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精准扶贫学习心得及感悟多篇汇总

由会员“pop88088”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扶贫工作就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问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开展扶贫工作,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离不开党的关心与支持,更离不开地方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奋斗。做好扶贫工作,最需要走群众路线,最应持之以恒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精准扶贫学习心得及感悟5篇汇总,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2020精准扶贫学习心得及感悟1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战略地位以及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农村扶贫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将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部分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中高收入群体,但还存在大量低收入群体。作为乡镇级政府的扶贫机关的工作者,对此既感到是工作动力又是工作的压力。一方面,扶贫工作在不但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工作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工作力度得到加大,扶贫工作成效更加突显,给扶贫工作提供了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另一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抓住机遇谋发展,就必须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办法,是一个扶贫工作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用心扶贫

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二、用新扶贫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会更加巩固,在攻坚战役中会取得绝对的胜利,更加会体现出基层干部的自我价值。

2020精准扶贫学习心得及感悟2

一直以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件积德行善的事。也就是说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其实也许就是佛家所说的“度人”。当然,从佛家的角度看,度化别人,其实也是自身的一种修行与超越。想必,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之时,也就是所有人得到度化实现超越之日。

其间的道理,请容我试着以木桶原理来举例说明吧。假设全社会的幸福指数可以用一只木桶内水面的高度来衡量。那么水面的高度往往不是取决于围成木桶的那些高一些的木板,而相反,往往是由最低的那块木板所决定的。

那块短板,对于一个教学班级来讲,就是班里的那些相对后进的学生。要提高班级平均成绩,思路一般有三条:培优、推中、补差。其中的补差相对来说提升空间,而且,补差成功,对推中和培优都有相当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因而,无论从坚持面向全体的教育学原则来讲,还是从经济效率方面出发,任何有经验的班主任,往往都会把补差的思路放在首位。

在全社会来看,那块短板代表的就是我们身边的那些幸福指数相对较低的贫困户。因此,习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就是想办法补齐这些短板,实现全面小康,达到提升整个社会幸福指数的目的。无疑,这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都是一件莫大的善事、好事。这就好像过去人们说的,拥有三个富亲戚的话,你想穷,穷不了;拥有三个穷亲戚的话,你想富,富不了。毕竟,一衣带水的社会关系,谁也逃不掉、绕不开、扯不断、走不出。

也许还有朋友不理解,这其中到底对自己有什么具体的好处。还是回到佛家的那句话上来吧。度化别人,其实从根本上讲是,就是让人破迷开悟、断恶修善、改过自新、离苦得乐。也就是精准扶贫工作的根本,扶志扶智扶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精准扶贫就是要达到让贫困群众明白了道理能真干肯干爱干、掌握了技术能脱贫致富小康,从而实现全面小康的目的。当然,点化别人的时候,其实我们早已得到点化,等他人得度转凡成圣,我们其实早就自然而然地迈入“浴乎沂,风乎舞雩”的境界了。常言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说的,意思大概也如此。

然而,或许有人说,精准扶贫脱贫是国家是党委是政府是工作队的事,于体制外何干。于其他人何干。话说回来,即使作为个体积极去做认真去做努力去做,力量终不过是九牛一毛,效果也终不过是沧海一粟。其中意义和价值,究竟又能有几何。

记得《为学》中的蜀鄙之僧,僧富者不能至(南海)而贫者至焉。想起有几句古语,一句叫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另两句叫做:“上善若水”“从善如流”。有贫僧之激励,有古语之启示,有习近平之号召,有五级书记抓扶贫之体制,有亲们从善如流之榜样,于扶贫行善动摇如彼者,夫何患之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基,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新时代的开辟,新矛盾的转化,新思想的确立,新征程的开启,为全体中华儿女臂画了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实现中国梦,指日可待;现代化强国,振奋人心。自然,任何一点一滴正能量的汇聚,都会凝聚成团结奋斗、蓬勃向上的洪荒之力。任何一丝一毫的共鸣,都会奏响音韵铿锵、震天动地时代强音。

所以,笔者呼吁,所有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在做好常规扶贫工作之外,要敞开心扉、广结善缘,主动联系对接各级各类爱心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团结到精准扶贫这条统一战线上来,广泛宣传身边扶贫济困方面的仁心善举和先进榜样,积极动员更多关注更多力量汇入扶志扶智扶技的滚滚洪流。在这个充满爱的社会里,绽放出善良的人性光辉,演绎出一幕幕新时代的从善如流。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奉献应有的绵帛之力,点燃燎原的星星之火。

2020精准扶贫学习心得及感悟3

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让贫困户过上小康生活,是_人的职责,是我们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像对待家人一样,以一种有责任的担当精神,一人一人地帮扶贫困户脱贫。要认真贯彻省、市、县相关政策,做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政策,加大做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文化水平以及身体素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着推动作用。

要强化党建保障。实施党建扶贫工程,出台党建扶贫措施,应该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扶贫干部,特别要做到从严从实履职、从严从实监督、从严从实考评,加强第一书记工作,落实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和干部保障。要突出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我市主要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特困户扶持比较难、农村整体发展较慢等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加以解决问题。

要以“两不愁三保障”促进特困户脱贫。针对无劳动技能的特困户,采取财政扶贫资金进行帮扶,应该整合农村闲置空房,保障让特困户住上廉租房,实施十大救助制度政策保障对特困户的救助救济。同时要以“两轮驱动”促进农村同步发展。针对我市偏远地区农村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同村同院落与建卡贫困户差距不大的临界贫困户,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区域攻坚”两轮驱动战略,既能大力解决水、电、路以及增收产业等区域共性问题,又可以切实解决看病、住房、子女上学等农户个性问题,能更好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户共同发展。

2020精准扶贫学习心得及感悟4

扶贫工作就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问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开展扶贫工作,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离不开党的关心与支持,更离不开地方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奋斗。做好扶贫工作,最需要走群众路线,最应持之以恒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走访困难户方面

一是带着细心去走访,做到有的放矢。走访户前,要认真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以及走访的群众类型(五保,低保,扶贫户,劳动力情况等)。群众对政策的知晓了解情况。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目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种错误的做法,对新农村建设下任务、定时间,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甚至出现包办代替、_命令等现象,这种倾向是违背中央精神的。农村落后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决非朝夕之功。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但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更不是一般性工作部署,而是一个必须长期实践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新农村建设的预期目标虽然从性上可以确定,但在量上并不是一个可以完全量化的东西,即使可以量化也要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完善和提高,因而是一个可以充实的变量,并不能说到什么时候新农村就建成了,完成了,不再前进了。因此,我们不要在时间上过于细化,过于急于求成,而应当稳扎稳打,脚踏实地,逐步推进,要反对那种定指标、定时间、机械、僵化和教条式的考核验收,反对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考核细则形成“千村一面”,否则,结果只能是基层忙于应付达标考核,导致形式主义泛滥。

2020精准扶贫学习心得及感悟5篇汇总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2020精准扶贫学习心得及感悟多篇汇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