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谋划
按照《关于做好今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谋划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局实际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工业运行监测调度,确保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一是围绕“保运行、稳增长”总思路建立监测分析机制,成立工业经济运行精准帮扶工作专班,紧盯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要素,分县分行业监测调度工业运行,适时开展复工复产日监测、日调度、日通报,全力稳定工业大盘,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二是深入开展“千企帮扶”、“助企纾困解难达效”百日攻坚、局机关干部包片包县等活动,通过包联帮扶共帮助企业解决原料、用工、销售、运输等各类问题***余个。三是强化规上工业企业培育,截至目前,预计1-11月份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家,其中,新投产入统企业**家,预计全年净增规上企业***家以上。四是统筹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制定《***市精准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运行工作方案》等多个专项文件,为企业核发电子通行证***余趟次,发放市域内通行证***余张,向省工信厅筛选上报了***家白名单企业,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稳定运行。
(二)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继续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和用地3亩以上的规下工业企业中开展亩均评价工作,制定了《***市2022年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办法》,按照应评尽评的原则,对全市***家企业科学进行评价,全市参评企业中,a类企业较去年增加**家,达到***家,b类企业较去年增加***家,达到***家,c类、d类企业分别减少***家、***家。《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突破口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工作经验被评为2022年全市“改革领跑者”。1-11月份,按可比口径计算,全市亩均税收***万元,同比增长***%。二是大力推进工业和技改项目建设。与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绩效激励措施》,对企业当年技改投资达到一定规模的,环保绩效按高一级绩效管理,全年***家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筛选***个项目列入2022年重点工业技改项目计划,在资源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上给予倾斜。****高精度电池辊压机项目等***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工业和技改投资项目暨千项技改项目计划名单,数量居全省第*位;***一次性高级pvc手套项目等**个项目获得省工业转型升级(技改)“百项示范”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资金支持共计***万元,项目数量和资金额度均居全省第**位;****高温合金材料项目通过国家工业强基工程项目验收。三是稳步推进“三个一批”。清单内****家企业,已淘汰关停***家,完成率100%;已搬迁入园进区**家,完成率***%;已就地改造提升***家,完成率***%,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四是持续提升设计创新能力。今年以来,积极组织工业设计类项目推荐工作。****工业设计中心于今年被认定为2021年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获得省级资金支持***万元。***自行车工业设计项目等全市**个工业设计成果转化和购买工业设计服务项目获得省级资金支持***万元。12月,今年省第二批工业设计项目已于省工信厅网站公示,我市***家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多功能泡沫消防车等**个工业设计成果转化和购买工业设计服务项目入选2023年省工业设计发展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名单。***等*家企业获评市级工业设计中心。
(三)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持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印发《***市数字赋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倍增推进工作方案》。二是开展培训活动推动数字赋能。组织召开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推进会之数字赋能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提升会议,赴****等县开组织开展“百场万家”公益服务活动之中小企业数字化特色专场服务,对****等细分行业进行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案例分享。三是加大项目建设,**个项目列入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重点项目,**个项目列为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试点项目。规上两化融合企业上云实现100%全覆盖。四是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2022年1-10月份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同比增速***%。五是推进dcmm评估贯标工作,我市被列为省dcmm评估贯标试点地区,目前已有**家企业通过评估贯标。六是组织企业线上参展2022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制作vr展,参加云上展厅,制作数字赋能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视频宣传片,数博会上发布项目**个,总投资***亿元,签约和达成合作意向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教育机器人生产项目在主会场开幕式签约。
(四)大力推进延链强链补链,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一是以**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优化升级为重要抓手,实行“链长+链主+专班”工作机制,大力开展特色产业“六提升两优化”提质升级行动和持续开展**项赋能行动,市县领导包联特色产业集群全覆盖,1-10月份全市**个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新华社、经济日报等多家重点媒体报道经验做法。二是印发《***市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工作方案》,大力实施企业上市、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强链补链、金融助力、特色提升六大行动,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家,数量居全省第*。三是加大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开展“一起益企”服务活动,线上线下培训中小企业***余家,打造*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家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业示范基地,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家(第二批***家进行拟认定名单正在公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家。**个省级“专精特新”骨干创新发展项目、**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项目获省支持,数量均居全省第*。人民网、经济日报等多家重点媒体报道我市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经验做法。
(五)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工业生态绿色发展。一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工厂实现100%全覆盖。***公司等**家企业被评为2022年度省级绿色工厂,数量居全省第*;***公司再生涤纶短纤维被评为省级绿色设计产品。***二氧化碳捕集项目被认定为2022年省工业绿色发展示范项目,获省***万元资金支持。推荐****等*个项目申报2023年省工业绿色发展示范项目。二是推荐****、****公司等*家企业申报2022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三是大力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推荐申报国家级单项冠军*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家,国家、省正在评审中。四是积极培育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2022年我市推荐***、****等***家企业**个产品申报省级首台(套)产品,经省厅组织专家评定,我市**家企业**个产品通过评定,进入公示,公示产品数量并列全省第一。
(六)全面加强所属产业管理,大力推进重点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组织***开展工信部2022年纺织服装设计园区试点复核和示范申报工作,****成功入选工信部纺织服装创意设计示范园区(平台)名单(第二批)(全国共*家,全省仅此*家)。二是推进我市服装品牌建设,***公司列入工信部重点培育纺织服装百家品牌名单(2022版)制造品牌重点培育名单(全省共*家),****列入区域品牌重点培育名单(全省共*家)。三是推进化工园区认定工作。推进****等化工园区申报省级化工园区,****园区被认定为省化工园区(第*批)。四是推进化工重点监控点认定工作。先后开展了我市第二批和第三批化工重点监控点认定工作,新增*家企业通过认定,累计**家企业认定为化工重点监控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五)以亩均税收提升为核心,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继续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强力推进集约化发展,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是严格执行差别化政策。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重点保障a类企业要素需求,严格运用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倒逼低效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结构优化、效益提升。三是培树领跑者先进典型,通过腾龙换鸟法、机器换人法、品牌增值法、设计赋能法等,全面提升参评企业质效,力促亩均效益再提升。
(六)以信息化手段为引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一是持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指导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项目建设,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级项目库。大力实施数字化改造提升项目,引导特色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实施1至2个数字化改造提升项目。二是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重点项目,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三是打造一批产业智能化项目。引导鼓励企业利用5g、云计算、物联网等进行智能化改造,筛选一批智能制造集成商、标杆企业、优秀场景、示范工厂,打造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新引擎、产业和人才聚集的新磁场。
(七)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引领,全面加强行业管理水平。一是实施工业低碳和绿色制造工程。抓好工业企业“双碳”工作,推进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开展绿色工厂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工作。做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创建工作。二是加强行业规范管理。落实国家、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规范条件,组织符合规范条件企业积极参加准入公告申报。严格落实国家、省产能置换政策,严控水泥、平板玻璃产能。三是指导水泥熟料企业制定错峰计划,组织实施水泥生产企业错峰生产,助力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四是继续推进省级化工园区和化工重点监控点认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