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以信息化为主导的军队现代化建设
——学习江泽民军队信息化建设论述
沈光芹
【原文出处】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沪)2004年02期第26~29页【作者简介】
沈光芹,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训练部副教授。上海200433【内容提要】
江泽民关于军队信息化建设论述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新发展。江泽民论述了我军信息化的总体建设方向和思路。信息化是军队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军队向信息化军队转型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信息系统建设、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信息战建设都是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信息化同时涉及到军事理论创新、编制体制调整和教育训练改革;坚持跨越式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关键词】
机械化/信息化/现代化
江泽民关于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论述,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创新发展,是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的论述,确立了我军信息化的总体建设方向和思路,明确了我军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途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科学的指导性,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我军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1989年,江泽民主持军委工作后,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军事变革日益兴起,新的战争样式和作战方式不断出现,世界强国纷纷进行军事战略调整。面对这样的形势,江泽民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邓小平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原则,根据变化了的历史条件和情况,提出了具有独特战略思考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我军信息化建设理论,指明了我军新时期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江泽民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广泛进入军事领域,正在引发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军事变革。发达国家都把信息化作为新世纪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可以预见,信息化战争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战争形态。(注: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第472-473页。)江泽民的论断,揭示了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新世纪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要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江泽民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军事技术形态出现又一轮“时代差”。历史上西方列强以洋枪洋炮对亚非拉国家的大刀长矛的军事技术优势,正在转变为发达国家以信息化军事对发展中国家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的新的军事技术优势。江泽民的论述告诉我们,如何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紧迫问题。
就我国来说,江泽民指出,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这为我军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必须乘国家加快社会信息化之势,在加强军队机械化建设的同时,“加快军队信息化建设。”(注: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第473页。)
江泽民论述了我军信息化建设的根据和基础,同时也指明了我军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简略地说,就是要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
首先,从军队根本职能或军事斗争准备来看,军队信息化建设是要提高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防卫作战能力。江泽民说,人类战争在经过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几个阶段之后,正在进入信息化战争阶段。信息化可能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特征。能否适应世界军事这种新的发展趋势,把我军的质量建设搞上去,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注: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第287页。)没有信息优势的军队难以打赢未来战争。过去我们讲陆、海、空一体,现在已经是陆、海、空、天一体了,特别是争夺信息优势、取得制信息权将成为作战的重心之一。江泽民的讲话表明,进行信息化建设,就是要提高我军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作战能力。信息战斗力在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据说,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先后使用各种卫星90余颗。这些卫星每天经过伊拉克上空十余次,并与各种预警机、侦察机以及地面侦察装备联网,构成全天候、全时空的立体侦察监视体系。精确制导武器已成为美军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体。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共投放各种精确制导武器15000多枚,占总投弹量的68%。
