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档案收集整理规范化管理探析
审计机关肩负着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履行好这一重要职责,离不开审计档案和档案工作。审计档案作为审计监督活动的真实记录,体现和反映着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能的真实情况,是审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依法管理审计档案,是审计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规范档案管理,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内在需要,是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的必然要求。
一、把握好审计档案收集这一关
审计档案的收集过程应把握好“三原则”,一是要确保资料的完整性。严格执行审计档案“谁审计,谁立卷,边收集,边整理,审结卷成”的要求,及时将归档所需的工程资料统一归纳至档案袋中,保证一个项目一个档案袋,不可随处零散存放,资料尽量提前留存加盖红章复印件,原件可归还给原单位。二是要确保资料的有效性。要严格按照规程,审查有关资料的真理性、合理性、合法性,不能有遗漏和缺失。比如工程签证上要有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负责人签证盖章,三方造价确认表要有建设方、施工方、审计方负责人盖章签证,相关批示要有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等,确保资料的法定效力。三是要确保资料的顺序性。每笔资料都有先后顺序和内在联系,每个证据笔录后都要附上相对应的资料,资料不能混淆,取证不能颠倒,保存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1.审计档案整理要遵守“三原则”。要坚守既定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审计人员将业务审计作为工作的重点,只尽力于各种的账目审查,往往把档案收集工作放在审计工作之后,对每步审计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不能及时收集并整理,特别是较为大型的审计项目,容易造成部分材料散失在不同工作人员手中,导致部分审计档案收集不全。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将审计业务与档案整理相结合,严格执行审计档案“谁审计,谁立卷,边收集,边整理”的原则,保证档案的完整性。要提高责任意识。在审计材料的收集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存有应付工作的思想,在审计实践中,对部分档案材料把关不严格,审计档案中往往存在文字错误、证明材料不全、鉴章缺失的问题;部分人整理工作不细致,文件材料不按照归档要求,存放无序问题时有发生。其次,档案资料还存在内容不真实的问题。部分审计人员为了应付立卷归档,只将自己认为内容完整的文件进行归档,丢弃了部分反映审计活动的原始材料,因此,一些归档文件无法真实、直接地反映整个审计活动。对此,审计部门应提高认识,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把审计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定位在审计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负责,为开发利用审计档案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注重整理方法。严格按照《审计文件材料立卷归档工作程序》中对审计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方法的规定,加强对审计人员档案业务的培训和教育。第一,抓好广泛收集和重点收集等工作,按照指定的接收任务计划,安排1~2名人员负责审计档案接收工作。此外,要及时对撤、并机构的档案开展重点收集。第二,做好平时收集和事中收集等工作。因为审计工作涉及范围较大,内容十分繁杂,很多档案资料无法第一时间归档,或者是很难跟踪收集,导致档案出现残缺、遗失等情况。
2.审计档案整理做到“三分类”。一是按职能分类。在立卷过程中,要将行政管理、审计监督活动中形成的文件资料的界限划分清楚,并根据各自要求分别进行立卷。二是按项目立卷。主要内容包括定期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行业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审计调查以及承包经营责任审计等。每个审计项目都可以分为一个卷或者多个卷,而在多卷项目分卷过程中,要保证不影响卷内文件资料的联系性,通常来说,多个审计项目文件资料不能被合并成一个卷。三是按单元排列。通常有结论性文件材料、证明性文件材料和立项性文件材料等。其中,结论性文件材料要根据文件材料的重要程度,并按照具体审计流程进行排列。立项性文件材料主要根据文件资料形成的顺序,同时根据文件资料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列。卷内文件主要按照先正件后附件、先汇总性文件后原始性文件等顺序进行排列。分类后要将项目文件资料规范、整齐地装在案卷中,并认真填写好备考表,将案卷目录编制好,同时还要对档案保管期限做出正确的划分。
总之,审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审计档案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熟悉审计档案的形成过程,不断提高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并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审计档案的收集、整理制度,让档案工作人员能够有章可循,保证审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次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