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部控制审计的探索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营形势的变化内审人员要把目光更多地聚焦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理念也势必由亡羊补牢向未雨绸缪转变。因此,内部审计的重点由财务收支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转变,已成为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将促进企业提升深层次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和促进功能,内部审计的价值必将得以进一步提升。
一、内部审计要对内部控制重点介入
追溯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在80年代曾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从90年代初开始,随着公司兼并、重组步伐的加快,企业面临的风险亦随之加大。企业开始注重对于风险的管理。内部审计的重点曾一度转向风险导向审计。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部门和其他职员的影响,为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它包含五个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控。法案规定,公司要建立非常细化的内部控制机制,同时对重大缺陷要予以披露,并明确要求公司的年报应包括内部控制的评价部分。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再次介入。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使内部审计人员更加重视对企业经营过程的控制,重视研究业务流程,从而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从事后发现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向事前防范转变,内部审计的职能由消极的发现和评价向积极的防范和咨询转变,内部审计机构将成为公司有效的管控工具,内部审计人员也将成为公司改革有力的推动者。
二、内部审计的转型是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内部审计保持超然独立的地位在公司治理中存在诸多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部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尚未完全分离;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并未从根本上得以转变;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经营管理层职责划分不清,职能履行不强等等。因此,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个健康的法人治理结构下,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成为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内审机构在企业中处于较高层次,内部审计地位保持独立、超然,审计人员才能发表更为专业、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这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审计人员职业素养,合理配备专业人才,打造专家型审计队伍内部审计在职能及观念上的转变,给审计人员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随企业多元化进程的推进,一个集团公司可能涉及工矿、商贸、金融、运输等诸多业务领域。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情况,而内控审计的开展更使得审计关注的重点深入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即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规范;组织单位结构中的职责分工是否建立、健全;各项业务的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核对以及报告等手续是否完备等等。另外,在进行专业性较强的审计项目时,应视具体情况,联合相关专业人员参与工作,以便各方面人员从自身专业的角度发表具有权威性的意见。一支专家型队伍的打造对于内控审计的成功开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大力推进审计建议落实,确保审计结果落到实处内审机构出具审计报告的目的是促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应大力推进审计建议的落实和整改工作,将审计落实作为审计工作的归宿。在审计项目终结后,审计小组应及时将审计过程发现的问题及审计建议向被审计单位通报,并督促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期限内进行落实,并将落实情况向审计部门通报。内部审计若要立足,就必须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管理控制审计方向发展。大力推进内控审计,将使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施,投资效果得以检验,集团对下属企业的所有权和领导权得以保证。而内部审计机构也将因内控审计的推行,承担提高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重任,其价值的快速提升将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