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职业化建设
当前,审计除了要履行有效的监督职能、节约财政资金、避免铺张浪费、预防贪污腐败外,还要参与国家治理,督促国家各种惠民政策落地,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近年来,随着审计功能的增加致使审计任务成倍增长,审计需求与审计力量薄弱的矛盾日益突出,审计质量下滑、审计风险上升的趋势也日益显现,因此,审计职业化建设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一、审计职业化建设的意义
1、职业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任何一种制度都会留下时代的烙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经济形态与新常态等审计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审计方式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新环境的要求,需要不断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审计职业化就是要通过建立一套独立、综合、规范的审计模式,以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制度和人员来化解和消除审计规章制度僵化、人员知识老化、专业能力不足等风险和问题,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2、职业化建设是完善国家治理的重要途径。在国家治理的背景下,职业化建设是使审计行业进一步规范,实现制度化、专业化,并构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国家审计管理体系的关键。审计部门需要不断加强职业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使审计部门能够科学、高效地履行受托经济责任,达到审计工作和成效受控、“免疫系统”功能充分发挥的目的,更好的保障国家治理战略的顺利实施。
3、职业化是审计工作的本质要求。审计的主要作用是监督评价,对所托经济责任完成专业化的任务。审计职业有着自身的素养要求,不仅包括较高政治素养,了解并贯彻国家的各项经济决策、战略部署,有良好的职业规范和道德品质,训练有素,在审计实践作业中能保持独立和客观公正,同时也要有较深厚的文学能力和熟练掌握相关经济、法律、工程管理等专业知识。不经过一段时期的专业培养和训练,一般人员很难胜任工作,因此职业化是审计人员能够胜任审计工作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
二、审计职业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审计职业化的重点与难点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审计管理机制和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形成一个拥有专业知识结构、独特思维方式、独立社会地位、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公信力的职业群体。审计职业化建设要从职业培训制度、绩效考核机制、业务管理措施等方面着手,重点解决好审计职业资质、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问题。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2、完善审计人员的职业规划。审计人员一旦进入审计行业,很可能会成为其终身职业,因此,必须完善审计人员的职业规划。首先必须健全审计职业的准入制度,设立审计人员的入职门槛。其次,合理设置审计人员的职业等级制度,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审计职级制度发挥激励作用。设置合理的任职条件和标准,对组长、主审的任职资格严格把关,以确保审计质量。最后,要建立职业流动和职业退出制度,对审计人员进行优胜劣汰。
3、开展审计人员专业化教育活动。我国审计任务重,审计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广,因此,我们要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教育。不同的审计领域有着不同的特点,应根据审计人员的自身知识优势及个人规划,进行定向专业化培训。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教育不仅要通过短期培训,交流学习等形式,还应该根据个人意愿制定中长期培训规划,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化审计水平和技巧。
4、改善审计职业机构管理制度。审计机构的管理制度的好坏严重影响着审计职业化体制建设的质量。优化和完善审计职业机构管理制度要在加快落实《框架意见》及配套文件的同时,需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借鉴司法改革经验,开展增量改革,提出新设想。一是要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审计机关组织地位调整和职能作用重新定位需要中央顶层设计,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管理改革需要审计署顶层设计。审计干部交流与多岗位锻炼机制也需要全盘考虑,系统设计。二是要规范审计机关内部机构设置。要以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为契机,重新核定各级审计机关人员编制、经费、内设机构等,实现各级审计机关力量的均衡配置。同时,考虑要加强对村级、社区组织的审计监督,需要进一步配备县市区审计力量,设置相应专门机构。三是完善配套制度。可是完善配套制度。可效仿国家司法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行以审计质量终身制为导向,以审计人员为中心的职业化改革,确保审计的公正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力。要建立健全审计职业权力保障、职业身份保障、职业待遇保障、职业培训保障和内控制度保障机制,并将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相结合,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适应审计发展的客观需求,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