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局上半年总结

2006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审计局的领导下,我局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思路,紧密围绕全县“”工作目标,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坚持市审计局提出的“”工作思路,紧扣服务发展,创优环境这一大局,突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两大主题,全面贯彻审计方针,积极创新审计理念,不断优化审计资源,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依法强化审计监督,全面提升审计质量,树立良好审计形象,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全县财政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据统计,截止6月20日,我局已完成审计(调查)计划项目16个,其中投资审计9个。查出违规金额342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6174万元,应调帐处理5158万元;审计工程决算9672万元,审减1338万元。提交审计信息报告86篇,被采用或批示63篇。回顾半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审计执法水平,履行“经济卫士”职责

县审计局始终紧紧围绕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一主题,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自觉增强做好审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负“经济卫士”重任,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服务经济发展。

(一)依法审计,突出重点,搞好预算执行审计

我局按照“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制约权利、提高效益”的工作要求,坚持审深、审透、审细、审严的原则。审计了县财政局具体组织的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县地方税务局的税收征管情况,国家金库沾化县支库办理本级预算资金的收纳、划分、留解和拨付情况。同时,对县财政局、劳动局和卫生局等单位2005年度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原创:在审计中我局以促进规范预算管理、严格执法为目标,科学安排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切实把预算执行审计作为第一任务抓好抓实。在具体工作中,紧紧围绕县人大年初批复的预算,把审计的触角伸向既关注预算内资金,又关注预算外资金;既关注各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更关注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效益。通过财政资金支出结构、财政转移支付、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税收收入和重点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审计,检查财政预算编制及调整是否符合建立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要求,从源头上制止财政资金使用的随意性,查处了预算管理不严、分配不规范、专项资金平衡预算等问题。共审计单位5个。通过预算执行审计,查出管理不规范5280万元。并明确指出了预算编制较粗、项目不细、预算安排不准确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细化预算编制、加强对专项资金、非税收入征收的管理和监督等4条审计建议。对进一步规范预算行为,加强预算管理和领导层决策提供了依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在听取了我局代县政府所作的《关于对2005年度县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其他财政资金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报告》后给予了高度评价。普遍认为,今年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深入细致,质量高,力度大,反映了审计部门认真负责、秉公执法、严谨务实的工作精神。特别是审计工作报告内容翔实,建议重点突出,操作性强,为规范预算管理,推进依法理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二)全程跟踪,规范管理,严把投资审计监督关

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规范管理、提高政府投资效益为目标。年初,我们积极将我县工业园、新城区开发等重点工程纳入06年审计项目计划,实施全程跟踪审计。并报县政府制发了《关于对全县重点建设项目实行跟踪审计监督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强调了跟踪审计的内容、方式、方法和措施。上半年认真组织开展了县皮业城、工业园、新城区开发建设等3个重点工程的全程跟踪审计。在实施跟踪审计过程中,根据工程管理的不同环节和阶段,有针对性地确定跟踪审计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按照工程建设期间划分,相应地确定每个部分审计的重点内容和环节。在工程前期,跟踪审计要在工程预算审核、招标评议、合同条款等方面把关,将问题提前考虑在前面。在工程施工期间,审计人员坚持参加每次工作例会,经常到施工现场巡查,对施工现场、隐蔽工程拍照,以便做到对施工材料和工艺流程做到心中有数,发现与合同不符的问题要及时向建设方提出意见与建议。对监理和施工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进行经济技术分析,提出优化建议,同时提供材料的市场行情和参考价格,为建设方提供决策依据。共计参与合同签订22份,积极参与隐蔽工程的验收75份,拍照取证460余份,做到边施工边签证,解决了工程变更签证的滞后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8条,节约建设资金80余万元。上半年,共完成了县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路基土方及桥涵工程等9个决算审计项目,累计审计工程决算9672万元,审定总额8336万元,审减额1338万元,平均审减率14%。为政府投资节约了大量资金,有力促进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积极稳妥,促进依法行政,突出抓好经济责任审计

