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情况报告
湖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20**年6月30日)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湖南20**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结果为:“综合评价较差且发现突出问题”。4月10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约谈了省委书记杜家毫、省长许达哲,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情况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出了我省脱贫攻坚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整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坚决贯彻中央约谈要求,正视问题,痛下决心,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抓好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通过2个月的集中整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高位推进问题整改
(一)全面提高政治站位。4月10日约谈结束后,家毫同志、达哲同志连夜赶回长沙,第二天分别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汪洋副总理指示要求,研究部署整改工作。4月1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在家省领导、市县党政一把手和省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等400多人参会,全面部署安排集中整改工作。家毫同志指出,中央就脱贫攻坚问题专门约谈我省,开门见山指出问题、旗帜鲜明传导压力,充分彰显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约谈精神,认清差距、找准问题、深挖根源,知耻而后勇,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自觉从政治上看待脱贫攻坚问题,切实把“军令状”刻在心里,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推进问题整改,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良好基础。达哲同志指出,约谈指出的问题不是问题的全部,我们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反思、深化认识,对全省脱贫攻坚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坚决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成效不明显不放过、群众对整改不满意不放过”。全省上下按照“把自己摆进去”不“就人论人”,不“就地论地”,不“就事论事”的要求,广泛开展讨论,深入剖析原因,认为主要是政治站位不够高,宗旨观念不够牢固,政绩观有偏差,层层动员部署,强化思想认识,采取过硬举措,发起了一场脱贫攻坚的“夏季攻势”。
(二)从严制定整改方案。针对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年省级党委政府扶贫开发成效考核情况通报指出的问题、国务院扶贫办反馈的问题和我省平时督查巡查、纪检审计、第三方评估发现的问题,进行逐项分析、逐条梳理,按照“项项要整改、条条要落实、件件见成效”的要求,研究制定了《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改总体要求(全面排查、全面诊断、全面整改),整改方向(重点解决脱贫质量不高、对象识别不准、资金项目监管不严、帮扶工作不实、内生动力不足、工作落实不力等六类问题)和整改步骤(动员部署、排查整改、全程督查巡查)。同时,配套出台了系列文件,包括《省级领导同志联系指导贫困县脱贫攻坚主要职责》、《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开展“三走访、三签字”工作方案》、《市县党政正职脱贫攻坚工作问责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扶贫工作的意见》、《湖南省脱贫攻坚常态化联点督查工作方案》等。各级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各自实际,也制定了整改方案,把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三)以上率下紧抓整改。省委书记杜家毫、省长许达哲作为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率先垂范抓整改,先后深入27个贫困县调研指导,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专题会议调度部署脱贫攻坚达14次。5月22日达哲同志带队赴贵州考察,学习借鉴脱贫攻坚经验;6月22日家毫同志专程到省扶贫办调研指导,强调要树立问题导向,以立行立改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省委副书记乌兰全力推进整改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各级各部门把问题整改作为“一把手工程”,层层压实攻坚责任,牢牢扭住各个环节,深入推进问题整改。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行业部门积极行动,4月份以来全省共召开各类会议3251次,举办各类培训班1525期,形成了抓整改、促攻坚的良好态势。
(四)全面强化保障支撑。为确保整改工作的顺利推进,增加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省军区各一名班子成员任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增加省监察厅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给省扶贫办增加一名副主任。市州、县市区调整充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力量,共增加成员225名;市县扶贫部门新增编制263名、工作人员432人。省财政在年初预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扶贫投入,配套安排资金33.2亿元,较去年增长32.8%。各市州、县市区增加扶贫投入11.3亿元。加强宣传引导,省内各大主流媒体积极宣传解读中央和省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政策举措,对社会关切的问题主动发声、适时发声,以适当的方式公布整改工作进展情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采取过硬有效措施,全面整改脱贫攻坚问题
