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感悟3篇
【篇一】
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在管理学上叫做“木桶定律”,也称“短板理论”。一个组织,在面临一个问题时,构成组织的各个单位往往是良莠不齐的,组织的整体效应发挥也取决于最短的那个单位水平。
当前我们国家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我国已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贫困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到2020年全面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略目标,但从全局来看,短板问题仍很突出:
二是贫困人群的分布问题。在目前的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分别占40.7%、20.2%,65岁以上贫困老人占18.5%。有的家庭辛苦积累的财富,因一场大病而化为乌有。有的百姓因一场意外,而导致家庭债台高筑。家庭一旦贫困,小孩子的辍学、教育跟着出问题。
三是贫困问题的区域分布。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区域发展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慢。在西部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基础设施相当薄弱,工业基础落后。在广大农村,很多农民除了外出务工,没有其他收入来源。部分矿区,资源开采完后,生态被破坏,当地百姓失去收入来源。地区与地区不平衡问题仍很突出。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如果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不解决,甚至差距越拉越大,会影响我们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四是贫困人口的致富能力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几年我们在扶贫工作上做了大量工作,解决了很多群众的兜底生活保障,也壮大了部分集体经济,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只有提高贫困人口的致富能力。思想上贫困,甚于经济上贫困。没有脱贫的头脑,没有致富的意愿与能力,靠人民政府的补助是行不通的。因为贫困,小孩子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之后找不到好的工作,导致贫困问题代际传递。
综上所述,脱贫攻坚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也已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脱贫的木桶,短板仍很突出。我们只有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抵励前行,不断地补齐脱贫的短板,壮大集体经济的水桶,才能保证:在全面奔小康的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篇二】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经常问诊“西医”,那些日常之“病”就能药到病除。西医治标不治本,但对于贫困户的一些常见困难,往往通过“西医”就能药到病除。首先要经常给药。按照“脱贫不脱政策”的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指标,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加大对没有劳动能力、长期生病卧床、没有一技之长等贫困人群的扶持力度。其次要经常就医。强化联系帮扶,积极关心关注群众脱贫指标的下滑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跟进、及时补上,确保贫困群众各项指标均达标;重点关注因病因灾等意外返贫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因户施策,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再次要医在关键。坚持靶向治疗原则,把有限的政策资源用到最需要政策的贫困户、用到贫困户需要的方面去;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重点抓好日常生活、孩子上学、看病就医等方面的基础保障。
持续问诊“中医”,那些长年之“病”就能逐渐好转。中医治本效果较慢,但对于那些难以根治的脱贫问题,往往通过“中药”就能逐渐好转。首先要治思想之病。要坚持中医理念,以系统思维深化思想教育。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任务,把群众广泛发动起来,让他们在实干中尝到甜头、得到好处,从而有效破除等靠要思想;聚焦脱贫最薄弱的环节、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提供保险、帮助代销、最低保障等方式帮助他们,从而有效打消贫困群众的思想顾虑。其次要治发展之病。以“中医”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结合总体规划要求,系统谋划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措施和发展机制。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要素不齐备、资源不配套、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采取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添什么的原则,系统推进问题解决。再次要治落后之病。加大发展观念、生产技能、实用技术等方面教育培训,切实解决贫困群众想发展没有思路、没有技能、没有办法的问题;加大帮带力度,充分动员各类帮扶力量,采取既给物质帮助,更给智力支持等方式,推动“扶智与扶志”上水平上台阶。
坚持“中西”结合,那些杂症之“病”也能峰回路转。“中西”结合能够标本兼治,成本较高时间较长,但对于那些难治之症却是正途。首先要点面结合。采取抓重点、重点抓的方式,对相对贫困的地区、贫困群众相对贫困的方面,以“西医”方式进行重点突破,推动一些突出问题解决;在此基础上,以“中医”方式系统制定综合方案,循序渐进、以时间换空间,推动面上问题解决。比如,针对产业发展不起来的问题,可以采取抓点示范的方式进行,然而再以点带面总体推进。其次要长短结合。切实整合各类脱贫资源,统筹推进当前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实现,对一些保障性的、必须解决的目标,以“西医”方式及时解决;对于一些基础性的、长期性的目标,诸如基础设施建设、人员教育培训等,通过“中医”给药逐步进行优化,形成长短结合、推进有序的良好格局。再次要内外结合。配好“西药”,充分调动可能调动的各类资源,切实解决好当前性、根本性的一些问题,诸如日常生产生活方面的事情;同时,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思路,积极用好“中医”,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充分借鉴别的地方的长处,搭建与优势地方协同发展的桥梁,真正走出内生动力、内部资源等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