其次,从军队建设来看,军队信息化建设是要实现军队形态的信息化。江泽民说,我军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目前以机械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化任务还没有完成,又面临着机械化战争正在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严峻挑战。但是,在21世纪前50年,“我军必须完成向机械化、信息化转变的历史任务”。(注: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第355页。)江泽民还主持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就是说,在2010年之前,要力争建成一个能满足主要作战方向需要的精干有效的装备体系,基本实现武器装备机械化、体系化和部分信息化。2010年以后,进一步加大投入,重点加强装备的信息化建设,使总体水平有一个较大的跃升,202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即争取用20年基本实现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机械化,使信息化得到较大发展。尔后再经过30年,完成向信息化军队的转型。江泽民的论述和部署,指明了新世纪我军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使“军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注: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第299页。)军队形态信息化的主要标志是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主战武器装备,信息力成为军队战斗力的核心,信息作战成为战争的重要作战样式。军队形态信息化不是某一要素、某一领域的信息化,而是军队形态整体的信息化,包含军事人员信息化、武器装备及战场信息化、军队体制编制信息化、军事理论信息化和军事活动信息化等多方面内容。江泽民指出,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带来了众多的智能化武器装备、使各种武器装备和作战单位联结成一个有机体系,同时要求军队组织结构也相应进行变革。(注: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第299页。)他强调,信息化对军队建设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必然给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带来深刻变化,我们也必须进一步思考和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由这些论述可见,我军的信息化建设,是要实现整个军队形态信息化,目前,要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的任务是多方面的。
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任务
十多年来,江泽民对我军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对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作了大量的论述,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建设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武器装备是应付未来战争的基础。现在许多国家都在加强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建设,但做法不尽相同。美国的做法是全面铺开,谋求全面优势。英、法、德、日的做法大体是奋力跟上,谋求局部优势。俄罗斯的做法是重点发展,谋求独特优势。印度的做法是自制为主,争取不落伍。面对世界上武器装备信息化趋势,江泽民指出,要千方百计把我军武器装备搞上去。努力提高武器装备的高科技含量。要致力于武器的电子火控系统和作为战场神经中枢的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同时对现有武器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发优势。(注: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第473页。)这一指示要求我们,应充分利用当今信息技术,着力研制武器装备的目标探测、火力控制、通信联络等系统,将这些信息系统与机械系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自主创新,生产我军新一代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努力在信息化弹药、信息化作战平台、专用信息战武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代差”。同时,也要重视对现有机械化武器的信息化改造。其实,全部采用先进的作战平台,既不经济,也没有必要。美军的b-52战略轰炸机,是20世纪50年代服役的,物理性能并不出色,但加装信息系统和信息弹药后,其作战效能较之新型轰炸机没有多大差异,在伊拉克战争中,多次圆满完成任务。美军利用激光制导装置对常规无制导炸弹进行改装,结果在价格上仅为空地导弹的1/5,巡航导弹的1/10,精度却相差无几,命中率高达90%。我军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建设应把创新和改造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第二,调整机械化时代的军队体制编制。江泽民在1998年的军委扩大会上指出,现有的机械化军队的编组方式,是与工业经济时代相适应的,随着军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方向发展,要求军队组织结构相应进行变革。(注: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第299-300页。)2002年底,江泽民进一步明确指出,要以提高军队信息化作战能力为目的,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要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指挥灵便,体现精兵、合成、高效的原则,“要把重点放在结构调整和指挥体制改革上,增强部队联合作战、机动作战和执行多种任务的能力。”(注: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第249页。)江泽民的论述反映了世界军事变革的趋势。目前,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优化军队内部结构,普遍提高军队的高技术含量,在适当压缩陆军规模的同时,增大海、空军比例,大力加强航天部队、战役战术导弹部队、陆军航空兵、电子战和特种部队等技术密集型军兵种建设。在作战编成上正向高度一体化、模块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可根据任务随时进行混编、改制,并可在遭受损失后迅速重组。军队规模大幅度缩小。重型机械化集团军将被小型、多功能、灵活编组的旅营部队所取代。多层次树状指挥体制正在被扁平网络化指挥体制所代替。我们应借鉴世界各国军队的改革经验,按照便于信息快速流动的思路,优化部队的编成和结构,调整官兵比例、机关和部队比例、作战部队与非作战部队比例,努力改善宏观结构,实现作战力量的整体优化。
第三,加强信息化战争和信息化军队建设的理论研究。信息化作战与传统的机械化作战相比,有着重大的区别甚至本质的差别。从打击目标看,信息战战役主要不是打击敌方的兵力集团和作战平台,而是打击支撑敌方社会生活和军事体系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从作战手段看,信息战战役以运用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实施的“软”打击为主,配之以精确的节点式“硬”打击;从作战目的看,信息战战役的目的不是要实施占领或控制物理空间和物质资源,而是通过破坏和控制信息资源,瘫痪敌方的社会体系和军事体系,瓦解敌方的抵抗意志,迫使敌方的决策者屈服。面对军事变革和信息战的新情况,江泽民指出,要重视军事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他说,先进的军事理论是军队建设得以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战争的重要制胜因素。应对新形势,我们一方面必须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另一方面必须努力创造具有我军特色的信息战理论。要根据战争形态的变化,研究克敌制胜的办法。就是要掌握特点,探寻规律,制定对策,发展战法。