省委省政府坚持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穿整改全过程,严格按照汪洋副总理“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全面查摆问题、狠抓整改落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要求,从4月16日至6月15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为找准找实问题,全省组织53万名干部,按照“一村一村查找问题、一户一户校队档卡信息、一条一条核实帮扶措施、一笔一笔审核资金、一条一条核对政策、一项一项清查项目”的要求开展全面排查,共查摆出六大类4668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各地各部门迅速列出问题清单,明确责任清单,建立任务清单,开出问责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做到“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名责任人、一抓到底”。截止6月15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情况通报中指出的问题、国务院扶贫办通报湖南省20**年考核情况中指出的问题以及国务院扶贫办转办交办的信访问题,共4类46个问题,已整改到位的有41个,正在整改中的有信息数据不能互联共享、档案质量不高、医疗保障有待加强、资金闲置、工作推进不平衡等5个问题;整改期间省扶贫办搜集整理交办的问题1240个,整改到位的有892个,正在整改的有348个;各市州、县市区在整改中共排查问题3290个,整改到位的有2941个;省直部门在整改中共排查问题138个,整改到位的有118个。
(一)做好动态调整,切实解决对象识别不准的问题。针对国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三方评估抽查978户贫困户错评22户的问题,我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应出尽出、应进尽进,逐村逐户核实核查,重点将不符合条件的“四类人员”清理出去,对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低保户、残疾人户、重灾户、移民户、大病重病户等几类人群按照标准和程序纳入进来。截止6月16日,全省通过集中整改,共清理出“四类人员”50.65万人,其他识别不准对象78万人,漏评对象52.78万人,拆分户需删除和纳入对象分别为16.60万人、37.81万人,对象识别不准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鉴于全国动态清理调整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我省数据可能会有小幅变化。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是积极探索形成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持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脱贫成果巩固,出台《关于巩固脱贫成果实现稳定脱贫的指导意见》。二是进一步完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机制。以实施“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百片千园万名”科技兴农工程为载体,科学确定特色优势产业,发挥规模经营主体作用,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力争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每个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自主选择加入1个合作组织。三是打造社会扶贫品牌。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和“万企联万村”作用,拓展帮扶渠道;以“中国社会扶贫网”在我省上线试点为契机,建立捐赠者与受捐者双向互动、有效对接的工作平台。四是创新资金项目监管机制。深入推广“互联网+监督”资金项目监管模式,依托全省统一的政务平台系统,建立健全覆盖面广、参与度高、便捷性强的资金项目监管机制。五是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在全省开展脱贫攻坚“十百千万”表彰活动,每年评选、表彰、宣传在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的“十佳领导干部”、“百名最美扶贫人物”、“千名帮扶成效突出干部”、“万名自力更生脱贫群众”,引导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紧跟党中央撸起袖子加油干。
(四)广泛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在湘定点帮扶的服务工作,继续组织省辖7市对口帮扶湘西自治州7县,深入开展4个百强县携手4个深度贫困县脱贫奔小康行动。以“扶贫日”为载体,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群团组织、爱心人士参与脱贫攻坚,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扶贫、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坚持人民主体,突出扶志、扶智和扶技,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精神贫困、文化贫穷和技能贫乏问题,实现可持续脱贫。
(五)切实转变干部作风。省领导带头,用心用脑、精细精准地推进工作落实。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切实扑下身子抓扶贫,坚决杜绝浮光掠影、应景式“检查指导”。省委书记、省长计划年内走遍所有贫困县,逐县调度落实;市(州)委书记走遍辖区所有贫困人口集中的乡镇,逐镇研究具体问题;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走遍所有贫困村,逐村明确帮扶措施。落实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查制度,发挥好49个定点督查组和10个机动巡查小分队的作用,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搞好整改。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完善脱贫攻坚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进一步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倒逼作风转变,促进责任落实。加强问责力度,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严肃问责,对挪用、贪污扶贫款项的严肃处理。