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民族特色 推进信息惠民
第一篇:突出民族特色推进信息惠民突出民族特色推进信息惠民
本刊讯2015年4月25日,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学术交流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召开。来自广西、内蒙、西藏、宁夏、新疆、青海等地卫生信息中心负责人和卫生信息化工作者以及企业代表200人参加了会议。
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侯岩、四川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沈骥、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彭杰、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监督中心党委书记兼主任陈锐、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副会长云秀梅、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郁德水、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副会长伊丽苏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信息中心主任朱佳卿、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建平、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副会长南俊华等领导出席。
信息化对民族卫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郁德水代表李德洙会长对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说:目前,我国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成立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显得格外重要和及时。这标志着我们有了一个可以依托的平台来推进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工作。专委会一定能助推全国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升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感受。
郁德水在讲话中指出。发展民族卫生信息化,需要我们围绕民族卫生特色做一些研究和探讨,如民族地区的软件、语言问题,标准规范、安全规范以及人才培养等。信息化专委会在这几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合作空间。要把民族医药、民族医疗融入到信息化中去;要通过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专家团队力量,把各民族好的经验、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推广推进;把发达地区好的项目、好的技术引到民族地区,促进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的发展。
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侯岩司长致辞中指出,加强民族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探索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落实人口健康信息化总目标,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重要举措。民族地区发展信息化面临信息意识薄弱、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等困难。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上存在规模小、地域分布不均衡、信息资源缺乏多样性、现代信息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等问题。侯岩司长衷心祝愿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和各有关部门紧密合作,扎实做好自身特色工作,为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发展做出贡献。
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工作重点
大会选举产生首届专委会领导机构,南俊华当选主任委员,毛保峰当选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甘华平等多位专家当选副主任委员。
侯岩司长对专委会寄托了很大的希望,并对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她要求,一是积极开展相关的探索和研究。从顶层设计抓起,按照横到边、纵到底,互联互通,全方位、高质量,重服务、强管理、提升治理的基本原则要求,加快建设。民族地区要了解并促进国家标准落地,抓试点示范。发达地区有很好的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经验,不要再从头摸索。要充分把发达地区好的项目、好的技术引入民族地区,促进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的发展。二是突出应用,开展大数据惠民服务。加强大数据信息标准建设,逐步建立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安全便捷的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信息网络,从而提升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感受。民族病、地方病防治要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利用大数据新技术促进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研究,着力构建完整、高效、集成的民族卫生信息服务体系。利用互联网思维推进民族传统疗法(即祖传疗法、秘方)的发掘、整理、传承与推广。促进民族卫生健康大数据集成应用,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民族特色医疗服务。还可以为在“一带一路”大战略中医疗卫生信息资源互联共享做出贡献。三是注重信息安全,健康医疗涉及居民隐私和国家安全,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注重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切实提高安全防护能力、隐患发现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专委会主任委员南俊华在大会上对专委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五点希望:一是要加强专委会的组织机构建设,积极发展会员、完善专家队伍;二是要充分发挥专家技术团队作用,结合社会力量,研究和指导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三是要加强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顶层设计,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四是要开展卫生信息惠民,为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五是要组织参与国际、国内卫生信息化交流与合作,开展卫生信息化学术交流和专业技术与知识的咨询服务工作,开展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理论研究。
“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扶助工程”正式启动
为深入贯彻医疗体制改革,配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依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通知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关于卫生信息化资源配置规划的要求,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联系各界人士和行业企业,开展“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扶助工程”,支持与推动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
工程的宗旨是加快推动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数据共享,提升卫生管理和医疗服务水平;加强民族地区信息化人才培训,提高卫生信息化服务能力。工程扶助对象是面向民族地区各市、区、县卫生局和各级医疗机构。
为推进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专委会在大会上正式启动“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扶助工程”,该工程将联合各方企业,面向民族地区医疗机构提供各种形式的捐助和扶持。专委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和相关企业踊跃捐助,为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增添力量。
会上,上海融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向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事业捐赠价值3000万元的软件。
到会的有关领导还有。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常委郝富秘书长、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信息处肖辉处长、国家卫生计生委监督中心信息处曹丽萍处长、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许应林、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副秘书长刘绍卿、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副秘书长毛保峰、北京大学医学信息中心雷健波教授。
第二篇:加快推进“法治惠民”***加快推进“法治惠民”
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委属各科室、各相关企业: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我国将通过实施就业服务信息惠民行动计划,建立更加方便快捷、覆盖全国的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数据库,制定就业信息服务标准,鼓励职业中介机构和相关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广泛参加,推动就业信息全国联网,面向各类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开展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职业指导、就业失业登记和享受政府网上经办服务,创造平等就业机会。
另外,我国还将实施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惠民行动计划、养老服务信息惠民行动计划、公共安全信息惠民行动计划、社区服务信息惠民行动计划、家庭服务信息惠民行动计划、信息惠民综合试点行动计划。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认为,上述信息惠民计划有助于破解民生领域公共服务资源短缺失衡、区域城乡差距扩大、均等化普惠化水平不高等老问题。国家通过信息化带动和促进民生领域跨越发展,有助于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品质公共服务,提升均等化普惠化水平,对改善民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