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推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暨信访工作专题会议上的汇报发言
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2023年以来,**市政府聚焦民之所盼、民之所需、民之所求,围绕交通疏堵、市容整治、医疗健康、优质教育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全面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擦亮“教育在**”品牌,做大“医疗在**”品牌,打造“居住在**”品牌,着力解决好“鸡毛蒜皮”的小事、“解困过坎”的急事、“愁眉苦脸”的难事,切实做到把问题解决到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把“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真正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必须站稳群众立场。民有所需,我有所为。实践证明,只有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切实把群众的问题摸清楚,把群众的事情听明白,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出发点,群众才会对党和政府有信心、更信任。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社会治理重点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只有坚持资源人员下沉,工作重心下移,才能提升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效能;只有通过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常态化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才能使基层治理更加贴近群众;只有在困难救助、为老为小、基层治理、社会事务等重点领域用心用情发力,擦亮为民本色,才能真正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切实做到社区治理提效、为民服务见效,确保“两抓两增”工程取得实效。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为民服务解难题,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实践证明,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品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也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到基层去,需要一番真功夫。只有正视问题,不回避矛盾,以求真务实精神反映问题,真正实现干部沉下去、工作接地气、服务提上来,才能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难题发现出来,把社会各方的意见反映上来;只有增强问题意识,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才能摸清社情民意,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只有切实把握群众思想困惑和精神需求,将严实的工作作风落到服务群众的事项中,才能高质量解决群众难点堵点问题,把好事办在群众心坎上,真正做到知民情、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努力实现从解剖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以民生“温度”检验主题教育“深度”。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必须创新方法路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群众问题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特异化等诸多特点,依靠老路子、老办法来处置问题往往显得捉襟见肘,要想更好地解决群众问题,就必须与时俱进。实践证明,只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调查研究作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试金石”,作为走好党的群众路线的“必修课”,作为守正创新推进工作的“先手棋”,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实际举措,不断探索,创新方法路径,解放思想、先试先行,实现群众诉求与多元举措“精准对接”,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永葆为民赤子之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群众的合法利益得到维护,拥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扎扎实实把“关键之事”办成“利民好事”。也只有身到心到情至,满腔热忱服务群众,群众才能把干部当亲人、家人,当友人、知己,既能入群众家门,又能入群众心门,让工作如春风化雨、润人心田。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