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摆脱贫困》心得体会三篇

读《摆脱贫困》心得体会一近期,认真拜读了习近平总书记记《摆脱贫困》一书,该书是习近平总书记记个人出版的第一部专著,全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重要讲话和文章,真实记录了他在宁德地区工作期间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广泛涉及闽东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充分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的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探索。

书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充分体现了青年习近平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对照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记系列重要讲话,《摆脱贫困》一书中所体现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以贯之的群众观点和为民情怀,一以贯之的务实作风和朴素文风。读罢,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悟。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书中写到。邓小平同志今年的南巡说过这样的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就是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习近平同志大力倡导一切从实际出发。他反复讲,贫困地区不要有超现实的幻想。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方针。他引用马克思的话说,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他带头以身作则,倡导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时至今日,仍然是做好基层工作的法宝。

二是坚持解放思想。习近平在书中写道。我们不担心说错什么,只是担心‘意识贫困’,没有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的新意;也不担心做错什么,只是担心‘思路贫困’,没有更有力度的改革开放的举措。他说,他把全书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他说扶贫要先扶志,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他用邓小平的话勉励闽东的干部,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他讲到要有功成不在我的水滴精神,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是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青年习近平同志思想敏锐,敢于创新的锐气、智慧和勇气。

三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习近平在书的《跋》中也说。收集在这本书里的29篇、12万字论及的问题方方面面,主旨只有一个,即‘经济建设’。习近平始终把经济建设当着最大的政治,把消除闽东贫困作为首要任务,这是贯彻的党基本路线的根本遵循,书中写道,他曾经在一个乡政府的墙壁上,看到挂满了各种锦旗,又是优秀,又是第一,但唯独看不见经济建设这面锦旗。他就说这值得打个问号,少了经济建设这一面就不风光,他主张集中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宁德的山海优势,来个经济大合唱。他强调要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要振兴林业,扶贫时要注意增强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要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要辩证地分析新形势下闽东的财政经济,要更加开放地抓好畲族经济,尽快脱贫。

四是坚持群众观点。习近平在书里写道,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他把坚持群众路线看作每一个干部都应当苦练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文章中他首先提出命题: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之后他从历史的现实的角度阐明了我们党的胜利之本、执政之基在于人民群众。他说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有许多困难和问题,究竟从哪里入手去解决问题,依靠什么去战胜困难。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谈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来。但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他在书中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把心贴近人民,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他倡导和推行四下基层,把它作为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作为化解矛盾、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改进作风的有效办法。全书通篇贯穿的群众观念,彰显了习近平为民情怀,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摆脱贫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战略思想、富有前瞻性的制度理论和富有针对性的实践观点,思想深刻,灼见真知,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检验,历久弥新,更显珍贵。

读《摆脱贫困》心得体会二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刚看到这本书时,我以为里面是很多难懂的理论知识,但真正读后发现文字朴实,内容充满了智慧。《摆脱贫困》该书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记在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书中29篇文章或讲话从不同视角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涉及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重要内容,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如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鸟先飞的意识、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等,深刻回答了推进闽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书中透出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思想丰富深刻,务实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悟颇深,让我受益匪浅。

习近平总书记记在《弱鸟如何先飞》第四部分一文中说。没有终生廉洁、终生为民的鸿鹄之志,期待飞得持久、摇扶直上是困难的。他要求闽东的同志消除小心翼翼的弱弱心态,树立远大理想,以弱鸟之躯展鲲鹏之志。我想,对于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事业,这有很深的启迪意义。我们从小听惯了立大志的叮嘱,经过长年的历练,常常感叹自己的现实与少年时的大志是那么遥远,甚至开始现实起来,告诫自己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学会面对现实。其实,理想远大,未必能够完全实现,但是却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奋发图强,向理想的方向前进。不管是具体做什么业务,从事哪一项具体的工作,如果我们有一个更高的视角、更宽的视野去想问题、看问题,我们就能把当下的事情看得更清一些,把当下的问题想得更透一些,就会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自觉和从容。

习近平总书记记在《滴水穿石的启示》中说的。坚硬如石,柔情似水——可见石之顽固,水之轻飘。但是滴水终究可以穿石,水终究赢得了胜利。这告诉我们无论处于什么阶段,处于什么位置,要有长远的视线,要有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意志,不要被一时一事的困难所困惑。我们应该树立理想,下定决心,在前行的道路上锻造我们的品格,锤炼我们的意志。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有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以苦行的毅力坚持,扎扎实实、持之以恒,相信终究会滴水穿石,赢得我们的精彩。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习近平书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到陕西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在那里入党并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7年,对中国三农和贫困问题有了深刻理解。八十年代,在河北正定工作,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刀阔斧改革经济发展模式,带领全县人民一举甩掉了高产穷县的帽子。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他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期间,大力推动扶贫探索与实践,写成《摆脱贫困》一书,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经济大合唱等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深刻指出尽短时间使整个国家‘脱贫’,尽短时间使中国立于发达国家之林,才是更为紧迫、更为切实的思想和行动。所有这些习近平书记都很好地践行了精准扶贫的思想。

只有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才能真正的做好扶贫工作,才能地区脱贫,是我们的整个国家和民族走上繁荣富裕之路。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美好心灵。品读此书,我们可以感受到习近平书记勤政为民的胸怀,勤于思考的执着,亲民朴实的作风和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读的过程就是思想和灵魂净化、洗礼的过程。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不仅是扶贫的思想,更是指导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