第四,培养大批新型军事人才。江泽民指出,在未来的信息化战场上,知识将成为战斗力的主导因素,敌我双方的较量将更突出地表现为高素质人才的较量。面向21世纪,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历史任务。江泽民的论述提出了军事人员信息化的要求。在信息战中,军人对信息的获取和运用能力成为军人素质的重要标志。对中高级指挥控制人员的素质要求有了深刻的变化。一要具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体的多维知识结构,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指挥系统设备,利用各种战场资源,进行战役筹划、作战模拟和战役决策,转变机械化战争时期围着沙盘论战法、指着地图下决心的决策模式。二要具备以信息战理论为基础的军事素养。能够运用和发挥电子战、网络战、情报战、心理战、宣传战等信息作战样式及作用,使之与火力战配合,整体谋划战役作战。三要具备驾驭以信息作战为核心的联合作战能力。未来的信息战是诸军兵种参加的联合作战,是体系与体系对抗,指挥人员要善于运用信息流控制火力流、人力流、资源流;以指挥控制体系驾驭情报体系、作战体系、保障体系,从而形成整体联动机制,在体系与体系对抗中夺取主动权。当然,我们还必须加紧培养信息专业人才,我们要有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人才、信息技术应用人才、信息系统维护与管理人才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宏观管理的决策人才。
第五,探索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江泽民指出,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我军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江泽民主持制定的军队建设总体思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打赢”提供动力和保证。在军队转型过程中,会带来大量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战中也有其作战功能。思想政治教育面对信息战给现代战争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深刻变化,要引导部队打破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树立信息作战新观念。一要树立信息是重要战斗力的观念。近几场局部战争证明,信息已经成为战斗力生成的关键因素,离开信息,无法有效组织兵力、火力和机动,难以形成整体作战能力。二要树立信息先行观念。过去打仗要粮草先行,现在要信息先行。信息准备先于其他作战要素的准备,信息行动先于其他作战行动,已成为现代局部战争的突出特点。三要树立信息优势就是作战主动权的观念。有信息优势,部队的数量、规模、时空等方面的优势才有意义,正如江泽民所说,没有制信息权,就谈不上制海权制空权。此外,江泽民指出,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来为传播我军思想文化服务。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加紧学习网络化知识,高度重视网上斗争的问题。我们军队的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群众工作,都应适应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否则是很难做好的。
三、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战争形态发生的根本性转变,江泽民深刻指出,如果我们按部就班地在完成机械化建设后再进行信息化建设,那就会坐失良机,无法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军队建设的步伐,必将丧失21世纪的战略主动权,因此,我军现代化建设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这里,江泽民指出了跨越式发展是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战略目标的道路。
江泽民指出,我们有必要也完全有可能在较高的起点上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建设,要努力跨越机械化发展的某些阶段,也要努力跨越信息化发展的某些阶段,同时,还要吸取发达国家军队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失误的教训,尽可能少走弯路。这段话有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跨越机械化建设的某些阶段。比如,武器装备发展可以跨过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直接研制第三代、第四代主战装备。二是跨越信息化建设的某些阶段。我们现在已有的信息化,一部分进入网络阶段,一部分还处在孤岛阶段,如果在加强网络化的过程中,提高智能化,进入智能化阶段,这就是一种跨越。三是少走弯路也是一种跨越。少走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就能节省时间。这样,走出了被动追赶式发展模式,可以早日进入与发达国家同步发展的轨道。
江泽民还指出,坚持跨越式发展要处理好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关系。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发展,推进信息化和机械化复合式发展。按照江泽民的指示,推进复合式发展,要把握几方面要求,一要讲主导。信息化是事物发展的新质,信息战斗力在未来战争中有突出作用,因此,信息化是主导,要作为发展的重点,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二要讲基础。放弃机械化不符合国情军情,而且信息化也需要以相应的机械化为依托。机械化装备是信息化装备发展不可或缺的平台。信息化程度越高,对机械化平台的要求越高,没有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各种信息技术的优势也就无从形成和发挥。三要讲融合。仅就武器装备系统来讲,信息技术在现代武器装备中的运用,使机械化作战平台在一定意义上具备了如同人的眼睛和大脑的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命中精度和火力攻击效果。同时,信息化武器系统也有弱点,如环节多易受攻击、自身抗打击力和防护力弱等,因而也需要相应的、高性能的机械化武器装备来弥补和保护。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也证明,信息化战争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消除机械化战争的某些特征,但机械化武器装备要充分发挥效能,必须融入到信息化之中。四要讲阶段。