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河北等省群众越级信访事件调查

七千件环境投诉缘何无一上法庭

××年,南京市玄武区白甸村农民曾经怀疑村里的一个化学厂毒死了他们百亩蔬菜,有意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然而,当他们到检测机关一咨询,一棵小菜的鉴定费用高达万元,几种蔬菜就要多万,一辈子没挣过这么多钱的老农们顿时傻了眼。

据南京市玄武区环境监理支队的工作人员介绍,××年他们曾接到过件关于污染问题的投诉,其中起码有%以上完全符合诉讼条件,然而来进行司法咨询的不过件,最后真正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一起也没有。

为了帮助百姓解决环境投诉问题,南京市环境监理支队与玄武区法律援助中心合作,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环境维权的法律咨询和援助活动,希望在行政手段之外,为老百姓切实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法律保护。他们不仅提供环境法律的免费咨询,而且对于贫困家庭还可预先垫付诉讼费用。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工作开展以来,不仅咨询者寥寥,咨询过后愿意走向司法途径的市民更是一个没有。

为什么环境维权总是在司法程序面前止步。玄武区法律援助中心的一位律师道破了其中“天机”:一是取证难,二是成本高,诉讼风险和诉讼收益之间差距太大。许多农民反映,目前,打一场官司,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这样的费用,对还不富裕的农民来讲,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外,打官司还得有一定程序,有的还要请律师。农民认为,走上法庭不仅“支付”大,而且还风险大,万一官司败了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弄不好“赔了夫人又折兵”。与之相反,上访一般花费较少,而且“操作”方便,有时“访”到某位领导人,一个批示、表态就解决了问题,这样既经济又实惠。

对于许多群众而言,上访虽是一条可以利用的捷径,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通过上访来解决的。还是以环境问(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题为例,许多污染扰民的环境问题,行政手段是无能为力的,特别是面对赔偿要求,政府部门也是无权裁决的。

由信“法”到信“访”:万般无奈的选择

对于许多人信“访”不信“法”这一现象,有人认为是传统的“人治”思想作怪,而许多群众却认为是“逼上梁山”的选择。常州市武进区农民杜一峰就是在无奈中先信“法”后信“访”的。

年,江苏省常州市东方新技术应用研究所实验厂诉常州市开达制衣厂的潘德全、梁汉文及武进精细化工厂的杨盘兴三人返还欠款一案,经常州市郊区法院审理,于年月日作出民事判决:被告人潘德全、梁汉文、杨盘兴三人必须归还原告人民币.元。二审维持原判后,原告随后于年月日向常州市郊区法院申请执行。

本案申请执行后,先由前法人杜安平前去常州市郊区法院执行庭接洽,一般每月都去数次,请求尽快执行。年月,杜安平病重住院后,便委托其子杜一峰前往。尽管每隔几天,杜一峰都要到法院去一趟,但均无果而返。杜一峰痛心疾首地说,这本是一起价值余万元的经济案件,既算不上什么大案,又谈不上案情复杂,可从申请执行到现在已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至今没有取得多大进展。

杜一峰说,在这起案件中,具体承办此案的一位姓“钱”的法官,认“钱”不认“法”,只管要钱物,对案子却拖着不办。法官的冷漠、扯皮、推诿甚至执法犯法、索贿受贿,让他心力交瘁,欲哭无泪,真是“法官扯皮不作为,百姓无奈唤青天”。在如此残酷的现实面前,杜一峰只好由信“法”转为信“访”了。随后,杜一峰到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越级上访,并把情况反映到新华社,上级领导看到法官的扯皮情况后,给予高度重视。常州市法院一位负责人还专程找到新华社记者承认错误,表示要尽快办结此案,但此后一年多的时间又过去了,仍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在现实生活中,领导没发话,即使群众跑断腿也不为所动,而领导一发话或一发怒便雷厉风行的事情,人们着实见得不少。这种上面拨一拨、下面动一动,上面不拨、下面就不动的现象,是一种典型的消极无为。正是有些干部只看领导的眼色行事,而不看老百姓的脸色行事,使许多本来希望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群众,被迫走上了上访之路。

“打关系”、“打金钱”挡住信法路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有许多侵害农民利益的违法事件,与当地政府利益息息相关,而法官的帽子、票子、房子等都与地方财政状况及领导意图紧密相联,农民与政府打官司无异于以卵击石,官司不用打,就败下阵来。

近年来,记者接触到了大量因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征用而引起的农民上访案件。据调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年至××年一、二审共审结各类民事行政案件件,而再审案件有件。再审后维持原判件,占再审案件的%,改判件,调解和作其他处理的件。虽然再审否定原审判的案件只占一、二审案件总数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再审案件中原审裁判废弃率高达%,也就是说只要进入再审,大部分会撤销原判。寻求司法公证,可以说是解决农民信“访”不信“法”的源头。

河北省平山县委书记赵新朝说,上个世纪年代,他曾在河北省行唐县担任县委副书记,主管政法和信访等工作,这个县曾是全省有名的信访大县。在处理群众的信访问题时,他发现,绝大多数群众的信访都是有道理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司法不公引起群众上访的。为解决上访问题,他一方面深入群众中处理个案,一方面对群众信访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治访之道。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他提出了以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和群众的上访行为的思路,全县制定了“首问责任制”、“错案追究制”等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司法民警在办案中客观公正,有效防止了司法腐败和司法不公。他们还建立了“群众依法信访工作条例”等一批规章制度,以制度建设引导群众依法上访,依法办事。由于这些制度在工作中得到了全面落实,制度建设使全县的司法行为走上了公正、公开之路,有效改善了执法环境。老百姓重新对司法机关产生了信心,许多群众变信访为信法,走向依法处理问题、依法信访的道路。这个县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由信访大县变为全国信访先进县,彻底扭转了信访工作的被动局面。赵新朝说,加强制度建设是治理群众信“访”不信“法”的根本措施,只有建立健全了各项相关制度,才能使执法部门和群众的行为受到法律的约束,在全社会营造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