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感悟6篇
【篇一】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职能职责,紧紧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强化监督、做到监督不断档,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为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强化监督,每天安排督查组下田地访农户,与贫困群众面对面交谈,就帮扶工作和扶贫资金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走访,详细查阅帮扶手册了解各项帮扶资料是否完善、规范,对照扶贫资金发放表和贫困户的存折逐项核对资金落实情况,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实落细。
围绕督查问题定期开展督查“回头看”,纪检监察机关要阶段性制定纪检监察机关关于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成效考核指出问题整改工作方案,根据问题列出督查清单,细化督查措施,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抓好责任落实,加强监督检查和谈话提醒,重点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自觉担起责任,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推动各项扶贫政策落地生根。派驻纪检监察组要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确保脱贫攻坚监督全方位、无死角。
临近6月,距离完成脱贫攻坚目标还有半年的时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协助同级党委监督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落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抓好问题整改,全力保障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战任务。
【篇二】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带来了挑战。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必须凝聚起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全面完成减贫任务。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持续保持攻坚拔寨的韧劲和力度,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在普遍实现“两不愁”基础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尤其对未脱贫人口,因户因人施策,用足用好政策,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二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坚持以“三排查三清零”工作为重要抓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三年行动目标任务,继续保持攻坚态势,对标对表交总账、补短强弱求实效,确保在5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对照工作实效,补正数据信息,解决错报、漏报和迟报问题,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对标普查指标和内容,倒逼工作落实,围绕住房(厨房、厕所、危房、旧宅腾退)、饮水、收入等短板,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加快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统筹做好政策落实、项目安排、资金使用、跟踪服务、监督监测等工作,持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和加强管护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实现贫困人口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高质量高水平迎接国家普查,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三是扎实提升脱贫质量。持续抓好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扶贫扶志、搬迁后扶四个重点。加大农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培育力度,健全“支部+x+贫困户”工作机制,建立与群众利益联结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入股农户尤其是贫困群众享受分红、稳定增收;做实“村级劳务扶贫服务公司”,加大贫困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力度,确保每个贫困劳动力都有渠道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围绕“有劳就有技、有技就有业、脱贫不返贫”目标,扎实落实就业创业扶贫政策,推进就业创业提质增效;扎实开展“三新扶志”工作,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认真落实《关于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着力推进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社区管理、社会融入,确保每一名搬迁群众“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篇三】
2020年5月20日,因和“爱你爱你我爱你”谐音,而被现在的年轻人捧为信息时代的爱情节日,被称为“网络情人节”,然而对于扶贫干部来说,“520”这个代码,是“我爱你”的真情告白,亦是将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路护航到底的精神追求。
扶贫路上的“5”,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决战脱贫攻坚,已进入“计天”甚至“读秒”的决战时间,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既定目标,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基层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扶贫干部作为贫困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助推器,需要我们发挥闻令而动、勇挑重担的英勇战斗精神,发扬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韧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办法,从根源上揪出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制定脱贫方案,积点滴之功,真正给老百姓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扶贫路上的“2”,是“万众一心、并肩作战”的铿锵实践。“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首先靠的是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在这条路上,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主动请缨、充实一线,越来越多的“扶贫能手”夜以继日、义无反顾,越来越多的“扶贫斗士”砥砺前行、高呼“不胜不还”的誓言,为贫困群众铺出一条平坦大道。扶贫靠干部引路,但脱贫必须靠群众发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扶贫干部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是为了带动贫困户主动谋划脱贫,从以前抢着“戴”,到现在主动“摘”,贫困群众的变化离不开他们铿锵有力的步伐,离不开他们乡间田地的身影,离不开他们访民情、问民苦、解民忧的声声细语。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脱贫路上要记得“富口袋”更要记得“富脑袋”,聚力“双富”同享。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脱贫攻坚要取得长效性和持续性胜利,必须要拔除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拔除贫困群众的“穷根”,不仅仅局限于送岗上门,让贫困群众有事做、有事干,而是要在鼓了贫困群众“钱袋子”的同时,注重加强对贫困群众知识、技术和思路的培训培育,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逐步从满足于“有事干”向“能干事、干成事”方向转变,实现“口袋”和“脑袋”的“双富”同享。
脱贫路上要记得“扮面子”更要记得“扮里子”,实现“内外”兼顾。前人常言:安居乐业、国泰民安。贫困群众有了岗位、有了工作、有了事业,居住条件改善和居住环境优化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坚持原居住地改造提升和异地搬迁两种方式相结合,对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进行大幅度的提升,切实改善居住环境的整体面貌,切不可只做好个别贫困户居住条件改善的表面文章,只注重布置“盆景”,而忽略“风景”的打造,要放眼全局、一劳永逸,既要将居住地的面貌收拾妥帖,更要将居住内部条件完善提升,这样不仅能保证经得起看、也能经得起用、更经得起住。
脱贫路上要记得“金银色”更要记得“青绿色”,追求“双色”共生。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贫困群众的居住地,往往经济相对滞后,生态环境相对而言更是无人问津。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脱贫的路子才是真正实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必然要求,因此脱贫路上要“扶”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创业致富,也要“扶”贫困群众安居乐业,更要推动地方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生态发展,只有产业强了、经济强了、环境美了,只有“金银色”和“青绿色”这“双色”同时变得“浓墨重彩”,贫困群众的生活才会真正美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才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