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和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考察报告
4月19日,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在副主席毕玲的带领下,赴太湖县考察文化产业发展和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情况。考察组一行在太湖县政协副主席戴佳明的陪同下,先后参观考察了五千年文博园、图书馆和小池镇农村信息共享工程,听取了相关单位负责人的经验介绍。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太湖县文化产业和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太湖作为集山区、库区、革命老区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既没有明显的矿产资源优势也没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但太湖紧紧抓住文化之邦、名人故里、禅宗之源、戏曲之乡、红色热土这些特色,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文化强县、旅游兴县”的目标,积极加大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投入,丰富文化惠民工程,推进了“文化旅游一体化”的进程,有效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20**年,为纪念赵朴初先生,太湖县委、县政府斥资兴建了占地23公顷、总投资2900万元的赵朴初文化公园;引进了省“861”文化产业项目、国家重点文化产业示范项目,总投资18亿元的文化艺术博览园建设工程,一期投资7.2亿元的五千年文博园已建成投入使用,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民间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前,该县已形成县设中心、15个乡镇建站、174个村有播放点的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在全省率先建设了10个村级电子阅读室,并被评为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示范县。“十一五”期间,太湖实现旅游总收入近4亿元,“十二五”末,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6亿元,文化产业收入占全县国民经济总收入比重超8%。太湖县在推动文化产业和事业发展方面的主要做法可以归纳为“六个平台”建设:
1、挖掘资源优势平台。为发掘深厚的文化底蕴,该县除安排专门班子整理、搜集资料外,还借助民间力量,抢救性挖掘佛教文化,整理佛教瑰宝,恢复、开放各类历史文化遗迹。同时还大力培育文化艺术组织,把文化艺术触角伸向社会每个角落。目前,已成功编印《太湖禅宗》、《潮起花亭湖》等书籍画册60多本,重整、重布了蔡家畈古民居、晋熙老街、赵朴初纪念馆等文化古迹,成立了涉及诗歌、戏曲等类别的文艺团体20多个,引导组建了不同形式的“草台班子”,全面展现了太湖文化底蕴,为太湖文化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构建政策扶持平台。太湖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城湖一体”、“文化旅游一体”的发展理念,把“三产兴县”置于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聘请专家编制了《太湖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花亭湖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出台了发展文化旅游的优惠政策,其中文化艺术博览园项目,就是政府采用工业用地成本价安排1200亩土地建成的。20**年,文博园吸引到赵泰来艺术馆和国家级花馆加入,太湖县政府当年给予5000万元的奖励,这在太湖县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3、搭建重点承接平台。在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太湖县委、县政府集中力量重点抓好“三园一区”建设。“三园”即五千年文博园、赵朴初文化公园、红色文化公园;“一区”即花亭湖旅游文化开发区。大力扶持五千年文博园建设,加快赵朴初文化公园扩园升级进程;同时,按照城湖一体、文化旅游一体的理念,规划建设一个10平方公里的集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交通转乘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开发区。积极规划建设以烈士陵园、胡氏新祠为主体的红色文化园。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方面,选择了10个基础较好的村重点建设电子阅览室,配备数台电脑并由大学生村官负责管理维护。通过电子阅览会为村民提供文化科技、生产生活的便民服务,为外出务工人员与留守亲人提供视频见面服务,引导留守妇女通过网络丰富文化生活,逐步消除城乡之间“数字鸿沟”,缩小城乡文化差距。
4、打造产业聚集平台。把文化旅游产业这一现代服务业龙头作为重要的承接产业来抓。围绕五千年文博园、农博园建设,重点发展文化博览、影视制作、民间工艺品生产等文化创意产业;围绕文化旅游开发区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等文化服务性产业;围绕花亭湖风景区、赵朴初文化公园建设,大力开发名人故里游、古镇名居游等旅游文化产品;围绕“全国南北库钓”、“江苏美女车手大赛”等节会,发展文化节会产业。目前,已形成山水旅游和水上娱乐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佛教文化旅游、文化和名人旅游、生态农业旅游、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等“七大旅游基地”,基地建设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平台成效初显。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4、挖掘优势,积极打造天长特色文化品牌。建议加大特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大力实施精品工程。不断推动郑集文化产业园、永丰胭脂湖项目和冶山金牛湖天长地久文化创意基地的建设,形成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突出发展已成雏形的杨捷将军墓、铜城普济桥等地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重点打造秦栏孝子坟,建孝子祠和孝子广场。积极打造节庆文化,继续举办“茉莉花”体育节,积极谋划举办“孝文化”节。组织专家对我市具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生产进行专题研讨论证,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开发项目,通过开发生产一系列具有特色文化的旅游产品,打造天长品牌,把人文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5、整合资源,以“美丽镇村”建设为依托,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建设。建议参照太湖县做法,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和中心村文化活动中心,对中组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文化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工程以及广电总局的农村电影放映等工程进行整合,形成合力,为农民乐享“一站式”文化体验提供基础条件。同时,依托“美丽镇村”试点建设契机,在中心村建设电子阅览室,充分发挥其便民服务功能,以信息化引导“美丽镇村”建设,使群众共享信息成果,让“美丽镇村”建设穿上“信息时装”、“文化彩衣”。
6、健全机制,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建议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立与社会结构变动相适应的流动制度、与文化的创造性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设立文化创作奖励基金,鼓励文化工作者钻研业务,多出作品,多出精品。强化人才引进机制,有计划地吸引市内外优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建议建设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利用职教中心资源,增设文化产业方面课程,培养熟悉市场经济规律,具有创新能力、营销等能力的复合型文化人才,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