开始时,以机械化建设为主,信息化建设为辅,但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在强化武器装备火力和机动力的同时,重点加大其信息技术含量,提高其打击精度、可控性和与其它武器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则要逐渐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缩小机械化建设的范围,最后过渡到以信息化建设为主,实现军队建设的整体转型。五要讲集成。江泽民指出,联合作战已成为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我们要“解决好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问题”。(注: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第412页。)系统集成是通过信息技术解决联合作战信息流通问题的有效办法。其中,武器装备的系统集成,是解决联合作战问题的重要环节,是战斗力的倍增器。前述江泽民讲的信息技术把作战单位和武器联成一体,指的就是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既是贯穿于新军事变革的一条主线,也是信息时代进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它的本意是,把很多军事系统集合成一个军事大系统,用大系统的观点来筹划国防和军队建设。主要做法是,同时建设作战空间预警探测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和精确火力打击系统,并使之实现“无缝隙链接”。通过各级指挥自动化系统,把整个战场上各军兵种的武器系统、作战平台、保障装备联为一体,使战区内成千上万个火力单元和作战部(分)队紧密配合,协调行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军应重点发展武器装备体系的微观信息系统和宏观信息系统,以尽快达到信息化装备的“临界质量”。微观信息系统是武器系统自身配备的、主要用于提供目标位置信息的军事信息系统。宏观信息系统是武器系统之外、对武器系统起控制作用的、主要用于提供指挥信息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或系统。要同步发展武器装备体系的微观信息系统和宏观信息系统,使用共同的软件,使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与主战武器系统互连互通。要特别注重发展预警探测系统和目标数据库的建设,使我军获得掌握战场主动权的信息能力。
第二篇: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始终以业务流程为主导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始终以业务流程为主导
越来越多的企业谈起信息化建设及近年it服务业务拓展的情况的时候,都会深有感触:企业信息化建设绝对不只是it技术的应用问题,而是企业整体对先进管理理念的理解和应用,涉及销售、财务、采购诸多环节。这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变革,并且在信息化建设的长期过程中都始终需要以业务为主导。
目前国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并不是特别乐观,微软高科技企业解决方案企业做erp的难度首先来自于作为企业整体如何打通销售、财务、采购等环节,因为erp不是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的事,而一定是企业整体的。而目前国内企业基础管理工作通常比较薄弱,要实现数据标准化、业务流程规范化也是企业的一大困难。这两点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化时,一定要把握三个关键点:
首先企业“一把手”要重视。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一把手工程,一把手不仅要对信息化建设坚定信心,更重要的是把握方向,要清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解决什么问题。一把手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资源保障,也绝不仅仅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而首先是企业上下意识上的转变。
其次要整合、优化企业整体业务流程。这些年,因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造成企业内部自动化信息孤岛越来越严重。企业盲目的信息化,导致信息系统并不能支撑企业业务流程与业务战略。如果企业能够将人为实现的流程和通过系统实现的流程进行无缝整合,企业将因此获得核心的竞争优势。
第三篇:以教育信息化推进为抓手以教育信息化推进为抓手,有效提高教师信息素养2007-06-3022:03:10
摘要。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需要具备信息处理的能力,因而教师也必须具有很高的信息素养。同时,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师;策略
一、提高信息素养──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时代的推进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已经不再仅仅是为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而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于是素质教育便成为教育界最响亮的口号之一。新世纪人才的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面对突发事件或全新领域的信息保持冷静,并及时准确判断并快速妥当处理,即对信息的归纳概括并分析判断的能力。如今的社会已经步入了数据的世界,社会发展的标志就是全世界的数据信息共享,学生必须学习掌握信息处理的技能。当今社会的各个学科领域中都要求人才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特的创造性眼光,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己固有的仅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接受新时期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正确的答案。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构架适应时代潮流的教学内容,充分适应全新的信息技术要求,同时将其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这样既培养了顺应时代的全新人才,又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进一步充实了教学方法。
学生要熟练应用计算机的各项功能并对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分析处理。但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可否。教师在本身尚未掌握此项能力的时候又如何指导学生熟练运用呢。所以当今社会的教师也必须具备这个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拥有该项素质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可以全面提升教师本身的素质。
二、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哪些信息素养
