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信息产业政策初探

20世纪70年代以前,巴西几乎没有明确而独立的高科技政策,对高新科学技术的需求主要依赖进口。70年代初,为了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刺激经济的增长,巴西提出了“防守国家主义”(defensivenationalism)(注:peterb.evans,claudior.frischtak,paulobastostigre(eds.),hightechnologyandthirdworldindustrialization;braziliancomputerpolicy

incomparativeperspective,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1992.p.2.)技术自立的战略方针,并以信息技术为试点,出台了一系列信息产业政策(bip,brazilianinformaticspolicy)(注:informatics一般译为“信息学”,但有时也作“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解。本文的informatics显然是指后者。maria-inèsbastosandcharlescooper(eds.),politicsoftechnologyinlatinamerica.unu/intechstudiesinnewtechnology

anddevelopment,london:routledge,1995,p.196.),1984年的《信息产业法》是这一政策的高潮(注:maria-inèsbastos,theinterplayofdomesticandforeignpoliticalconstrainsonthe

informaticspolicyofbrazil,unu/intechworkingpaper,no.6,june1992,p.11.)。90年代以后,巴西大规模实行“贸易自由化”发展模式,其高科技政策也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发展软件技术成为巴西信息产业政策的重点。巴西的信息产业政策是发展中国家发展高科技的一个代表性范式,其经验教训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借鉴和思考,避免重复错误,少走弯路。

巴西制定独立信息产业政策的背景

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科技是增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砝码,高技术已成为20世纪“经济的圣杯”(注:a.markusen,p.hallanda.glasmeier,hightechamerica,boston:allenand

unwin,1986,p.1.),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轻视科技的发展。信息和通讯技术是高新科学技术领域的前沿。信息服务是现代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在某种意义上,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像能源这样的物质因素。(注:francisw.rushingandcaroleganzbrown(eds.),nationalpoliciesfordevelopinghightechnologyindustries: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boulder。westviewpress,1986,p.10.)因此有学者称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信息化”成为判断一个国家或社会是否先进的标准。信息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重点发展的优先产业。巴西即以此为试点制定高科技政策,它是发展中国家最早制定高科技政策的国家之一。巴西的信息产业政策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第一,世界范围的高科技革命改变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科学和技术不再独立地发展,科学、技术和产业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学技术社会化已经成为高科技发展的最重要特征。因此高科技成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所不可忽视的因素。高科技革命的冲击波也波及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另外,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知识分子运动(注:这次运动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师生运动。他们于1968年组织了一个“特别集团”,并递交了一份“教师宣言”,以抗议对科学技术成果的误用。1969年初,mit建立了“关注生态科学家联盟”,呼吁强调应用科学研究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而不是只用于军事项目,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知识分子也有所呼应。),引起全球各界人士尤其是知识界和政界对高科技与社会之间关系问题的高度关注,人们开始认识到科学技术不仅仅存在于实验室或用于军事目的,而且还可以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

第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高新科学技术领域的差距不断扩大。二战以来,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先进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发展迅速,当今世界大多数可利用的高科技都是由发达国家发明创造的,据苏塞克斯集团估计,1964年发达国家在“研究与发展(r&d)”领域的投资占全球同类投资的98%(注:sussexgroup,science,technologyandunderdevelopment:thecaseforreform,science

&nbs

p;policyresearchunit,sussexuniversity,1970.),1973年仍占96%,到90年代,仅美国政府对r&d的投资即占整个世界全部r&d投资的50%以上(注:haroldvatterandjohnwalker,historyoftheunitedstateseconomysincewwi,new

york。m.e.sharpe,1996,p.54.)。因此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垄断”和“技术霸权”程度很高。更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高技术民用化和商业化的周期大大缩短,自动化和合成材料等高技术程序和产品的广泛应用,破坏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主要出口原材料和劳工的传统优势地位等。

第三,二战后电子技术领域发生的根本转变,带来了“信息技术在生产和应用方面的革命”(注:maria-inèsbastosandcharlescooper(eds.),politicsoftechnologyinlatinamerica.unu/intechstudiesinnew

technologyanddevelopment,london:routledge,1995,p.38.)。电子元件的不断微型化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完善(注:francisw.rushingandcaroleganzbrown(eds.),nationalpoliciesfordevelopinghightechnologyindustries: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boulder:westviewpress,1986,p.33.),使大规模高效应用电子技术完成复杂的可程序化的操作成为可能,带来了计算机价格的大幅度降低和功能的多样化。7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不但本身成为一个高收益的部门,而且也是“其他经济领域重要的投入”(注:peterb.evans,claudior.frischtak,paulobastostigre(eds.),hightechnologyandthirdworldindustrialization;braziliancomputerpolicyin

comparativeperspective,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1992.p.38.)。微处理器的普及改变了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在很多领域,如科学研究、制造业和大多数服务业领域,如果没有计算机是很难想像的。信息业可以说是第一个实现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信息业也可以促进本国科学、技术和产业领域的合作。因此,巴西试图建立一个本国的信息产业,以增强巴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四,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巴西军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改革,使巴西出现了短暂的“经济奇迹”(1964~1973),巴西国内信息技术市场迅速膨胀,特别是巴西政府和公共部门对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服务出现爆炸性需求(当时巴西对计算机系统的需求占国内总需求的一半以上),同时巴西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从消费产品的替代逐渐转为技术复杂产品的替代。生产这类产品需要更先进的技术程序和技术设备,而巴西国内则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技术领域的供需矛盾导致大量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合法和非法进口。1969~1974年间,计算机及其零部件、元件的进口增长了600%(注:peterb.evans,claudior.frischtak,paulobastostigre(eds.),hightechnologyandthirdworldindustrialization;braziliancomputerpolicy

incomparativeperspective,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1992.p.198.)。到1974年,计算机进口已经在制造业进口中居第三位(注:francisw.rushingandcaroleganzbrown(eds.),nationalpoliciesfordevelopinghightechnologyindustries: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boulder。westviewpress,1986,p.35.)。巴西政府制定信息产业政策的最初目的是建立一个独立的计算机产业,对民族企业实行市场保护政策,防止不必要的进口,同时提高巴西应用数据处理设备的效率。

