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强院为目标推进信息化建设

积极推进以信息化为主导的军队现代化建设

——学习江泽民军队信息化建设论述

沈光芹

【原文出处】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沪)2004年02期第26~29页【作者简介】

沈光芹,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训练部副教授。上海200433【内容提要】

江泽民关于军队信息化建设论述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新发展。江泽民论述了我军信息化的总体建设方向和思路。信息化是军队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军队向信息化军队转型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信息系统建设、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信息战建设都是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信息化同时涉及到军事理论创新、编制体制调整和教育训练改革;坚持跨越式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关键词】

机械化/信息化/现代化

江泽民关于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论述,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创新发展,是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的论述,确立了我军信息化的总体建设方向和思路,明确了我军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途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科学的指导性,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我军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1989年,江泽民主持军委工作后,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军事变革日益兴起,新的战争样式和作战方式不断出现,世界强国纷纷进行军事战略调整。面对这样的形势,江泽民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邓小平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原则,根据变化了的历史条件和情况,提出了具有独特战略思考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我军信息化建设理论,指明了我军新时期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江泽民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广泛进入军事领域,正在引发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军事变革。发达国家都把信息化作为新世纪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可以预见,信息化战争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战争形态。(注: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第472-473页。)江泽民的论断,揭示了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新世纪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要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江泽民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军事技术形态出现又一轮“时代差”。历史上西方列强以洋枪洋炮对亚非拉国家的大刀长矛的军事技术优势,正在转变为发达国家以信息化军事对发展中国家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的新的军事技术优势。江泽民的论述告诉我们,如何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紧迫问题。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战争形态发生的根本性转变,江泽民深刻指出,如果我们按部就班地在完成机械化建设后再进行信息化建设,那就会坐失良机,无法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军队建设的步伐,必将丧失21世纪的战略主动权,因此,我军现代化建设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这里,江泽民指出了跨越式发展是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战略目标的道路。

江泽民指出,我们有必要也完全有可能在较高的起点上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建设,要努力跨越机械化发展的某些阶段,也要努力跨越信息化发展的某些阶段,同时,还要吸取发达国家军队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失误的教训,尽可能少走弯路。这段话有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跨越机械化建设的某些阶段。比如,武器装备发展可以跨过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直接研制第三代、第四代主战装备。二是跨越信息化建设的某些阶段。我们现在已有的信息化,一部分进入网络阶段,一部分还处在孤岛阶段,如果在加强网络化的过程中,提高智能化,进入智能化阶段,这就是一种跨越。三是少走弯路也是一种跨越。少走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就能节省时间。这样,走出了被动追赶式发展模式,可以早日进入与发达国家同步发展的轨道。

江泽民还指出,坚持跨越式发展要处理好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关系。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发展,推进信息化和机械化复合式发展。按照江泽民的指示,推进复合式发展,要把握几方面要求,一要讲主导。信息化是事物发展的新质,信息战斗力在未来战争中有突出作用,因此,信息化是主导,要作为发展的重点,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二要讲基础。放弃机械化不符合国情军情,而且信息化也需要以相应的机械化为依托。机械化装备是信息化装备发展不可或缺的平台。信息化程度越高,对机械化平台的要求越高,没有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各种信息技术的优势也就无从形成和发挥。三要讲融合。仅就武器装备系统来讲,信息技术在现代武器装备中的运用,使机械化作战平台在一定意义上具备了如同人的眼睛和大脑的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命中精度和火力攻击效果。同时,信息化武器系统也有弱点,如环节多易受攻击、自身抗打击力和防护力弱等,因而也需要相应的、高性能的机械化武器装备来弥补和保护。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也证明,信息化战争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消除机械化战争的某些特征,但机械化武器装备要充分发挥效能,必须融入到信息化之中。四要讲阶段。开始时,以机械化建设为主,信息化建设为辅,但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在强化武器装备火力和机动力的同时,重点加大其信息技术含量,提高其打击精度、可控性和与其它武器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则要逐渐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缩小机械化建设的范围,最后过渡到以信息化建设为主,实现军队建设的整体转型。五要讲集成。江泽民指出,联合作战已成为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我们要“解决好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问题”。(注: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第412页。)系统集成是通过信息技术解决联合作战信息流通问题的有效办法。其中,武器装备的系统集成,是解决联合作战问题的重要环节,是战斗力的倍增器。前述江泽民讲的信息技术把作战单位和武器联成一体,指的就是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既是贯穿于新军事变革的一条主线,也是信息时代进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它的本意是,把很多军事系统集合成一个军事大系统,用大系统的观点来筹划国防和军队建设。主要做法是,同时建设作战空间预警探测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和精确火力打击系统,并使之实现“无缝隙链接”。通过各级指挥自动化系统,把整个战场上各军兵种的武器系统、作战平台、保障装备联为一体,使战区内成千上万个火力单元和作战部(分)队紧密配合,协调行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军应重点发展武器装备体系的微观信息系统和宏观信息系统,以尽快达到信息化装备的“临界质量”。微观信息系统是武器系统自身配备的、主要用于提供目标位置信息的军事信息系统。宏观信息系统是武器系统之外、对武器系统起控制作用的、主要用于提供指挥信息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或系统。要同步发展武器装备体系的微观信息系统和宏观信息系统,使用共同的软件,使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与主战武器系统互连互通。要特别注重发展预警探测系统和目标数据库的建设,使我军获得掌握战场主动权的信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