为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廉洁勤政,科学界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上半年,我局根据审计项目计划和组织部门委托,共对卫生局、林业局、冯家镇等6个行政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通过审计,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揭露问题,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感,有效地避免领导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的弊端,对促进我县领导干部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廉政意识、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强化了对在职领导干部的审计监督,为县委选拔任用干部提供必要的审计参考依据。

(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圆满完成授权领导交办审计事项

全局领导干部及审计人员本着服从和服务于沾化发展和稳定大局的原则,不计报酬,不怕辛苦,圆满完成了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上半年,完成市局授权的困难县调查扶持政策牵头或参与完成了沿海滩土开发整合项目、新城区建设、企业稳定工作、国有资产改革调查等交办事项6项。对电厂和公司的往来款项开展了专项审计,通过审计,进一步理清了两单位的往来款项情况,化解了矛盾。对已完成的项目进行粗略统计,派出10人次,投入近120个工作日。使很多事关全县经济建设和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继续健康发展发挥了审计不可替代作用。

二、优化招商环境,创新思路抓招商

招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是生产力。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优化招引资环境,审计部门义不容辞。为此,县审计局在工作中注意规范自身工作的同时,狠抓财经领域的“三乱”治理工作,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扰乱财经秩序行为严肃依法查处,全力优化全县招商引资环境。在自身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把招商引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创新工作思路,以诚招商,采取走出去招商和以商招商的方式,大力引进外商投资项目,并分别派两名干部采取集中挂职和自选挂职方式,到外地招商。上半年,引进外商项目2个,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由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新城区道路建设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有限公司投资的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

三、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新《审计法》,着力营造良好审计执法环境

新修订的《审计法》颁布后,我局把抓好《审计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以此扩大审计影响,优化执法环境,树立审计形象来抓,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为全面贯彻执行《审计法》,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奠定基础。一是将修订后的《审计法》主要内容向县领导作了专门汇报,并提出了学习宣传贯彻意见,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二是组织县局审计干部,集中进行学习辅导,深刻领会《审计法》修改的意义及主要内容,并把修订后的《审计法》列为二、三季度业务学习的主要内容,抓好学习贯彻三是由郭增禄副县长在县电视台作宣传贯彻审计法的重要电视讲话四是由县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在全县深入学习贯彻新《审计法》的通知,掀起全县学习贯彻审计法热潮,扩大了宣传范围五是印发宣传单,悬挂横幅,解答群众咨询的方式,进一步让广大群众了解审计。通过上述学习、宣传,使全县广大审计工作者深刻领会到了《审计法》的立法宗旨、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为全面贯彻实施《审计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增强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好审计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利用审计信息,加快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审计效应的拓展

审计信息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创。我们根据市审计局科研信息工作会议的精神,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的要求,不断强化审计信息工作,加大了科研信息奖惩的力度,激发审计人员撰写科研信息的积极性,将审计信息作为加快审计成果转化和审计效应拓展重要手段。截至6月25日,已被各级采用63篇信息稿件,其中《中国审计报》采用2篇,《中国内部审计》采用1篇,省审计厅的《审计情况》采用3篇,市审计局的《审计》采用28篇,县级采用22篇。撰写各类调研报告和审计建议6篇,被批示或采用4篇。被《中国审计报》采用的《乡镇审计助力致富》一文,引起了各地审计机关的关注,等审计机关先后派人来我县学习交流探讨。

五、强化管理,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审计队伍建设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5、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组织召开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在“总结、规范、深化、提高”上下功夫,按照中央关于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为目标,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管干部、正党风、促发展”方面的作用,切实促进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水平。

6、按照“审、帮、促”的原则,对全县的民营企业组织进行审计监督,积极探索总结民营企业审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做好民营企业审计积累宝贵经验

7、继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在从严要求审计队伍的基础上,加强科学领导和科学管理,鼓励开拓创新和积极上进,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审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