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优化政务环境的几点思考
当前,区域发展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环境的竞争。哪里环境好,哪里就成为生产要素的聚集地,反之,则成为生产要素的流出地。益阳作为一个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急行军中的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后发赶超,跻身全省第二方阵,必须聚集大量的要素资源,所以环境的好坏关系xx发展的成败。这些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建设,每年都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每年都保持在60%以上,发展硬环境大为改善。相比之下,软环境建设则一度出现反复,社会各方面的议论和反映也比较多,成为制约xx发展的“短板”。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总的观点是:优化软环境,重点是优化政务环境;优化政务环境,核心是提高行政效能。
众所周知,软环境有多个层次,包括政务环境、人文环境、法制环境、治安环境等等。对不同的地区来说,由于发展的阶段不同,优化软环境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但就益阳来讲,政务环境是重中之重。因为对益阳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要加快发展、实现后发赶超、富民强市,关键是要解决好两大矛盾,用好“两力”:一个是解决发展资金缺乏与社会上资金大量富余的矛盾,借助外力;一个是解决发家致富愿望强烈与创业投资动力不足的矛盾,激活内力。而这两大矛盾的解决,都有赖于政府是否提供了一个能够让各方面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政务环境。如果一个地方许可项目较多、收费标准较高、办事程序烦琐、暗箱操作盛行,那么,不仅外来的投资者会望而却步,已经落户的也会跑掉,同时还会严重挫伤蕴藏民间的创业激情。
如何提高行政效能,进而推动“政府提速”呢。从xx实际出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1、加大行政审批事项削减幅度,打造有限政府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提出的,主要目的是适应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全面与国际接轨。其突破口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项改革的中心内容是通过对政府缩身,把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交给市场、交给非政府组织,以此来提高行政效能。这些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央、省里的相关部署,同时结合《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先后对全市行政许可项目组织了多次全面清理,把原来上千个许可项目缩减为目前的274个。这个力度是很大的。但与先进发达地区比较,我市设置的许可事项仍然偏多。比如大连市,从到,短短6年时间,全市行政许可项目由改革之初的1309项减少到127项,还不到我市的一半,所以在削减行政审批项目上,我们仍然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必须指出,行政审批的多少,并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问题,而是一个事关发展全局的大问题。特别是对正进入经济起飞阶段的益阳来说,尤其如此。按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分为传统社会、起飞准备、起飞、成熟等六个阶段,从第二阶段进入到经济起飞的第三阶段,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保持较高的投资率,二是形成一批主导产业,三是制度和市场化程度要适应起飞的要求。目前xx前两个条件基本具备,这两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都在30%以上,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对接央企,造纸、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产业支对优化政务环境的几点思考第2页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3、加大政务公开阳光操作力度,打造责任政府
政务公开是维护社会公正的基本前提,是建设责任政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行政效能的有力保障。这些年,我市把推进政务公开和软环境建设有机结合,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如编制政务公开指南,开通市长热线,创办政府网站,设立新闻发言人等等,政务公开稳步推进,阳光政府、责任政府的形象得到提升。但是,与广大群众的要求比,政务公开阳光操作的力度还很不够,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尚未能得到充分保障。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指导思想,把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事项作为公开的重点,比如教育、医疗、供水、供电、公交、物业等,公开办事依据、程序、时限、服务承诺、收费标准。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在抓好信息公开、办事公开的同时,要十分重视权力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一点,河北邯郸市的做法值得借鉴。从5月开始,邯郸市全面启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机制,提出用两年时间使全市行政权力的行使逐步做到行为规范、运行公开、结果公正、监督有力。经过清理,明确8位市长副市长的行政职权共有116项,其中市长法定的权力92项。这一做法的意义非同寻常,是给高高在上的权力系上了法律的缰绳,并使用权者时刻感受到责任和监督的存在,有效防止不作为和乱作为。益阳作为后发地区,对执政者来讲,加快发展的愿望尤为强烈,有时难免超越权限,对投资者作出一些自身难以兑现的承诺。要敢于学习邯郸市的经验,给权力划清界线,接受社会监督,促进依法履职。如此,则不仅能使领导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更能使地方发展不受或少受损失。
对优化政务环境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