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研究
信息资源共享困难,业务协同化程度低
信息共享与业务系统程度低是当前长江海事局信息化发展中的主要症结,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数据接口
由于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大多缺乏统筹规划,造成了各种不同应用系统之间普遍缺乏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定义。目前长江海事局正在使用的绝大多数业务系统都是彼此孤立的,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导致一个业务系统用到另外一个业务系统的数据是必须重新输入。例如,某船舶检验不合格,船舶登记部门对该船舶应不予登记。也就是说,船舶登记部门要共享船舶检验信息,但目前船舶检验发证系统没有与传播登记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船舶动态管理系统和财务费收系统不能相互结合,需要先在船舶动态管理系统进行签证,然后再使用财务费收系统打印票据,比较繁琐。船舶签证时,船舶基本信息还需要工作人员手工输入,船舶动态管理系统无法从船舶登记系统中提取数据。
海船船员管理系统与内核船员管理系统相互独立,导致了在内河船员转海河船员的情况下出现船员多头注册的问题。海事局之间内河船员信息不共享,造成重复办证,基层海事处无法核实船员证书真伪。由于内核、海上和地方还是信息系统之间无法共享,导致假证较多。船员管理系统与船舶动态管理系统没有接口,不能共享船舶动态管理系统中的船员违法记分信息。
2、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机制不健全是造成信息资源共享困难的
主要原因
造成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程度低的主要原因是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合理,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相应的数据、技术、工程等方面标准规范。目前长江海事局的信息系统中,一部分是由于交通部海事局自上而下推广的,一部分是由长江海事局自行建设的,这些系统由不同的厂商开发,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相互之间没有接口,无法进行数据共享。现有信息系统无法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也就无从谈起。
伴随长江航运现代化建设,长江海事局不仅面临海事部门内部的资源整合,如何与长江航务系统各单位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也是长江海事局需要面临的问题。
对异构系统进行互联互通、信息集成是一个大工程,需要组织业务部门和信息化专业团队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整理长江海事局数据资源,进行信息集成建设。
数据无法共享是长江海事局现阶段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信息资源整合将是下一步信息化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长江海事局下一步不仅面临局内信息资源的整合,作为长江航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海事局还需要进一步与长江航务系统其它单位进行数据共享,构建长江航运综合服务平台。由于长江海事局大部分应用系统是由部海事局统一建设、推广实施的,因此在系统后期资源整合方面,主要是对异构系统进行集成。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船载客货管理系统没有和船舶动态管理系统以及网上长江海事系统相连,没有和危险品远程申报系统结合起来,有些数据要重复录入。在办理危险品申报时,同样的数据,业务人员要重复录入三次。
数据重复录入问题增加了业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业务人员的办事效率,挫伤了业务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在对海事处执法人员的问卷调查中发现,37%的执法人员认为信息化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
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程度不足会造成无法有效堵住海事监管方面的漏洞。例如,签证时候无法及时识别重点跟踪船舶;执法人员无法现场识别船员证书的真伪,无法获取该船员在其他直属局或地方局辖区违法违章信息;船舶登记时无法知道该船舶是否已通过检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