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金融危机研讨会演讲稿
全球金融危机演讲稿
经济危机早已笼罩全球。中国虽不像欧美那样陷入全面的金融恐慌,但我们面临的问题却绝不是那么简单的。
其实我很庆幸,欧美在这一时刻发生了这样一场经济危机,这不但使中国经济在挤掉自己泡沫的时候在国际上不会太被动,也使中国的很多问题有机会尽早暴露出来,而不至于使它病入膏肓。
中国经济有自己的问题,这不管欧美是否陷入次贷危机,它总是要爆发的,而且时间就在近年。中国的问题表面上看是房地产价格过高,热钱涌入等等,但这实际上是一个系统问题。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下面我把这一系统各个环节的问题列出,并提出一些理想主义的解决方案,我深知这一方案很难实行,但也深信,如果能实行,必然能够解决中国的经济困境。欢迎大家参考、指正。
1、先从房地产说起。中国的房地产过热,不仅仅是开发商的问题,开发商在其中只是起到了部分的作用。前阵子网上流传这一篇郎咸平教授的讲话稿,对我深有启发,由此也产生了许多的想法。按照我理解的郎教授的发言,中国的房地产之所以产生如此多的泡沫,一方面,开发商哄抬物价肯定是有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市场上有大量的资金注入房地产行业。这些资金的来源,有政府投资,有银行投资,但是,更重要的是从制造业流入的资金。制造业的资金怎么会大量的流入房地产呢。为什么他们不用于自己的扩大再生产呢。按照资本运作的理论,资本只会流向利润更高的行业,正是制造业近些年的低迷、亏损以及房地产的超额利润,吸引大量的资金从制造业转移到房地产,其结果,一方面推高了房价,另一方面,使制造业陷入更深的泥潭之中。所以,郎教授提出了“斩断工商业链条”这一概念,对中国来说,这就要通过引导、限制等种种措施,使制造业的资金留在制造业。只有这样,房地产行业才会失去最大的热钱来源,才会有真正调整的动力。
此外,这还会造成一种好处。近期,国家开始收紧房地产政策,于是,有相关利益者就出面恫吓:房地产下跌会严重的拖累中国的gdp——一般认为,中国的gdp增长如果低于7%,将会严重影响就业和全国的生活水平,从而造成社会动荡。但是,如果房价下跌的原因是由于制造业资金的撤回,那制造业的增长将会抵消掉房价下跌的损失,中国的经济不会出现滑坡。
当然,即便房价的下跌是由于危机或者政府的调控,即便制造业的资金陷在房地产市场不能自拔,沃野并不认为“严重拖累经济增长”的情况会出现。因为,虽然房地产的低迷会拖累经济增长,但社会在房地产市场省下的资金会投入消费市场以及其他行业的投资,从而带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增长,这些增长,往往也能抵消掉房地产下滑的损失。
2、制造业是这个链条上的第二个环节。前面说到,如果能将制造业的资金从房地产市场撤出,这会对中国的经济带来最大的好处。但是,制造业的资金如何才能撤出。依靠政令。那是不可能的,即便近期政府通过一些手段将制造业的资本剥离房地产市场,等经济好转以后,它们还会回去,这又会造成另一个死循环,治标不治本。真正重要的手段,是将制造业的利润和房地产市场的利润加以平均,只要投资制造业能够获得不少于房地产的利润,那制造业的资金就没有理由不留在本行业内了。
但是,提高制造业的利润并非简单的事。中国制造业,虽然也是由面向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部分组成,但是,面向国际市场占了6成以上,且多是低水平、低附加值的加工业。如此,中国制造业就很难保证利润。
对外,欧美发达国家对产品的高要求显著地增加了成本,各种贸易保护政策使中国企业处处受制,且产品的多数利润被拥有技术的外商剥走,加上人民币的升值,中国企业只能惨淡经营。美国的金融问题从xx年初露端倪,xx年、xx年逐渐显现,至xx年全面爆发,并波及世界,使得世界对于消费品的需求显著下降;再加上不合时宜的三鹿奶粉事件,使得中国制造的形象蒙受损失,可以说,近些年来,中国的制造业一直处于寒冬之中。
对内,新三座大山(教育、医疗、住房)的压迫,使全国百姓的消费能力降到了最低,人们再没有什么能力去购买除生活必须以外的产品和服务。即便有(往往是一些中高收入者),随着进口商品的平民化,人们也更愿意购买质量更好,技术含量更高的进口商品。于是,中国的制造业也很难在国内求得发展。
那么,问题如何解决呢。我认为,一下两条线应该并重。
a、政府出面建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重建医疗保障,改善教育,彻底消灭新三座大山,使居民的消费能力得到解放,这是重中之重。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政府的税收,在够用的基础上微有盈余才是最好的,可是今年上半年的万亿盈余,可算不上“微有”,对社会资源的如此浪费,希望在日后不会看到„„
通过以上几条,我们可以看到,所有这一切都处于一个闭合的链条之中,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我们不能简单的通过调整其中的一两个方面来解决当前经济中遇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市场的主动调控,更需要政府下放资源。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30年前的问题早已不再困扰我们,可以说,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面临着新的矛盾,只希望当权者能够迅速转变观念。目前我们能够依稀看到一些利好的信号,希望它们能够发挥作用,真正改善中国的经济。
人们常说,20年前的日本,xx年前的亚洲四小龙,都在做着和现在的中国差不多的事。但是,现在的日本,是一个技术高度发达,自主研发型的经济体,亚洲四小龙也都不同程度的走在创新型经济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因为领先者曾经与我们一样而沾沾自喜,我们当想的是,既然日本用了20年走到今天,我们如何确保中国在20年后,经济的“质”而不是“量”,至少不低于日本今天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