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防舞弊审计的20种主要方法范文
对会计舞弊及审计方法的探究
会计舞弊是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它破坏了经济秩序,扰乱了社会诚信,与构建和谐社会背道而驰。
一、会计舞弊定义
会计舞弊的定义到目前为止,会计舞弊的概念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较为一致的定义,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将会计舞弊用特定术语“不正当行为”表示。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aicpa)又将“不正当行为”定义为“任何对财务信息的有意错误表述或故意忽略”,这实质上是特指会计舞弊。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将舞弊定义为: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综合上述定义,可以给出一个进一步完善的会计舞弊的表述:会计舞弊是指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
二、会计舞弊的常见形式
由于企业经济活动千差万别,经营管理各具特色,财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会计处理方法相当复杂,因而企业会计舞弊形式多种多样。一般常见的形式有如下几种:
一是利用关联交易,人为调节利润。有些企业为了少报利润或偷税,从有关联的企业高价买进原材料,再将产成品低价卖给其他有关联的企业,从而扩大成本费用,少计收入,减少经营利润,偷逃税款。
二是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多计或少计收入和费用。有的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
目的,将未实现的收入作为收入入账,如在服务或工程未提供完毕之前,就确认收入实现,多计收入;有的企业对已经发生的支出不计入成本等。
三是隐匿或高估负债。有的上市公司为了筹措资金,夸大经营业绩,故意隐匿负债。而一旦问题被揭露出来,公司已经存在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引起股票暴跌。
四是虚构业务。例如,有的企业为套取现金而虚构出差业务,以差旅费的名义从银行多提现金;出纳人员为侵吞现金而虚构支出等。
五是多头开户。有的企业为了偷税,将一部分业务收入转移到其他银行账户;有的是为了转移资金,逃避监督,在多家银行开设账户,供小团体或个人违规使用。
六是隐匿或篡改原始凭证。例如,有的企业会计人员为了多报出差费用,篡改住宿费等原始单据,或者在其他有关系的旅店开住宿发票,多报费用侵吞公款;有的企业为隐瞒收入而隐匿销货发票或开具“大头小尾”的发票等。
七是利用企业内控制度的缺陷进行舞弊。例如,有些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单位空白支票、财务专用章、法人印鉴由出纳人员一人保管,出纳人员私自开具支票,挪用公款。
八是与他人串通进行舞弊。例如,材料采购人员与材料核算人员、仓库保管人员串通,在材料的采购、定价、核算方面做文章,利用出入库方便,侵吞单位材料。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加大处罚力度。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立法机关及有关管理部门先后制订并发布了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但在实际工作中,目前一些企业贯彻执行法规和制度的情况很差,不少单位知法犯法的情况依然存在。因此,加大相关法规和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对蓄意造假者的惩罚力度不足,只伤其皮毛,不动其筋骨,致使某些单位和个人仍然敢于铤而走险。今后对于恶意造假并产生严重后果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不仅要对有关负责人给以严厉处罚,而且要追究相关单位法律责任,警示后来者不敢重蹈覆辙。
审计人员应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执业水平,是提高审计人员鉴别舞弊行为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开展舞弊审计的有力保障,也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要求审计人员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驱动下,必须掌握有关舞弊的知识,懂得舞弊的特征、施行舞弊的技术以及与被审计活动有关的舞弊类型。并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参与社会审计的交流与合作,来提高识别舞弊行为的准确率,保证舞弊审计的恰当性。参考文献:
《审计学原理》中国审计出版社《会计舞弊反思》黄世忠《企业会计舞弊形式及审计方法》杨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