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局开展“一推行四公开”活动经验材料
扎实开展“一推行四公开”活动
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加速转型,信访工作面临一系列新难题、新困惑和新现象,为准确把握信访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和新动向,从源头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推动率先发展,去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宁波会议”精神,创新工作理念,拓宽工作领域,扎实开展了“一推行四公开”(全面推行干部联点驻村驻社区、公开联系方式、公开岗位职责、公开监督机制、公开考核办法)”活动,由各级领导接访转变为广大干部下访,主动服务群众、真心融入群众,形成了干部全参与、走访全覆盖、责任全落实、服务全优化的良好格局,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上半年,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入户走访群众108.8万人次,化解矛盾纠纷31826起,化解信访积案790余件,信访总量批次人次分别同比下降11.7%和17%,呈现出上访批次减少、上访情绪缓和、上访诉求变化、干群关系融洽、社会大局稳定的大好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率先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坚强保障。
一、坚持全面常态下访,解决了“找得到人”的问题
在“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中,我们着力建立健全接访下访的常态、长效机制,确保群众能找到想找的人,说出想说的话。一是搭建全覆盖平台。出台了《关于建立“一推行四公开”制度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见》,在市县建立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乡镇(街道)建立群众工作办,在村(社区)建立群众工作站,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级群众工作网络,实现了全市174个乡镇、街道和1850个村、社区群众工作机构全覆盖。二是畅通常联系渠道。在市、县媒体公开了6000多名各级干部的办公电话、常用手机和办公地点等信息,集中公布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值班电话以及水电气等18个市民服务电话,向人民群众发放“信访一卡通”260多万张,实现了“全天候”、“零距离”接待群众。三是强化长下访责任。对干部联点驻村一定三年,实施痕迹化管理,坚持“周督查、月调度、季讲评、年考核”。同时,开通联点驻村(社区)监督热线及电子邮箱,由纪委、“两办”督查室、群工办随时抽查干部下访和处理群众来电、来访工作,以制度保障接访下访的长效性。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四、坚持深入交流互访,解决了“交得上心”的问题
领导干部接访群众来访,最能体现群众工作的方法和艺术。通过深入推进各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我们做好了在经常性对话中亲近群众、在零距离交流中融入群众、在转作风过程中植根群众。一是实现结对互访。各级部门以“一帮一”的结对共建形式、广大干部以“一对一”与群众结亲认亲的形式,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嘘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工作推不动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说群众广泛认同的话,讲群众能够接受的理,办群众普遍欢迎的事,推动干部作风在一线养成,形象在基层提升,思想在相互交流中产生共鸣,问题在相互交流中得以解决,感情在相互交流中得到融洽。二是加强对话互访。联点驻村的干部定期邀请企业代表、致富能手、种养大户、老党员、老干部、楼栋长、困难户、拆迁户、上访户等,以召开群众大会、村(居)民座谈会、对话会、恳谈会等形式,干部(社区)为抓手,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与心交流,增进了互信、融洽了感情。截止目前,全市已组织召开群众大会4000余场次,召开村(居)民座谈会8500次,收集各类问题50395个,征求意见建议38925条。三是利用网络互访。各县(市区)开通了网络民情“直通车”、官方微博、互动群,建立了电子智能民情台帐,为人民群众反映诉求、参政议政开辟了新渠道,把传统接访下访形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以便捷化的服务赋予了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新的生命力。
通过开展“一推行四公开”活动,全市上下形成了群众诉求有人听、群众困惑有人解、群众事情有人办、群众难事有人帮的喜人局面。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关键是要树立群众观念、维护群众利益、改善公共服务、建立长效机制,认真听取群众心声、主动化解群众怨气、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才能真正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