第五,20世纪70年代以来,巴西国内逐渐形成了三股信息产业政策的社会支持者,即“三大利益集团”(注:pete

rb.evans,claudior.frischtak,paulobastostigre(eds.),hightechnologyandthirdworldindustrialization;braziliancomputer

policyincomparativeperspective,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1992.p.198.)。一是政治界致力于贯彻“进口替代”政策的“技术官僚”(technocracy)阶层,该阶层是巴西独立信息产业政策的坚定支持者二是当时巴西政治上最有权势的军界,尤其是海军。海军关注国家安全,主张减少对国外的技术依赖,开发和研制本国的计算机系统,以装备海军舰队。三是被称为“技术游击队”(注:jǒrgmeyer-stamer,technology,competitivenessandradicalpolicychange:thecaseof

brazil,london:f

rankcass,1997,p.86.)的国内计算机专家和高校教师,以及一些国有的或私人的科学技术团体,如“巴西科学进步学会”“巴西计算机协会”和“数据处理专家协会”等,为信息产业政策提供了必要的政策理念和政治支持。

巴西信息产业政策的历史发展脉络

巴西信息产业政策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巴西空军技术研究院开设了电子工程课,培养了一批电子工程专家,为bip的制定提供了政策顾问和支持者;另外巴西(主要是联邦政府,但也有州参与)开始通过多种方式支持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如派人员出国深造,为本国的r&d拨款等。

总的说来,到目前为止巴西的信息产业政策历时30多年,经历了4个主要的历史发展阶段。

1.初建时期。从“特别工作组(gte)”到“电子数据处理统筹委员会(capre)”(1971~1979)。

巴西的信息产业政策有两个基本原则,即“技术自立”和“创造一个国有企业控制的高技术部门”。(注:peterb.evans,claudior.frischtak,paulobastostigre(eds.),hightechnologyandthirdworldindustrialization;braziliancomputerpolicy

incomparativeperspective,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1992.p.208.)因此,对国内企业,尤其是生产小型和微型计算机及其周边设备的民族企业进行市场保护和控制进口就成为信息产业政策的灵魂。

1971年,由海军和国家经济发展银行共同成立的特别工作组,标志着巴西信息产业政策正式出台。它主要从事供海军应用的计算机的独立设计、开发和生产。同时,巴西计划部还设立了一个资助科学技术发展的财政部门——研究和计划财务部。但在capre成立以前,巴西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是三元模式(注:peterb.evans,claudior.frischtak,paulobastostigre(eds.),hightechnologyandthirdworldindustrialization;braziliancomputerpolicy

incomparativeperspective,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1992.p.197.),即政府、私人资本和外企三方相结合,外企主要是技术提供者。巴西政府还没有大规模实行极端市场保护政策。

1972年,巴西计划合作部成立了capre,对计算机和其周边设备等实行进口控制、市场保护和政府订货,试图通过严格管理进口许可程序的办法吸引国内制造商进入受保护的市场,创造一个民族计算机工业,并在将来产生一个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电子综合产业”。这成为以后信息产业政策的基础。尽管巴西“第一个国家发展规划(1972~1974)”和“第一个科学技术规划(1973~1974)”将计算机工业,尤其是小型计算机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的目标,但在这一时期巴西仍没有一个关于计算机业的正式政策,也没有设立一个具体管理计算机业的政府部门。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另外,巴西政府在制定信息产业政策时,未考虑到本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特殊状况。在信息产业领域,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实力雄厚,ibm和burroughs等跨国公司在巴西存在了几十年,已控制了巴西国内市场。同时巴西的民族企业与外国企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能完全脱离,而且在r&d、人员培训、进口元件等方面,民族企业对外国企业依赖较深。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全然“防守国家主义”的封闭的发展模式是不现实的。这种信息产业的封闭式发展使国内失去了许多进口先进国家高技术产品或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从而进行“倒序生产”(注:〔美〕t.g.勒维斯:《非摩擦经济——网络时代的经济模式》,第50页,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倒序生产”(reverse-engineering)指得到竞争者的产品后根据拆开的机件进行仿制.)并从中获取先进技术的机会。

90年代以后,巴西政府开放了国内信息市场,搞活了信息产业,但长达20年之久的极端市场保护政策所造成的种种隐患一时难以消除。另外,在没有强有力的政府的保护下,巴西要真正开放在国际上并不具优势的信息产业市场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怎样处理信息技术领域的跨国企业和本国民族企业在利益和发展模式上的矛盾和冲突,如何平衡和有效刺激国内信息产业的发展,在“自由化”和“私有化”结构改革的策略下该如何具体制定和实施新的信息产业政策等。

第四,巴西发展信息技术还面临另外一个大的挑战,即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霸权和对发展中国家的钳制。美国一直将拉美看成自己的势力范围,技术控制政策只是它外交政策的延续。美国不希望出现一个邻国来争夺有限的国际市场,尤其是高利润的信息技术市场。巴西30多年的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美国的制约。巴西在计算机尤其是微机和软件领域的崛起,使美国产生了恐惧,“巴西301事件”只是这种恐惧的缩影和集中表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这一斗争将仍会继续,因此,如何发展不具优势的信息产业,确实是巴西等欠发达国家面临的巨大挑战,要走“技术立国”即独立发展高新科学技术的道路,但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又不能走绝对封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