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2023年推进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2023年以来,区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规范和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持续推进法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现将推进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法治建设工作情况及成效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的重大决策部署,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减税降费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对新开办企业的支持力度,持续落实减免企业印章费用措施。同时,要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渠道发布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企业辅导解读力度,使企业能够简便享受减税降费的优惠政策。截至2023年10月,赠送1100家新开办企刻制印章费用272800元。

2.全面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聚焦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积极推行企业开办注销、不动产登记、招工用工等高频事项集成化办理,进一步减少办事环节。依托广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构建统一的电子证照库,明确各类电子证照信息标准,推广和扩大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等应用,推动实现更多高频事项异地办理、“跨省通办”。

3.推动政务服务区域通办。推进政务服务异地办理服务模式改革,打破传统属地管理审批模式,通过属地和异地相互委托或授权,实现异地办理,切实解决了办事群众“办小事、跑远路”的问题,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我局设立“通办”专窗,将涉及自治区事项941项、跨省通办事项356项、同城通办事项675项进行“一窗受理”。截至目前,区“同城通办”办理6302件,“跨城通办”办理1316件,“全区通办”办理988件,“跨省通办”办理777件。同时探索推进“跨省通办+套餐服务”“跨省通办+承诺审批”等“跨省通办+”模式,发挥改革政策叠加效应。

4.推行政务服务体验官活动。根据《市行政审批制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务服务体验官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以优化政务服务便民化为目标,邀请了企业负责人、办事群众等相关人员组成政务服务体验队伍,旨在通过实际操作网上办、自助办、异地办等服务流程,以办事者的角度,从易用性、高效性、智能性等多方面找问题、提建议,建立体验、评价、反馈、整改、核验全流程闭环工作模式,不断提高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体验感和获得感,推动政务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三)推动政务服务“三化”建设,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1.深化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标准化。依托“桂通办”平台,按照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五级十一同”的要求,督促县区各政务服务单位及时更新清单事项,保证事项清单标准化,逐步推动实现同一政务服务事项跨层级、跨区域“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2.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改革。进一步深化镇(街道)“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改革,不断提升基层便民服务水平。在2022年基础上,动态调整乡镇(街道)“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共85项,同时推进乡镇(街道)电子印章申领,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无纸化”办理水平,推动更多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目前我区14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服务)电子专用章申领率达100%,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

3.规范政务服务窗口设置和业务办理。持续深化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一窗受理”改革,按照现有领域划分做好窗口建设,全面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模式。依托首席代表会议、年度考核等手段,督促政务服务中心各窗口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严格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政务服务制度,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

4.积极推进电子印章的申领和互信互认。配合完成了市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与广西统一企业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对接互信互认,并在测试环境完成互信互认联调工作。截至目前,我区共向市申请制作了64个政务服务电子印章,政务服务电子印章已被调用6万余次。

(四)深化“互联网+监管”,持续提升监管水平

1.提升监管精准化水平。以数字化为手段,我局积极探索和完善“互联网+”与部门监管业务的深度融合,建立覆盖全区的监管事项体系,推进各领域“智能化监管”建设,努力创新和完善监管方式。按照“五个统一”原则,全面提升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联合监管工作水平,促进政府监管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实现对监管的“监管”。截至目前,我区“互联网+监管”系统智能监管风险预警认领和线索146条,处置率100%,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2.持续用好“好差评”评估系统。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支撑构建新型服务评价体系,持续推进智能评估评价模型的运行成效。根据《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修订我区的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升级考勤管理系统,修订评先评优办法,规范政务服务大厅管理。落实“好差评”工作制度,完善“好差评”管理体系,提升线下线上“主动评价率”,以群众评价规范政务服务行为,严肃窗口工作纪律,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意识。2023年以来,我区收到群众、企业评价570239次,五星评价569984次,四星评价209次,三星评价46次,群众、企业满意度99.96%。

(五)加强政务大厅管理,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1.持续开展业务学习。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学习计划,重点学习优化营商环境、“微改革”举措等相关文件,不断加强理论指导实践能力,切实提升办事效能。强化“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学习,确保各项制度入脑入心。2023年以来,共组织各窗口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10余次。

2.加强窗口工作人员管理。坚持“高效、便民、规范、廉洁”的服务宗旨,推行日巡查、周分析、月考核、季评分、年总结制度,按季度评选“流动红旗窗口”评选活动,并在政务服务大厅公示,引导窗口人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高效服务、主动作为。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组织保障。坚持党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绝对领导,提高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严格执行向区委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制度,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调研、督查和考核工作,确保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真正成为一项硬标准、硬要求和硬约束。

(二)集中审批权限,构建高效率审批通道。简化群众、企业的办审批程序,把各审批单位之间的办事程序和材料流转和审批制度合并,以达到便民的目的,实现拿一份材料解决多个问题,即让各个部门在区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的协调下,将政务服务效率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完善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智能审批服务。整合各部门已有平台,打破各部门间的条条框框和壁垒,加快打造政务信息一体化平台,除了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外,所有信息都能在平台上共享,依托政务一体化平台,将依申请权力事项纳入政务中心集中办理,加快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实现100%网上可办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