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研究
摘要。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应用贯穿于审计的计划、执行和报告等过程,同时,审计过程中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会影响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决定着注册会计师将要承担的审计风险程度。本文主要探析了重要性水平如何影响审计风险以及如何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
关键词: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影响
一、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概念
(一)审计重要性的概念
不同的机构或文件对审计重要性各有定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重要性的定义是: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221号——重要性》: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我国社会审计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指出,审计重要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定”。由上来看,这些定义大同小异。可以确定的是在理解审计重要性时应从三点出发:一是重要性的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来说的;二是重要性的概念是站在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的;三是重要性的确定需要考虑被审单位的具体环境,且不同的被审单位因环境不同确定重要性的方法也不同。
(二)审计风险的概念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2007年最新公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十七条中对“审计风险”的定义: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分两个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包括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是指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情况下,其会计报表上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它是独立于会计报表审计之外存在的,是注册会计师无法改变其实际水平的一种风险。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只能评估其水平而不能影响或降低它的大小。检查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审计风险要素中唯一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要素。
二、重要性水平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重要性水平是抽样审计理论的衍生物,是注册会计师评估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其实,重要性水平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实质上是对检查风险的影响。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出发,在确定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基础之上,注册会计师能否检查出错报或者漏报是否超过重要性水平属于检查风险。检查风险越低,在重大错报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审计风险也越低。在计划阶段确定的各个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越低,报表中允许发生的错报和漏报数额越小,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实施类型较多的审计程序,收集充分的审计证据,扩大审计范围,使发现的某项认定单独或者连同其他错报认定发生低于重要性水平的错报的可能性越大,最终,注册会计师承担的审计风险也会越低。因此,在确定重要性水平的前提下,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呈正相关性关系。但是,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一定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能为了减轻审计工作而提高审计重要性水平,进而加大审计风险。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参考文献:
[1]陈武南.浅谈审计风险评价与重要性水平判断[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02):87-88.
[2]陈波,杨欣.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界定与运用探析——基于新审计准则[j].财务与会计,2011(1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