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审计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审计发展需要资源。任何审计规划的确立、结构的调整、方式的选择、方法的应用、效率的提高都与一定的审计资源分布、流动、利用状况相联系。整合和利用审计资源是使审计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

审计资源是审计执行主体权力所管理或掌握的人员、信息、财产、技术和方法等。人才资源是第一审计资源,是关系审计事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资源。广义的审计资源还包括被审计单位应该提供审计的内容,如财政财务预决算资料、电子数据等。在国内,审计资源占优势的地区,通常拥有事业发展的优势。审计资源的分布不是固定的,我国审计发展的过程,是审计资源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分布状况不断改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资源的总趋势是。在资源构成中,外在于人的要素的比重不断下降,而具有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掌握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能够准确运用法律法规的人的因素不断上升。在审计基本资源基本稳定、相对资源趋于减少的今天,审计机关认识和开发新的资源——最广泛地整合审计机关的人才、财产等资源和规范地利用审计体系和被审计单位的信息资源已越来越重要。

一、审计机关资源安排的基本状况

依据宪法规定,我国于1983年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审计机关组织体系,即国务院设审计署,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审计机关。

审计机关审计资源的安排一般是围绕审计职责而进行的,是与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作出的重大决策、与国家选择的经济资源配置方式和实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审计的要求相联系的。

在审计机关设立至审计法颁布实施以前,按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方向,我国实行了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折,在这期间,国家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大包干过渡体制。国家审计机关的工作重点是财政财务收支合法性审计,金融机构信贷计划、企事业及基建单位财务计划执行结果审计等。审计资源安排基础主要是审计对象所处的行业,辅之以审计对象的职能。

这种资源安排格局,与当时政府对审计部门关于严肃财经法纪,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控制和管理,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的要求是适应的。在这种资源安排下,全国审计机关协调审计体系三轮齐转,共同动作,在监督下级政府和本级政府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全民所有制企业、国家事业单位和基本建设单位等财政财务收支,特别是监督全民所有制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履行等方面,充分发挥了政府的经济监察作用。

审计法颁布实施后至审计法修改前,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构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要求及党的第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所作出的规划和部署,我国完成了经济体制的基本转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期,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国家审计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同级审”和“两个报告”成为审计机关的例行性工作。在这段改革集中期内,政府管理经济的重点逐渐从微观转向宏观,公共财政体制基本建立,财政通过筹集和分配一部分社会资源、实施特定的财政政策来实现其调控经济的职能日益凸现,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党政机关及国有企业领导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人、法、技建设成为审计建设的重点。国家审计的重点逐渐由以企业审计为主转为以公共资金审计为主。审计资源安排基础是审计对象的职能。

审计机关适应政治、经济、法制环境的变化,及时对审计资源的安排进行调整,符合审计法关于审计机关和人员要依法“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规定。审计法实施以来,全国审计机关,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调整审计重点、拓展审计类型、优化资源安排、创新工作方法,在促进健全宏观管理体制,实现对权力制约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这是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体现。

二、审计机关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的必要性

从现在起到20xx年,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担负着依法审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任务,责任重大。修订后的审计法对审计机关的职责进行了调整,将使用财政资金的事业组织、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纳入了审计监督范围,明确了审计机关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调整了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单位范围,明确了审计机关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的责任。试论审计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第2页

修订后的审计法还对审计机关提出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要求。切实贯彻落实修订后的审计法,整合和利用审计资源是审计机关的当务之急,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其一,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量增加。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是法律规定的审计机关的一项例行性工作,其审计结果是“两个报告”的重要内容。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总体要求,经国务院同意,我国从20xx年1月1日起,实行由财政部制定出台的《政府收支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改革后的政府收支内容与改革之前相比,增加了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收支和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是全口径政府收支。方案实施以来对审计工作有直接影响的首先是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内容大幅增加。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审计机关最主要的资源是人的资源,专业人员可分为四个层次,一层是具有一定财会、基建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人员;二层是能够准确运用法律法规的专业审计人员;三层是具有一定审计、财政、金融、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水平,掌握一定的审计技术与方法的中、高级专业审计人才;四层是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和办公自动公水平,能够运用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审计的专家型审计人才。这些资源应优先安排到业务系统及业务管理部门,业务系统各部门不同层次人才安排还应力求平衡,并兼顾专业和老、中、青搭配。业务管理办公室应配置至少1名资深业务权威性人才。

(二)完善管理制度。机制的运行必须靠健全的制度来保证。完善制度的重点是保证管理型审计工作机制良性运转。首先,必须建立或完善工作标准。目前,一些审计机关没有建立工作标准,工作无序现象突出,有人日夜忙,有人无事做,工作标准要注重将审计人才资源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其次要完善审计规程。个别审计机关,审计的规程、办法很多,如审计业务操作规程、计算机审计操作规程、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等,不利于业务部门和审计人员执行,可进行制度的优化,制订以修订后的审计法为依据,符合《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的《审计工作规程》。再次是建立《审计机关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及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报告的办法》第四要建立《审计机关优选协审社会中介机构的办法》。对于审计组组建模式的选择、利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成果的基本要求,利用ao系统实施审计及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审计中整合被审计单位的数据等资源的要求,可以在审计规程中做一些具体的明确。通过制度安排促进审计机关开展指导和监督属于审计机关监督对象的内部审计工作、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审计属于审计机关监督对象而出具的报告,也是审计机关整合审计体系资源,利用内审、社审成果的基础。

email:linqiaonan@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