,阻碍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实现。所以,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促使领导干部可以切实履行职能,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有效予以整改。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2]王楠.基于治理结构分析的经济责任审计研究——lfa公司总经理经济责任审计案例研究[j].商业会计,2016,16(14):51-52.

[3]黄晓玲.基层审计机关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路径[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6,11(03):24-25.

[4]游洋.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实践探索——以中铁资源集团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23(1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