在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下,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成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信息素养是教师个体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及其职业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应包括:
1、基本的信息素养。也就是信息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基本技能。作为教师,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如: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及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同时,还要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的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只有具备了基本的信息素养,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多媒体或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素养。信息时代使教学产生了巨大变革,教学手段不断创新。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育对象,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媒体。除了现代的“三机一网(电脑、投影、实物展示、因特网)”进课堂外,教师还应当掌握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学会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网页制作、几何画板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再现知识内涵,提高教学效果。
3、运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的素养。教师应具有网络基本知识和素养。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利用网络搜索信息、传输文件和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bbs、聊天室等与其他教师或学生进行交流,能自己制作网站(页)发布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带进课堂。
4、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素养。(1)高效获取并合理鉴别吸收、归纳存储信息的能力。教师要能在短时间内根据教学目标高效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平时能对与学科知识关联较紧密的信息保持很强的敏感度,能对获取的信息按学科教学和课程整合的需要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分析、去粗取精,达到为我所用。(2)创造性地生成新信息的能力。教师要能把收集到的“含金量”较高的信息进行再加工,然后巧妙整合于学科教学实践,运用多种媒体形式编制和输出新信息。(3)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要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加快自己的知识更新速度,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模式。
三、新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与策略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本人、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下面结合我校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扎实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为例,谈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与策略。
我们的思考:
学校管理者理念是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前提。学校教育信息管理层是指校长、主任等管理人员。他们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管理者而言,虽不要求他们成为技能上的行家,但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明确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和要求。知道教育信息化是学校发展的方案,而不是领导的政绩策略,更不是谋求利益的手段。这样才能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制度的建设,管理的策略趋于合理,并力求逐渐走向完善。从而在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实践中,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使得教育技术的应用,学科课程的整合,网络环境的打造,适时师资的培训,适当资源库建立更加科学有效。
我们的策略:
(一)、抓领导,确立以“一把手”工程为特征的领导机制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主要启示
“化”农民应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利益。只有时刻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并加以引导,农民才会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促进派、主力军。张家港市坚持从创新城乡管理体制入手,着力解决束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了一系列造福农民、保护农民的制度:实行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投入方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gdp二次分配机制;建立城乡公平税负制度,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农业税,农民每年因此减负数千万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突破了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建立了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让农民成为可以自由流动的“社会人”;率先在农村实现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五保合一”。
“化”农民离不开中心城市的辐射、引导、接纳和熏陶。经过三次行政区划调整,张家港市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